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2章 东渡黄河,总督出降  抗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黄河孟津关,大批打着周军旗号的士卒牵着战马在渡口焦急等待着。

河中央,十几条渡船在上百名渡工的奋力摇舵下正向着对岸驰去。

船上是第一批渡河的380名周军将士,带队的是前绿营出身的标统徐霖。

这380名周军将士人皆披双甲,携带长刀弓弩,抵岸后要立即拿下北岸的孟县巡检司。

该司驻扎的巡兵虽然只有两百多人,但巡检司设在高处占了居高临下地利,因此徐霖要带领这380名士卒迅速夺取该司,不给巡检司往县城通报消息的机会。

也就是这次北上王五主打的就是一个快,快到他领军过去后,当地的清军也不知道发生什么事。

巡检司的巡兵多是乡勇和地痞无赖组成,战斗力绝对是不高的,加之巡兵又没有火炮火铳,所以只要渡河过程中不出现意外,解决巡检司对于徐霖带领的380名周军精锐而言,根本是小菜一碟。

与此同时,与孟津关互成掎角之势的小平津关也有大量周军将士正在渡河。

相比孟津关这边还需要解决对岸巡检司,小平津关那边就轻松多了,因为对岸只有一个巡检司的派出机构巡检所。

该巡检所主要用于缉私盐的,故而只有几十人。

如果孟津这边主渡口发生意外,就由小平津关渡河的周军过来解决孟县巡检司那帮杂兵,接应主力渡河。

由于洛阳失守太快,加之河南清军主力现在都集中在豫东、豫南地区,因而黄河对面怀庆府的驻防清军并没有多少,穆里玛估计也就两千人左右,加上地方乡勇,整个怀庆府能够对周军形成威胁的最多三千人。

鳌拜的突然被杀让燕京朝堂陷入暂时“停摆”,连带着燕京同河南方面的各种情报沟通以及军事部署都出现混乱,而且谁也没想到穆里玛这等满洲要员竟然会引叛军渡河,叛军速度又会如此之快,这就使得周军的快速集结北上一下打在了满清这条毒蛇的七寸上。

只要能成功渡过黄河,就能把满清这条毒蛇砍成几段

孟津码头边,王五一直在眺望河中央,除了担心对岸清军的巡检司发现周军渡河外,也是担心渡船上发生士卒落水事件。

好在能被选为渡口地段的水面多宽阔故而水流不急,加之渡工都是世代以渡河为生,每日所渡之人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哪里会失手。

分别在孟津关和小平津关东渡黄河的周军共有7500人,为此王五将各部所有战马全征召了过来,虽然这7500人中能称之为骑兵的最多2000人,其他人只能勉强骑马,与在郾城重创关外八旗的马宝部吴军精锐骑兵根本没法比。

就是王五自个也只是个半吊子水平,让他骑马赶路可以,叫他在马上做出什么劈砍冲刺的战术动作,真就为难他了。

但只要天时地利人和,这支7500名“半机动化”的奇袭兵马还真能做到直捣黄龙,从而震惊整个天下。

就此宣告满清灭亡。

于孟津关东渡的5000人是从忠勇、忠武、忠信三镇抽调的骑兵,由王五直接指挥。

于小津关东渡的是由皖国公世子刘亨指挥的2500名北府骑兵。

洛阳被王五交给了北府左都督郭升负责,这位老将听说要北上奇袭燕京斩清廷的首,激动之下便要随军一同行动。

但其毕竟年近六旬,身子骨根本不可能承受这场长途奇袭战,加之虎帅之子李复国又稍显稚嫩,王五只能劝说郭升主持洛阳大局。

并提醒郭升等人,岳乐不可能坐视汝州、洛阳、南阳被周军控制,东线的周军主力又改攻为守,那么腾出手来的岳乐肯定会不遗余力攻打汝州,切断洛阳和南阳的联系。

所以洛阳和南阳要倾尽全力支援汝州,绝不能让这座豫中重镇重新落到清军手中。

支援,不仅仅是兵马调动的支援,更是人力、钱粮各种物资的支援。

显然,郭升比李复国这个年纪更适合坐镇洛阳为汝州保卫战筹措战略物资,也更适合重新建立地方政权。

为了让郭升能够有效指挥留守洛阳的忠勇镇各部,王五在出发前特意召集营官以上将领隆重介绍了郭升,并将当年郝摇旗赠给自己的闯王刀交于郭升,对众将言明见郭如见王,谁敢违抗军令不遵郭老都督指挥,闯王刀下无冤魂。

如此安排,主要是忠勇镇是以吴军原义勇、忠勇二营精锐改编而来,而郭升是忠贞营出身,难免会有将领心中不服郭升。

高大捷事后也特意把陆亨、方英等人召到一起,让他们听从郭老都督指挥不要抱有抵触心理,若有人不听郭升的,不必定国公下令他高大捷回来就动手宰人。

陆亨一直是高大捷的副将,自是没有二话。

方英是之前奉伯父方光琛之命护送公主前来荆州成婚的侍卫队长,后来一直留在荆州保护公主。

王五改编部队时考虑方光琛是吴三桂最器重的谋士,也是吴三桂指定的内阁首辅,于吴周集团影响力很大,因此对方英也是笼络有加。

某次听妻子小蛮说方英有带兵打仗的念头后,特意将其调到高大捷的忠勇镇任职。

在王五这边时间一长,方英自是清楚这位驸马爷与忠贞营的关系,如果说之前方英还存了其它心思,这会倒是真的愿意跟着驸马爷谋个好前程了。

因为,吴三桂死了。

控制朝廷的夏国相对他伯父方光琛一直有意见,原因是方光琛曾在吴三桂面前说他本事一般,不能大用。

哪怕夏国相出于各种考虑暂时仍保持对方光琛的敬重,但谁都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方英肯定伯父将来一定会被夏国相逐出权力中枢。

所以他想要在大周朝出人头地,只能同高大捷、陆亨他们一样把希望放在新兴的定国公身上。

万一这次定国公真能直捣黄龙擒杀鞑子小皇帝,声望之高夏国相拍马难及。

连带着将来夏国相还是不是大周第一人,就很难说了。

郭升这边知道自己身子骨不适合北上,也知洛阳的重要性,当下不再强求,却让因斩杀达素而晋为副将的原贴身亲兵赵长棣推荐给王五,希望能由这位视为子侄的后生替他亲眼见证汉家军队再一次兵临燕京。

王五是知道赵长棣的,当初要不是有挖墙角之嫌,早就把赵长棣调到身边了,自是满口答应。

出征的7500名骑兵也是王五和忠贞营的全部家当,里面还有126名原蒙八旗兵、460名原汉八旗兵。

另有5名军官是早前在茅麓山同满大海、努尔根他们一起向明军投降的满洲八旗兵。

之所以将这些投降的八旗兵也带上,除了这些八旗兵战斗力不错外,就是要让他们在燕京作“统战”工作,以旗人身份为周军获得更多的支持,尽可能避免于燕京同守城清军发生激战。

没有内应,周军这7500名骑兵根本不可能破城。

一旦周军被阻在城外,就意味这次北上斩首的奇袭以失败告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