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6章 我们也需要(第三更,求订阅)
我们要搞到它!
准确的来说,是搞到它性能数据。
几年前,当f3战斗机第一次公开展示,出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面对这款具有可动鸭翼的战斗机,人们眼前一亮,为之惊艳的同时。
还有一些人盯上了它。
就是kgb的情报人员,他们在第一时间拍摄了大量的细节照片,而这些照片则在第一时间被送回国内,供航空工程专家研究。
尽管在过去的几年中,kgb以及其盟友的间谍很努力,但却无法像波兰间谍马里安·札查斯基搞来f-15性能资料那样,搞到f3的性能资料。
不过,他们仍然会通过公开展览的方式,用照相机拍下了大量的照片,而这些照片,正是苏联的航空专家们分析f3战斗机性能的最佳途径。
“可动鸭翼可以更好控制主翼涡流……”
对着刚刚获得的新照片,米哈伊尔·西蒙诺夫是苏霍伊设计局的主任设计师,他看着一个细节照片说道:
“但更有意思的是,这里……”
他拿出一张照片,递给一旁同僚,说道:
“你看,他们战斗机在主翼前缘加了一个小边条也可以提高战斗机的机动性进一步增强大仰角能力……增加边条这个思路很罕见,看起来简单,不过非常复杂,他们的气动水平更高了,这是量产型和验证机的区别之一……”
在如此感慨之余,他又一次看着照片上的飞机,飞机的翼身融合做的相当不错,几乎就没有凸起,而且座舱很高,飞行员坐在坐舱中,露出半截身体,这甚至有一种骑在飞机上的错觉。
而这也正是他们为了改进视线故意为之,f15战斗机也有类似的设计。
在对着照片将f3战斗机进行了一番分析之后,西蒙诺夫又把照片放到桌子上,说道:
“与f15不同,它从一开始就是按照空空-空地兼优设计的,在理论上,只要武器挂载没有问题,甚至可以在空中在空空和空地任务之间灵活转换。”
“这会不会意味着,它的机动性并没有那么好呢?毕竟,空空-空地兼优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卡沙弗特季诺夫说的是事实,就像f15战斗机一样,在设计时——号称第一克都是为了空优。至于对地攻击,人家压根就没想过。
从来没有哪家设计飞机的时候,会像seaf那样,既要空优,又要对地攻击,他们在设计f2战斗机的时候,就是这么搞的,不过是更侧重于空优,只是兼顾对地攻击而已。
“是不太容易做得到,但是,谁知道呢?我认为,它的机动性应该不会比f15差。”
在做出这个判断之后,西蒙诺夫想了一下,然后说道:
“也就是说,技术指标对标f15就可以了。”
接着,他又看了一眼桌子上的照片,说道:
“但是,我们觉得我们可以借鉴一下f3战斗机的概念,这款式战斗机的机体构造极其先进。其大部分部件以及升降副翼均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打造,这种材料既轻质且高强度的特性。常规半硬壳式结构的机身中,有高达50%的比例选用了这种高性能材料。机身前部主要采用常规铝合金,而后机身则全面运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进一步优化了结构性能。
而铝锂合金被巧妙地用于机身以及侧蒙皮,既保证了强度又减轻了重量。而机头整流罩和喷管整流罩则选用了聚芳酰胺纤维复合材料,这种材料在保持轻量的同时,还具有出色的耐热性。”
这些都是公开信息,但是复合材料采用如此之多,却是史无前例的,当然这也是因为sea的碳纤维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有时候,有些东西不是想学就能学的,在西蒙诺夫的话音落下时,有人提到:
“可是,我们在碳纤维技术不如他们,采用大比例的复合材料,会不会影响到飞机的性能。”
“我指的是借鉴思路,但还是要立足于现实,铝锂合金就是很好的材料。用其代替常规的高强度铝合金可使结构质量减轻10%~20%,刚度提高15%~20%,不过,我们的1420合金构件塑韧性低,且不可焊拉,但是他们使用的却是高强可焊铝锂合金,和冶金部门对接一下,询问他们有没有搞出来……”
其实,技术总是会互相影响,有时候,并不一定需要偷,仅仅只需要一些理念,就可能结出不同的果实。
很快,西蒙诺夫他们又聊起了正在研制中的t10,通过kgb提供的f15的性能情报相对比,他们发现t-10依然处于下风。开发了近十年却得到这样的结果,为了达到新指标以及之前的试飞不稳定性。
为此,作为主任设计师的西蒙诺夫拍板决定修改设计,几乎等于重新设计了一架战斗机。
这显然是有风险的,就像现在,在谈到正在修改的设计时,卡沙弗特季诺夫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