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章 北失南补  我的爷爷朱元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太子朱标更是一时默然无语,他是龙凤元年出生的,朱元璋称吴王时便将其立为世子,十三岁的时候大明建立,就顺理成章地当太子了。

不过这是大明,而且好在大明君臣还是清楚的,虽然天气会年复一年的不断变冷,但最起码短期内,或者说朱元璋和朱标这两代人的时间里,还不会动摇大明的统治,所以暂时还不用太慌。

朱元璋听了众人的建议后,沉思片刻,说道:“兴修水利、增加仓储、种植耐寒耐旱作物这些都是可行的,韩国公下去拟个条陈,至于是否要向南用兵,要谨慎行事,五军都督府先做出一个用兵的计划,然后让使节和锦衣卫多多侦查南方诸国的情况,查清楚以后,再做决定。”

总之,大明君臣不知道啊!

而且因为他们正好赶上了气温持续下降的这几十年,所以根据朴素的人生经验,再加上前几次小冰河期对应的史料记载,这时候就理所当然地断定,气温不会抬升,只会继续下降.而实际上,到了明朝中叶,气温还是会抬升的。

“咱知道这个消息对于你们来说很难接受,但逃避不是办法,对于这件事有什么应对之策,都说说吧。”

朱元璋看向剩下两位国公,问道:“你们还有什么建议吗?”

不过时移世易,这个战略目前对大明来讲看起来还是不错的,毕竟苟延残喘的北元比不了当年的蒙古,南方那些刚刚建立勘合贸易的小国,诸如安南、占城、暹罗、真腊之流更是没有南宋的实力,而大明的国力自然也不是被压缩到黄河和淮河之间的金国可比的。

因此,当朱标听到小冰河期已经来临的消息时,他感受到了那种从心底升起的无力感.人该如何与天命对抗呢?

“北失南补”指的是金国在与蒙古野狐岭之战失败后,为了弥补失去的土地,企图向南攻占南宋国土,当然,历史已经证明这是一个糟糕的策略就是了,这个决策让金国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困境,最后被宋蒙联军灭国于蔡州。

朱元璋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他是自己种过地的,很清楚有水渠、水库和没有这些东西,对于农业生产究竟有多大的差异。

不过,他们这么不淡定,其实也怪朱雄英没说清楚,或者说,朱雄英他自己听课听一半就走了,也没整明白小冰河期还真不是一直变冷的,而是下降几十年以后再抬升几十年,有点类似乌龟爬井,只不过总体是往下的。

众人齐声应是,不过心中却不算充满信心,朱元璋也看出了他们的心态,于是说道。

而放到现在的大明,这里的“失”失去的不是土地,而是因为小冰河期造成的北方粮食产量减少,而需要“补”的,则是从更南方获取的粮食产量。

朱标此时却出言劝道:“这个战略未尝不可行,不过眼下盘踞在漠北的北元虏庭和占据辽东的纳哈出所部,才是大明的头等心腹大患,小冰河期虽然致命,但却不急于一时解决,也非是一时能够解决的退一步说,即便要向南取得粮食,也未必要动兵。”

太子朱标首先开口说道:“父皇,儿臣以为应该先从农业入手,小冰河期既然会导致变冷,那就会让农作物的成熟时间延长,产量减少。所以朝廷需要引导百姓多种植更加耐寒、耐旱的作物,同时朝廷也要增加粮储以应对灾年。” 韩国公李善长补充道:“还得多多增加水渠、水坝这些水利设施的建设,确保农田在干旱的时候也能够得到充足的灌溉,当年秦国国力横压关东六国,修渠就是关键.其实天灾虽然可怕,但更多的是引子,若是水利设施修的不够,哪怕是很小的灾祸也会演变成大灾,如今江南各地便是如此,动辄涝灾,还不是蓄水、疏水的设施太少所导致的吗?”

他们能做的,就是在他们这一代找出解决办法,而不是去相信后人的智慧.朱元璋从来就没对“老朱家未来会诞生能力超过自己的后人”这件事情抱有过什么幻想,所以他才要事事都规定好,就像是出门都要给弱智孩子烙个饼挂脖子上生怕饿着的娘一样。

“这倒是有点金人当年‘北失南补’的意思。”

“小冰河期的事情,出了这个大殿,都不要向外说既然已经想了法子,心中就不慌了,等下次阴阳炁海开启,咱再问问大孙那边有无应对之法。”

听闻此言,众人顿时心头轻松了不少,还是那句话,解铃还须系铃人,他们固然要努力想办法来应对,可若是真想要彻底解决,恐怕还是要看圣孙殿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