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70章 联军崩溃  我父刘玄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没有了

“走?!不行!”

曹昂连连摇头,拒绝道:“刘季玉已经弃军而逃,此时此刻,我若是再走了,置将士于何地?且我若是一走,前线必然倾覆,覆巢之下,又安有完卵?”

司马懿却是眼神清明,听出了曹昂心中的顾虑。

曹昂显然并不是不想跑,而是顾虑大军一旦倾覆,他就算跑了又能有什么用?

眼下可是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的局面,与其届时被刘封像逮兔子似的抓到,还不如表现出最后的骨气来。

“主公谬也。”

司马懿当即针对这两点做了解释:“我军于涪城尚有两万精卒,又有坚城依托,主公何须担心没有着落之处?况且只要主公安然无恙,大将军处便可放手施为,即便蜀中局面再如何败坏,大将军依旧有时间能翻转局面。”

曹昂闻言,眼神开始闪烁起来。

司马懿话里的意思他自然听得懂,只要他没被抓住,其他人就没法被刘封用来要挟曹操。哪怕如今战事不利,只要保住曹昂不被抓,就能继续争取时间。而司马懿建议曹昂离开的目的地也并非是繁城,而是涪城。

“可、可我若是走了,此处士卒该如何安置?况我若是一走,大军必然崩殂,届时一发不可收拾,那时我便是走了,也未必能抵达涪城。”

曹昂此时明显已经有所意动,但仍旧放不下这数万大军。

别看曹昂仅仅只是一个人,可对于眼下的局势来说,却是最后一根支柱。

联军左路的益州军已经雪崩了,必然会带动到中路乃至右路。

可只要曹昂还在,曹军就有了主心骨,也就有了且战且退,退保繁城的可能。

即便损失再大,总有一线生机在。

可曹昂如果跑了,恐怕这数万曹军很可能会不战而降,就连作为殿后拖住左幕军脚步的作用都起不到半点。

司马懿显然对这一点也早有预料,给曹昂解释道:“主公自不可大张旗鼓的离开,可先将盔甲脱于侍从,尔后大旗不动,以佯装救援右路,带本部骑兵往援即可。”

司马懿这一套方案可谓相当应景,十分出色。

如此一来,大旗“曹昂”仍在,曹军军心不至于立刻崩溃,同时又能假借援救右路而正大光明的带骑兵离开。

曹昂已经彻底为司马懿所说动,只是还有些许拉不下脸。

司马懿看出了这一点,当即逼迫道:“主公,是战是走,当速决之,我等已无时间了。”

曹昂慨然长叹,答应了司马懿所请。

司马懿登时大喜,立刻安排一个身材体型与曹昂差不多的侍卫与曹昂换了甲胄,然后又派人前往右路曹仁处,将此处情况尽数告知对方,并授对方总领繁城诸事的权限。

最后,在刘封发动全面总攻之前,换好甲胄了的曹昂在司马懿、杨修等人的护卫之下,带着张绣以及本部亲兵,做出一副援救右路的样子,离开了中路本阵。

大军调动自然引起了已经军心浮动的曹军关注,但这些人发现“曹昂”仍在原处,大旗也依旧未动,便都以为这些部队是去接应右路溃兵的,再加上左幕军攻势变得愈发凶猛,宛如排山倒海一般汹涌,也就没有太多精力分神去看后阵的事情了。

曹昂多路狂奔,路上还收容了曹恭所部的千余人,绕开益州军的大股溃兵,从北面径直冲了出去。

别说是左幕军没想到了,就是曹昂麾下的各路大军也都没有想到。

不过能够从容护卫曹昂撤军的部队也并不多,只有张绣的五百骑兵,蜀军的一千精骑以及曹昂五百亲卫骑兵和曹恭麾下的五百亲兵,总数连三千人都不足。

右路的曹仁接到消息后,先是勃然大怒,可很快脸上的愤怒变得僵硬了起来,良久之后,最终变成了一声长叹。

随后,曹仁开始着手撤军,让自己的副手负责右路的全线撤退,并在大营之中负责接应溃兵。而他本人,则带着两百亲兵前往中军主阵,想要指挥中路撤军。

对于能撤出多少人来,曹仁心里自然是完全没底的,但能多抢救一个人,总要好过一些。

若是他不去,那等于是把中路那两万多大军全白送给左幕军了。

只是想法是好的,可现实却是残酷的。

等到曹仁赶到中军时,发现中路情况已经是相当严峻了,左幕军中军已经连破两阵,距离主阵也不远了,而东州兵这边更糟,已经被压到了主阵地前沿,要不是曹昂的亲兵上前撑了一把,恐怕已经被左幕军给打穿了。

更糟糕的是,左路溃退的益州军正朝着这边涌来,而中路的侧翼也开始暴露给了左幕军的右翼。

看到这个情况,曹仁也知道再想撤军那简直是白日做梦了。

为今之计,唯有壮士断腕。

曹仁直接下令,命令支援东州兵的亲卫部曲回头,又传令给牛金、常雕等部曹军兵马,下令他们立刻撤退。随后,他就带着自己的两百亲卫以及曹昂的五百亲卫跑了。

刘封于高地之中看的分明,立刻让身边的将士高喊曹昂跑了。

曹军登时军心浮动,许多人回头去看主阵,恰好看见曹仁撤退的身影。

这一下连联军中路也彻底炸了锅,越来越多联军将士发现了主阵的变化,士气彻底雪崩,原先还在咬牙坚持的曹军和东州兵彻底崩溃,直接开始大面积的溃逃和投降。

左幕军进攻的阻力一下子消失的无影无踪,之前几次猛攻都距离突破只差了一线,可现在,这一线轻而易举的就被突破了。

甘宁所部奋勇前进,廖化、习珍也重振旗鼓,想要将功赎罪,再加上刘封派上去的两千亲兵,不断有捷报自前线后传。

只是在这曹军中路军崩溃的短短一刻钟内,刘封已经连续接到了阵斩军候以上军官一十三人,司马四人,生擒中郎将殷署、贾信。

吴懿、吴班兄弟俩当场反正,举兵乞降,恰好兜住了殷署和贾信两部人马逃亡的生路,给甘宁来了个一锅端。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