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52章 取舍有度  我父刘玄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律高县的建立主要是为了镇守盢町山的要冲,掌控周遭交通,并镇抚周围的百越蛮夷。

因此,律高县的汉民几乎集中在了县城之内,几乎没有城外村落。毕竟离开了律高县的城墙保护,就算是千人的大村落也扛不住百越蛮夷的轮番进攻。

这一日,县长常珅正在照例巡视城门。

律高县因为是边塞,本来是设置了县尉的,但如今天下大乱,律高又不是什么好地方,就连县长都是原先派来一直不得转迁的,就更别提什么县尉了。

常珅算不得什么名士,要不然也不会被安排到律高这等边荒之地来。

要不是他来的早,又一直走不了,律高早就没有县长了。

不过为了自身的安危和全家老小的性命,常珅对于防务还是颇为上心的。这里可不是内地,时时刻刻是真有百越人下山,攻打城寨的。

一旦律高城破了,不用天子和朝廷问罪,百越人就不可能放过他。

“县、县君!大、大事不、不好!”

此事,常珅刚刚登上城楼,正想要照例叮嘱几句,却听见城楼上的吏卒磕磕绊绊的叫喊了起来。

“休要胡言乱语。”

常珅心中咯噔一下,赶忙加快两步登上城头。

结果这不上去还有力气呵斥吏卒,这上去了别说叫喊了,连双腿都发软了。从城头望出去,西南面尘土飞扬,一支人数当在千人之上的大军正冲着律高而来。

“快、快关城门!”

常珅连喘了好几口大气,才将这话喊了出来。

吏卒不敢怠慢,朝着城下大声叫喊:“县君有令,速关城门。”

好在发现的早,下面的吏卒豁出老力,及时的关闭了城门。

等到大军抵达城下时,城门已经紧逼,城头也站着百多个吏卒,而城内青壮也已经被动员了起来,正在披甲持械,准备登城防守。

常珅小心翼翼的探着脑袋看着城外的军队,心中有些犹疑。

外面部队打出来的旗号赫然是汉军军旗,身上号衣也是赤色,装备精良,几乎人人披甲,前锋所部更是配备了全套披甲,显然一副精锐的模样。

随着军官一声令下,前方士卒在披甲完毕之后,悉数坐倒在地,拿出干粮和水壶吃喝起来。而从军阵后方驰出三骑,持着汉字军旗直趋城下。

因为对方只有三人,律高县这一边自然也就没有放箭,而是等着对方说话。

“吾等乃左将军麾下校尉魏延部众,奉天子明诏,特来益州郡讨逆安民。尔等若尚存忠义之心,速开城门!”

为首一骑大声叫喊,手中汉旗舞动,配合后方军阵寒光晃动,直映照的城头肝颤胆寒。

“县、县君,他们说自己是朝廷之兵。”

城头吏卒咽了口口水,望向常珅:“是来讨逆安民的。”

常珅脸一阵青一阵白,心里满是疑惑、不解和惶恐不安。

益州郡的雍闿早有不臣之心,几任太守都被他折腾的待不下去。

益州郡的郡治滇池县早已经成了雍闿的大本营。

可别小看滇池县,滇池县是后世晋宁县所在,北靠滇池,南临抚仙湖,不但是益州郡的郡治所在,还是汉民的核心聚集区域,更占据了滇池周围二十多万亩良田的膏腴之所。

这整整二十多万亩上好水田,亩产量赶上了中原水田的六成,而且这里天气炎热多雨,水田种植水稻,一年可保底量熟,部分地区甚至能做到三熟,因此,总产量其实是非常接近中原地区了。

要知道在益州南部,百越部落所开辟的田地,产量绝大部分都只有中原同等土地的三分之一。

六成的产量,已经是百越部落其他田地的两倍以上收成了。

只是遗憾的是,能做到这种水平的仅仅只有滇池县这等土地肥沃,水利繁盛之地,就连另外一个汉民核心集中区味县都不行。

这也是雍闿几次造反,刘焉、刘璋父子俩却奈何不了他,即便是刘备入蜀之后,也没有余力从他手里夺回地方实权的资本。

常珅此时心中矛盾不已,雍闿给他的压力实在太大。

要不是此地鸟不拉屎,周围百越蛮夷时不时下山劫掠,不值得雍闿费些心思的派人接管,真要派人来了,恐怕还得费心费力的帮忙抵御四周的百越蛮夷。更别提这里鸟不拉屎,连县长的俸禄都解决不了,还得靠郡治拨款了。但凡律高县这里能有些许的产出,他常珅的县长之位早就坐不住了。

眼前的汉军明显是来对付雍闿的,看对方兵精械足的样子,可见并非一般军队。

若是自己不开城,一旦城破,他常珅可就成反贼了。

但若是开了城,汉军却最后败走了,那雍闿可不会放过他常珅全家。

就在常珅犹豫不决,心惊胆寒的时候,下面的汉使又开口了。

“尔等只有一盏茶的时间,若是冥顽不灵,大军一旦破城,县长以下,皆斩不赦!”

听到这话,常珅不但自己心头一跳,更发现周围的吏卒们眼里也有点不对劲了,时不时的偷瞥自己,顿时心叫不好。

看来自己也别管谁赢谁输了,现在不开城门,不论谁赢谁输,自己都得死了。

“开城!”

常珅一咬牙,对着吏卒喊道:“速开城门,迎接王师!”

一众吏卒如蒙大赦,赶忙朝着城下叫喊了起来:“县君有令,速开城门,迎接王师!”

这下子,城门口的吏卒们也都长松了口气,赶忙上前将城门打开。

眼见城门大开,魏延军当即分出一部两百人,先行入城。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