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会尽快举办考试,重新发放度牒。”
“就是一些高僧名满天下,让他们参加考试,有些不近人情。”
“朝廷是否能根据他们的贡献,授予教士身份。”
朱由检点头应允,答应道:
“留出十分之一的名额,由朝廷直接授予。”
“各地宗教协会委员,只要拥护朝廷、不是不学无术的,都授予教士身份。”
“新的教士度牒要像身份证一样编号,降低被伪造的几率。佛教第一号度牒授予智旭,表彰他推动佛教中国化的贡献。”
有意识地提高智旭的地位,由他主持佛教改革。
避免某些被取消度牒的僧人心有不甘,闹出什么乱子来。
对道教朱由检则不担心,一是道士数量少,二是城隍司已经吸纳了很多道士。在城隍司急速扩张的背景下,只要愿意学习,道士基本上都能获得城隍祭司度牒。
钱谦益是知道这种情况的,而且和佛教更亲近,所以他专问佛教。
朱由检作为皇帝要维持表面上的不偏不倚,对所有宗教一视同仁,但是对佛教协会的执掌者智旭,同样提了一嘴。
钱谦益和智旭的合作非常愉快,闻言十分喜悦。
他更高兴地是皇帝如此给面子,对他的提议直接答允。
教士度牒考试,由此初步确定,太常寺负责实施。
宗教学堂,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朱由检特意叮嘱道:
“授予教士身份的人员、尤其是各地宗教协会委员,以后要陆续安排到宗教学堂培训,学习相关知识。”
“对于宗教学堂毕业的神职人员,则要特别优待,每年授予一定的度牒。”
“那些二十岁以上没有考取度牒的,只要承诺接受朝廷调遣,同样允许考宗教学堂,保留学徒身份。”
“城隍司新设没多少年,可以从佛道两教,吸纳神职人员。”
这就是宗教学堂的任务,确保神职人员之中,有一批人支持朝廷。
有关宗教的礼法,将纳入宗教学堂的基础课程,所有教派的神职人员都要学习。
在经过宗教学堂的熏陶后,相信会有更多的教士理解的朝廷宗教政策,成为朝廷的拥护者。
如果效果显著,朱由检甚至打算在各地建立宗教学堂的分校,规定所有教士都要去宗教学堂培训,明白他们应该遵守的规范。
但是这对现在来说很困难,只能一步步慢慢来。
——
钱谦益对这个收获,已经非常满意。
他自然是支持宗教学堂建立的,不然根本就不会在皇帝面前提出来。
有了宗教学堂,太常寺对宗教的掌控将会前所未有的深入。
他们能通过学堂教材,影响所有学生的思想。
不过目的是打击景教的钱谦益,此时还有些不甘心,他向皇帝又提出建议道:
“朝廷推广正神祭祀,应该压制非正神教会。”
“臣以为宗教税的征收,对于非正神教会应该提高一档。”
“多次犯罪的庙宇,同样应该严惩。”
这有利于压制非正神信仰的传播,朱由检点头赞许。
并且授予教士监督权,检举偷税漏税的庙宇。即使不属于同一教派,同样可以监督。
如果某个庙宇多次偷税漏税违法犯罪,那就限期整改,摘掉牌匾解散人员,由朝廷重新命名、任命教士重组。
这是朱由检打算对企业推行的政策,作为法人单位,多次犯罪同样适用于法人。
他不可能把企业流放杀头,所以就打算强制破产重组,换个字号经营。
庙宇也是一样,多次犯罪的庙宇,说明存在问题。可以由朝廷征收,派遣教士重组。
君臣二人商讨一下这个问题,钱谦益图穷匕见,又道:
“臣听闻泰西诸国,要缴纳什一税给教会,依据是《陡斯天尊圣经》中的言论。”
“景教会在大明,自然是没有征税权的。但是他们既然信奉景教,什一税却不能不收取。”
“臣以为可由太常寺代征,对信奉景教的信徒,按《陡斯天尊圣经》,征收相应的什一税。”
这一招实在是狠,打算从经济方面,打击景教的根基。
如果朝廷通过这个提议,那么景教在大明,还有多少人会信奉?
被视为罪犯不说,还要缴纳什一税。除非是极为坚定的虔诚信徒,其他人根本不可能坚持下去。
朱由检听着钱谦益对景教不依不饶,有些哑然失笑,提醒道:
“先生是太常寺卿,应当不偏不倚。”
“专门针对某教,有些说不过去。”
钱谦益却辩解道:
“陛下要致大同,宗教自然要有利于迈入大同之世。”
“儒道佛三教自然是符合的,但是其他外道却不然。”
“臣以为对每个外道教会,都应压制一二。”
“景教会的什一税和原罪案底,就是压制它的好办法。”
“在这些教会修改教义成为正神教会前,不应放松压制。”
“唯有如此,方能促进诸教合一,迈入大同之世。”
朱由检微微颔首,对这个目的是赞同的。只是在手段上,还需要灵活一点。
他向钱谦益道:
“什一税可以征收,但是所得税款,要用于促进诸教合一。”
“而且在境外不应该强制,有些信徒已经向罗马教廷缴纳什一税,大明不应该重复征收。”
“今后,大明要和罗马教廷等势力签订税务协议,避免双重征税,促进自由贸易。”
这是将来要解决的问题,如今自然是不可能。大明在关税和针对外商的税收上,还有许多问题。
为了防止境外的基督徒抵制景教,他对境外的什一税征收,实际选择放任。只要信徒说已经缴纳过了,那就可以不收取。
但是对境内的景教信徒,那是必须征收的,什一税必不可少,作为促进诸教合一的经费。
为此,朱由检又用所得税款成立宗教基金,由太常寺掌管、各大教会监督,专门负责这件事。
并鼓励佛教、道教等教会成立传教基金,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善款,对前往境外的传教人员提供支持。
太常寺、理藩院同样要提供帮助,提高传教人员的存活率。
对传教人员放开一些武器上的限制,并规定如果有正式教士遇难,一定要追究到底。
为此,朱由检还特意叮嘱钱谦益,让他多请教泰西来的传教士,借鉴这些人的传教经验。
钱谦益不情不愿答应,知道皇帝虽然同意了自己的提议,却不会对景教赶尽杀绝。(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