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1章 机动反坦克平台  说好军转民,这煤气罐什么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听到郑委员这么说,王烨脸上浮现出一抹饶有兴致的表情。

在去年的时候,王烨之所以没有提前在反坦克导弹方向有所投入和准备,就是因为王烨很清楚,红箭-8项目就差临门一脚,马上就要面世了,而且红箭-8的性能是相当可圈可点的,自己没有必要重复投入,同样也没有必要截胡自己人的科研成果。

想想,203研究所的那群人,从69年就立项了这个项目,中间还因为某些原因耽搁了好几年,随后在72年项目才重新启动,又因为拿不到足够的科研经费,团队抠抠巴巴真是一分钱掰开两瓣花,费心费力十几年的时间,才把红箭-8给搞了出来。

结果自己凭借后世的记忆,甚至通过部委调动人员,导致技术流动的方式,在他们成功之前的前夜,把这个东西给搞出来,那对于这个团队而言,其实在心理层面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并且在王烨看来,这种行为卑鄙就算了,非常不利于科研系统的发展。

正是因为如此,从进入红星机械之后,王烨对于科研方向的确定,绝大部分情况都是凭借自己的眼光和技术储备,瞄准了一些市场为导向的稀缺产品,或者面向未来的潜力产品,简单来说就是,国家正在搞的,或者搞的不错的,我不搞。

最开始的煤气罐和钢管火箭弹就不用说了,后来的榴弹发射器、旋翼机、火力支援车、重型多管火箭炮、乃至是民用的皮卡、卡车列车,本质上都是以这個理念为导向的产品,国内没有、甚至是国际上也没有,但是市场有需求。

同样的,王烨当初决定搞坦克,也是因为这个理由。

国家没有第三代主战坦克,那自己就去砸钱想办法攻关搞坦克,但是国家马上就要有第二代的反坦克导弹了,那自己就完全没有必要重复去搞反坦克火箭弹了。

“加强版陶氏?郑委员你口气不小啊!”

“陶氏那可是全球范围内,二代反坦克导弹产品里面的标杆产品!”

随后,王烨拿起茶缸子喝了一口笑着如此说道,王烨在听到“加强版陶氏”这几个字之后,基本就可以确定,郑委员他们搞出来的东西,应该不是复制粘贴的红箭-8。

原因很简单。

当初国内在获得陶氏导弹之后,红箭-8项目组开始对其进行拆解和研究,通过参考和学习,推进红箭-8的设计,在这个过程中,项目组经过和部队以及部委方面的沟通和协调,最终确定了一个关键设计要素,那就是红箭-8的尺寸,要比陶氏小一些。

之所以会做出这个决定,其实原因只有一个。

那就是当时部委和部队普遍认为,国内部队缺乏足够的机械化,陆军的车辆和各种载具不够多,如果反坦克导弹的尺寸太大的话,运输会很困难,这一点不像是美国,美国人有钱,部队的机械化水平高,反坦克导弹去哪都可以用车拉着。

所以相对于陶氏长达一米一的弹体,红箭-8只有八十多厘米,同时弹体直径也相对应的小了一圈,最大处也就只有120毫米左右。

而这种尺寸的缩小,也导致射程、穿甲深度、飞行速度等数据指标的下降。

某种意义上来说。

初始型号的红箭-8只能称之为陶氏导弹的“青春版”,所以如果郑委员他们是把红箭-8给复制粘贴了过来,那就不可能称之为“加强版陶氏”,这违背了客观规律。

“哈哈,厂长你这话说的。”

“虽然咱们和老美的差距客观存在,但是老美的陶氏那都是六十年代的产物了,而且咱们拿到过不少实物,各个单位前前后后也都研究了十几年了,不至于还差那么多啊!”

“当然了,或许在控制系统方面,我们的这款和老美的确实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这种差距是微乎其微的,在我们看来,几乎是不影响使用和实战效果的。”

“但是,我们射程距离、穿甲深度、飞行速度可比他们高一大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