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和平饭店
黄包车上卫远一路观察,发现路口身穿黑色制服执勤的巡警,持木质警棍居多,只有极少数带队摸样的,腰间武装带才挎有左轮手枪,火力方面着实弱的可怜。
街上来往的男女,看上去有文化家境好的男女,都是穿长袍居多,也有一些穿西服和风衣打扮的,和卫远一样都是坐着黄包车出行,车夫颠颠的拉着车子匆匆驶过。
至于路上行驶的小汽车,要么归属于国外洋行,要么是政要巨商才能买得起的。
那些赶大车的和拉黄包车的车夫,都穿着青黑色或者灰白色土布制成的短褂长裤,大冷的天,露着这个时代体力劳动者普遍可见精瘦有力的小臂和小腿。
除此之外,街上看见的人等,除了褪色的土布衣料,几乎一水的藏青色与黑色,而且不少都还打着布丁。
即使这样,这里还是当时经济最好的“魔都”,这也说明在这个时代的人们,生活质量普遍都不太高。
前边还在一路小跑的黄包车夫停下脚步,转过头对卫远道:先生,和平饭店到了。
他这才注意到,自己右侧街道边就是后世“闻名遐迩”的和平饭店。
哥特式建筑的入门处上方,醒目的印着鎏金中英文大字:和平饭店
和平饭店前身是华懋饭店又称沙逊大厦,位于“魔都”hp区中山东一路18号,是犹太商人victor sassoon所设计的。
设计风格属芝加哥学派哥特式建筑,也是后世“魔都”的城市名片。
整栋大楼共有十二层,楼高77m,是当时的“魔都”第一高楼,既可俯瞰黄浦江又能看到繁华的南京路,同时拥有“魔都”最早的两部电梯和屋顶园。
酒店于开业之初就配备了当时属于世界领先科技的空调系统,以及欧洲酒店都尚未启用的室内电话。
将装潢典雅的客房及套房,用科技和最为奢华舒适的住宿设施相结合,在当时的“魔都”乃至整个亚洲都是绝无仅有的。
和平饭店之所以闻名遐迩,不仅仅只是体现在酒店硬件和装修豪华上面,更多是其背后故事,以及历史事件的见证。
1909年,中英美法等国曾在此召开了万国禁烟大会;
1911年,孙中山赴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途经上海出席欢迎大会,在此提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著名口号;
1927年,蒋介石、宋美龄在此店的美庐厅举行订婚典礼。
后世共和国两弹一星元勋,钱老及夫人曾在这里结婚;
美国的马歇尔将军、驻华大使司徒雷登都曾在这里居住;
直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日伪强占。
在当时的“魔都”有一句传言,不管你在外面惹了多大的事儿,只要进和平饭店,黑白两道的人都不敢动你。
可以说,在当时入住和平饭店,是一种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当然房费肯定不会便宜,即使最便宜的房价也要二十元法币,约等于二十个现大洋。
要知道当时“魔都”普通工人月薪在十至二十五块大洋之间,也就是说住一晚上,相当于普通人一个月的薪水。
拿1930年“魔都”的物价来看:
大米一石14元,切面1斤0.07元,猪肉1斤0.28元,1斤0.48元,煤炭1担0.14元,煤油1斤0.06元,肥皂1块0.05元,香烟1盒0.036元,茶叶1斤0.23元,活鸡1斤0.37元,鲜蛋1个0.027元,豆油1斤0.19元,食盐1斤0.043元,白1斤0.096元,细布1尺0.107元。
所以和平饭店在当时还真不是普通人能够消费起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和平饭店就是传说中的存在,要是有人说自己在和平饭店住过,肯定惹得周围一片羡慕的目光。
卫远点了点头,多少钱?
车夫赶忙答:路不远,您给2毛就成!
他掏出早上吃馄饨和生煎包,摊贩老板找回的零钱,也没有细数想来是不止是2毛,一把塞到了车夫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