返回第2256章 东约的联合力量(第二更,求订阅)  回到过去做财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56章 东约的联合力量(第二更,求订阅)

“f3战斗机的心脏病终于解决了!”

放下手里的报告,李毅安不由的长松一口气,甚至就连同心情都变得轻松了一些。

只有天知道,f3战斗机变成“机库皇后”后,他的内心有多么焦虑。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来说,f3战斗机的难产,让它的“天使投资人”伊朗无法得这款战斗机,但是同样也影响到了空军的战斗力。

尤其是去年美国的f15以及f16战斗机服役之后,世界也随之进入三代机的时代,对于信奉“大空军战略”的sea来说,f3的停产,意味着seaf真正意义成为了一支“二流空军”,这无疑是军方难以接受的。

甚至因为p135发动机的难产,军方都考虑要不要更换发动机——采用两台发动机,甚至军方都计划引进美国的f404发动机,进行试验,当然,这等于重新设计一架飞机,最终方案虽然被否决了,但是可见军方的不满。

但是现在,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

“哎呀,当初要是不死磕单发的话,没准f3就是世界上第一架三代飞机了……”

虽然嘴上这么说着,但是李毅安并不后悔,毕竟,sea的国情不同美苏,不可能同时研制三架代三代飞机——双发重型战斗机、单发轻型战斗机的高低搭配,再加上一款舰载机。

这样的军费只有美国才能负担得了,其实,美国都负担不了,后来美国搞的那个三军通用战斗机,就是为了降本增效。

最后f35肥电出来了。

无论外界如何评价,它确实达到了其要求的性能指标——廉价且先进。

而f3呢?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sea的f35,既是一款海空军的通用战斗机,同时还可以像f16一样装备那些财力一般的盟友。

想到另一个世界f16的成功,李毅安的内心是羡慕的,f16从去年开始批量生产,在未来的三十多年里,共生产近4600架,销售近30个国家和地区,其产量超过绝大多数国家空军的飞机数量总和,那是一款性能优异的战斗机。

如果不是因为它无法满足sea的需要,李毅安甚至都动过联合研制的念头,但是f16一开始是做为轻型机研制的,虽然后来不断的进化,最终战隼成了肥隼,最大起飞重量超过23吨。可是它骨子里还是轻型机。

而sea需要的是一种航程远、载弹能力强且三军通用的战斗机,在重型机成本太高,不适合未来盟友情况下,中型战斗机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随着发动机技术的进步,中型机未来也会不断的改进,它的改进潜力更大!

而且它还适合sea的这一群小兄弟。

想到那些小兄弟,李毅安忍不住自言自语道:

“哪怕就是掸邦也可以装备100架以上的三代战斗机……”

何止是掸邦,就是其它的一众小兄弟也都可以装备一两百架、甚至三四百架f3战斗机,那也意味着未来的东约组织至少将装备2500架三代机,甚至可能会突破3000架。

哪怕就是面对美帝,那也是不落下风的。毕竟,美帝自己也就只装备几百架f15战斗机,而f3的性能可以达到f15的80%以上,远远超过f16——它的机头雷达罩直径达到了800mm,远远超过f16的585毫米,稍逊于f15的900毫米。具备更佳的搜索速度与搜索范围,并提升了信号处理能力。

拥有2500架性能只比f15稍逊一筹的庞大三代机群,这样的力量……就是未来和美国对抗的关键所在。

想到未来的对抗,李毅安的嘴角轻轻上扬,得意道:

“好吧,也就是力量威慑而已……”

在国际社会没有足够的力量威慑,是会被端上餐桌,装进餐盘的,虽然这个说法是一种非常社达的说法,但这就是赤果果的现实。

无论你心存任何美好的幻想,最终,都必须要面对这样的现实问题。

因为国与国之间,永远都是站在实力的角度上进行对话的,这是所有政客必须要要学会的第一堂国际关系基础知识。

“实力……”

在前往太平造船厂的路上,李奕轩对身边的余向东说道:

“在国与国的竞赛之中,实力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只有拥有足够的力量,才能够威慑所有的对手以及潜在的对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