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22章 无用的努力(第二更,求订阅)  回到过去做财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丁宗勇用充满疑问的语气说道:

“这简直就是一堆落后产品,绝大多数处理器的制程都在10微米以上,虽然军用处理器需要考虑防辐射、可靠性等方面的原因,其制程相对落后,但是10微米的处理器……”

抽了一口烟,他用近乎无奈的语气说道:

“实在是有些太扯了,他们怎么能这么落后呢?f2战斗机的处理器也远远好过他们。”

“可是,这架飞机确实是他们现役的飞机,而且还是目标其最先进的战斗机。”

其实,丁宗勇他们压根就不知道,在另一个世界,当别连科驾驶着米格25降落的在日本北海道之后,当美国的专家把米格25大卸八块的时候,他们惊讶到什么地步,他们所惊讶的并不是其采用不锈钢制造的机身,他们惊讶的是俄国人用电子管制造的雷达和电子系统!

那么一堆小型化的电子管,简直就是十几年前的产品,现在,得益于苏联二十年的追赶,至少用上集成电路,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进步了!

瞧着身边这几位满脸不可思议的同事,一直没有说话的齐怀君,看了一眼他们研究了一个多月的那些处理器,说道:

“这不正常吗?”

“什么?”

丁宗勇和姚书远疑惑道:

“怎么正常了?”

“你看我们研究的这372块处理器,有70%是直接访制的我们的和美国的产品,这就是苏联的工艺路线——仿制。”

齐怀君提到“仿制”时,特意加重了语气,然后他接着说道:

“了大价钱做研发的是我们,坐享其成山寨别人产品的苏联,按照投入产出比来讲,我们血亏苏联血赚啊,为什么偏偏是我们笑到了现在,而苏联却越来越落后呢?

很简单,因为苏联人忽略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恍然大悟似的姚书远,用力的一拍手,说道:

“李氏定律!”

“对,就是李氏定律,虽然并非自然科学定律,它一定程度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阁下提出这一定律的时候,认为“晶体管密度每年一番”,也就是12个月,实际上,更准确的时间是平均8个月!”

齐怀君加重了一下语气,然后继续说道:

“去年10月27日,天堂电子推出了奔腾处理器,假设俄国间谍在当天采购到它,并且在一周内,把它送回国,面对其优异的性能,俄国人自然会选择仿制,小小一块芯片还怕复制不来吗?俄国人是胸有成竹,然后他们需要磨掉表层,然后用相机拍下芯片线路、构造,然后再制版,仿制,测试……等到这一切完成的时候,已经过去多长时间了?”

他的反问让实验室里的空气一下子沉寂下来,他们都是芯片工程师,仿制虽然是坐享其成,但并不是说,拿到产品就能仿制出来,它需要时间——这个时间可能是几个月,或者更长时间。

“四个月?五个月?六个月?还是一年?等到苏联仿制出奔腾处理器的时候,天堂电子可能已经搞出了新一代的奔腾处理器,正准备投入市场了。”

喝了一口茶,齐怀君看着陷入沉默中的同事们,用轻蔑的语气说道:

“小小的芯片,仿制它并不困难,但李氏定律的面前,苏联人的坐享其成不仅没有加快他们的发展,甚至还拖累了他的发展,甚至会越仿制越落后,因为李氏定律现在仅仅只有8个月。

集成电路不是过去的工业时代的钢铁机器,仿制之后可以使用20年,甚至30年代,集成电路的发展速度之快,是人类工业史上从不曾有过的速度,这种速度,注定了一个结果——越仿制越落后,因为仿制的速度跟不上创新的速度!”

这正是集成电路最大的特点,别说是8个月了,就是18个月,仿制者也会陷入“越仿制越落后”的局面,因为仿制一款芯片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这样的追赶是永远追赶不上的,到最后会被远远的甩在身后。

而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就是在远远的落后于时代之后,被彻底的淘汰!

“所以……”

看了一眼那些苏联军用雷达和电子系统处理器的照片,齐怀君用轻飘飘的语气说道:

“坐享其成……这个世界上压根就没有这样的好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些处理器,不过只是俄国人为他们坐享其成付出的代价而已。”

端起茶杯,看着若有所思的同事们,他继续说道:

“所以,这没有什么奇怪的,说实话,在看到其中5微米的处理器时,我都觉得……他们已经很努力了。”

可努力又有什么用呢?

(1)此处引用的是真实数据,根据苏联解体后公布的资料,苏联70%的芯片生产设备是从西方以代理公司等方式“走私”获得,其中有一部分是窃取。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