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6章 工业CT  说好军转民,这煤气罐什么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办公室内,王烨继续叮嘱其他问题,过了大半个小时,徐磊磊和孙秀丽才离开。

等这两个人走后,坐在椅子上的王烨松了口气,其实关于CT这个东西,王烨很早之前就有考虑过,不过因为最近几個月非常繁忙,就把这事儿抛之脑后完全给忘了,直到昨天彼得·怀特晕倒,怀疑他是气的脑出血,王烨才再次想起来CT这个东西。

不过最初王烨想到CT的时候,其实也不是医用CT,而是工业CT。

因为CT本质上就是一种通过X射线或者其他高能射线,对目标物体进行照射,又根据物体内部的不同结构、组成、密度等特性,引发高能射线的减弱和吸收,最后通过探测器对残余高能射线进行可视化成像,进而得到物体内部的详细情况的这么一种技术。

所以,从原理就可以发现,CT不止是可以用于人体内部检查,其实也可以用于工业零件和材料的内部检查,以二维图层乃至是三维建模的方式,让科研人员可以在不破坏物体外形和结构的基础上,更清晰的看到目标零件的内部究竟是一个什么情况。

正是因为这种特性,在正常的历史中,在新世纪之后,工业CT在汽车、材料、铁路、航天、航空、军工等领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业技术,尤其是在提高产品工件的质量,还有设备整体的探伤等方面,应用效果非常好。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现在红星联合体生产出了一片涡轮叶片,那必然需要对这个零件进行详细的检查以确保其质量能够达到要求,只有质量达到了要求,才能通过各种测试,检测其性能是否达到要求。

至于怎么判断质量能否达到要求,怎么进行质量检查,当然不止是要检查外观,更重要的是要进行零件内部的检查,而这种内部的检查又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方向就是切开,然后对截面进行检查,比如使用各种显微镜,进行金属分子层面的组织结构检查,确定这块零件金属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冶炼和加工要求。

而另外的一个方向,就是在不破坏外形的情况下,检查金属零件内部的组织结构,最简单的包括有没有空腔、有没有裂缝等等,毕竟这些“瑕疵”在零件内部,光靠肉眼和表面检查是看不到的,如果使用切开检查的方式,暂不提零件会被破坏,同一个零件无法继续进行后续的检测,关键切开的位置,也不能代表整体,哪怕是切片,也不能确保在切片的中间,有没有极其微小的瑕疵。

如此一来,就必须需要一种不会破坏外形的零件内部的检测方式,这个过程也被称之为金属探伤,在目前这个时代,广泛被使用的技术是超声波金属探伤,本质上来说和雷达的原理差不多,均质的零件内部如果有瑕疵,超声波就会被干扰,进而科研人员通过仪器就能判断出来金属零件内部是否存在瑕疵、瑕疵的位置、大小、甚至是种类。

除了超声波探伤,还有就是射线探伤,其实约等于就是医院里的拍片子,相对于超声波来说看到的画面更为直观,探伤效果自然也更好,而射线探伤再进化,那就是工业CT了,画面更具有细节,自然探伤效果也就会更上一层楼。

总而言之。

对于红星联合体这样的工业复合体来说,工业CT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就算是现在不开始搞,未来几年时间也得开始搞,进行技术积累和研发。

目前从全世界范围来说,射线探伤目前已经在军事和航空航天领域广泛应用了,但是工业CT其实还没有真正的出现,因为最初射线拍片子就是先被应用在医疗方面,然后才转到了工业方面,所以CT也是如此,目前世界上CT才发展了没几年,在工业上的使用还尚未真正的开始,在正常的历史中,这需要等到八十年代中期。

所以红星联合体如果从现在开始搞医用CT和工业CT,起步虽然不算早,但是也不算晚,如果进度顺利的话,就算是不能抢占国际市场,但是也不会成为发展短板。

至于CT这个东西技术究竟难不难,其实说难也难,说易也易。

CT的全称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从名字里面就能发现核心是什么,核心就是电子计算机,这玩意儿和拍片子最大的区别就是,拍片子是拍一张,这个是拍很多张,然后通过计算机进行画面合成,当然了拍的过程也是计算机控制的。

所以难度的关键,就是电子计算机。

在正常的历史中,因为整个八十年代国内对于CT的了解度和认可度很低,再加上国家缺乏外汇,所以CT机非常的罕见,在大家都见不到不了解的情况下,那自然也没有研究院所愿意去研发这个东西,于是从71年CT被发明之后,直到本世纪末,随着全球计算机技术的发展,CT机技术也在不断的迭代,国内和国外的差距越来越大。

在进入九十年代之后,随着国内经济条件的好转,人民对于医疗条件需求的增加,国家对于CT技术才越发的重视了起来,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研发之后,国产的一代CT直到97年才问世,直到06年左右才逐渐开始了商业化,从这个时间点开始,国内医院的CT机才越发的普遍了起来,因为在国产化之后进口的价格也就相对的开始降低了,直到新世纪20年之后,哪怕是乡镇医院也开始拥有了CT机,检查能力大大的增加。

而现如今红星联合体入局,其实和世界差距很小。

“但是不管怎么说,半导体方面还得提提速。”

“不止是涉及到芯片和计算机,还涉及到其他的一些技术领域,比如红外成像、CCD和CMOS等传感器方面,未来导弹和卫星上面都能用得到。”

“虽然目前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但是因为过去的技术积累薄弱,也缺乏和世界先进水平的交流,导致整体研发进度并不算太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和先进水平的差距,也能勉强满足目前多种武器装备的使用和需求,但是这还不够,远远不够,距离老美的水平,还差的太远啊!”

“除了半导体这些硬件方面,还有汇编语言和软件方面,目前也还差点意思,关键是缺乏‘科研基础’,不止是技术方面的积累,还有人员方面的积累,难道秋天的时候红星工业学院应该增加半导体和计算机、程序相关的这些专业?从娃娃抓起?”

“但问题是,现在别说是见,甚至没多少人听过计算机这玩意儿,不好搞啊!”

“而且目前还存在另外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在那些领域,缺乏一个强有力的领军人物,现在的那些委员们,挑不起来这个大梁啊!”

“头疼!真是头疼。”

“或者说,如果能从老美那里薅一薅羊毛,也是极好的”

房间里,王烨坐在那里皱眉思考,有时候搞科研这事儿对于“个人”来说,是非常让人绝望的,因为搞科研很吃天赋,常言道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但是在搞科研这个领域,别说三个臭皮匠,就算是十个臭皮匠、一百个臭皮匠,都比不上一个诸葛亮,有时候人多没有用,如果不能从众多的人群中发掘出来具有天赋的“科研新星”,那光靠堆没有天赋的臭皮匠是一点用也没有的,不可能诞生出什么高价值成果。

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科研领域需要天才,一个天才顶的上千军万马,也顶的上老美的五个海军陆战师,而这样的师那时候老美一共才十个,换句话说那位天才直接顶了老美一半的海军陆战部队,而那位天才就是美国NASA前身之一,喷气推进实验室五大创始人之一,而且还是拍照站在最中间C位的那种,这种水平的科研人员,不是靠堆人数就能比得上的,靠的是脑子,或者说就是天赋。

而现如今红星联合体在半导体、计算机、软件领域就存在这样的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