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七章 李正国很生气,后果很严重!(4,求自动订阅)  封杀十年我考编,上岸先斩娱乐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说实话。

沈飞很少看到李正国的情绪有特别明显的变化。

但这一次。

他分明能够感受到,他老人家是很不高兴的。

而不高兴的原因,就是自己手中的这份资料。

回去的路上,沈飞就在认真的看着资料。

而等他看完之后,沈飞总算明白,为什么李正国会那么生气了。

回到东四胡同这边,他给李伟打了个电话。

“沈组长,有什么指示?”

李伟接起电话,直接对沈飞问道。

很显然。

这时候沈飞给自己打电话,肯定是有事情的。

“你查一下共享自行车这家公司的资料。”

沈飞淡淡地说道:“就是那个共享单车的公司。"

“好的。”

李伟连忙点头答应下来。

两天之后,沈飞拿到了关于共享自行车公司和创始人林威的全部资料。

资料上面显示,共享自行车是首个无桩共享单车出行平台,创造了“无桩共享单车”出行模式,致力于解决城市出行问题。

用户只需在小程序上输入车牌号或扫码,即可解锁用车,随取随用。

用户也可以共享自己的单车到共享平台,获得所有小黄车的终身免费使用权以一换多。

用户使用结束后,需要对小黄车上锁,然后手机端才能进行结算扣费。

这家公司二零一四年创建,开始的时候发展迅速,数次融资成功,巅峰估值甚至达到四十亿美金。

但是。

这家公司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厉害。

用马小云的话来说:“一个才没成立几天的公司,就凭着几个故事,组建了几个人的团队,估值就可以是几十亿美金。”

没错!

马老板被忽悠着投资了十几个亿,结果毛都没捞到一根。

而忽悠他的人,就是林威和另外一个叫朱晓虎的大佬。

朱晓虎,饿了么与美团、滴滴与快的,这两起经典烧钱大战的背后都少不了这个男人的影子。他投资饿了么,五百多万美元获得了几十倍的回报。

投资滴滴出行,七百万美元获得了一千多倍的回报。

虽然两家企业至今还没盈利,但是并不影响这个男人大把赚钱。

二零一六年的四月,摩拜单车在盛海正式发布,四个月投放了一万辆自行车。

嗅到烧钱大战气味的朱晓虎大手一挥,让专注校园市场的共享自行车骑进了城市。

从一开始,朱晓虎就瞄准了摩拜猛攻快打。

先是宣称要在六个月内结束战斗,接着又煞有介事地对比了共享自行车和摩拜的盈利模式:“一辆自行车两百块钱,骑一次五毛钱,每天骑十次,就收了五块钱,两百块钱可能四十天就赚回来了。加上维护成本,三个月收回成本。而摩拜则需要两年才能收回成本。"

只可惜共享自行车融了十三亿美金,借了阿里十八亿人民币,再搭上三十六亿的用户押金,花了两年时间都没能盈利。

不仅如此,朱晓虎和林维算过一笔账,共享单车现在每天五千万次骑行。

三年后做到两亿次,单日收入破亿,一年流水三百亿起步。

在自行车产业链条上,率先放了一个大卫星。

朱晓虎,江湖人称独角兽捕手。

所谓独角兽,就是估值超过十亿美金的创业公司。

估值这个东西很玄妙,只要有人愿意接手,无论估值多少都是合理的。

换言之,只要有愿意花更高价格接盘的傻子出现,无论什么价格,投进去,都能赚上一笔。

这就是凯恩斯的博傻理论。

所谓博傻理论,就是指在资本市场中,人们之所以完全不管某个东西的真实价值而愿意花高价购买,是因为他们预期会有一个更大的笨蛋会花更高的价格从他们那儿把它买走。

当然,博傻理论的也有缺陷:如果没有大傻子来接盘怎么办?

答案很简单,如果没有傻子,就去培养一个。

培养傻子有几种不同的办法,民间传言用铝锅烧饭,铝元素吃多了,就变傻了。

也有科学一点的,吃了抗精神病的药物,精神得到抑制,人会显得笨笨的。

当然这些方法都不可取,不仅有犯投毒罪的危险,而且效率太低,在傻子不够用的情况下,就需要成批制造傻子的技术。

其中一个方法就是“烘托气氛”。

人是社会性动物,只要气氛到了,人便会不由自主地做一些连自己也不能理解的傻事。

比如,初入夜店时,看到一群杀马特在摇头晃脑,大家都觉得他们都是傻鸟但是一旦呆久了,你也会不由自主地跟着晃动起来,这个就是气氛的作用。

利用气氛批量制造傻子,不仅不犯法,效率还挺高。

古今中外,比赛和音乐,是烘托气氛最有效的两种方法,后一种用来蹦迪,前一种用来上头。

烧钱大战就是一场赤裸裸的比赛,这个时候融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迅速扩大规模,干死对手。

烧得越多,规模越大,估值就越高。

傻子们一个又一个进场,朱晓虎这些猎手们笑得最开心。

烧钱烧到最后,两家一合并,造出一个垄断的怪物出来。

这时,最后的输家不是那个最后接盘的傻子,而是变成了那些任由垄断企业宰割的吃瓜群众。

随着阿狸和企鹅两个公司的入场,眼看着这场共享单车大战将以共享自行车和摩拜的合并告终。

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事情坏在了这群学生手上。

刚出校门的学生不谙世事,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做梦。

看着账户里白花花的银子,学生们胆子渐渐大了起来,齐声高喊他们还有梦想,他们要做大做强,走向世界。

于是他们拒绝了与摩拜合并的提议,又买了两千万辆单车,投向全球二十多个市场。

朱晓虎气得骂道:“最讨厌认为自己什么都是对的的创业者”,就差直接飙出那句:“没有我,你丫真以为自己能值这么多钱?!"

银行圈流行的一个段子,信贷经理放贷的时候,借款人说起资金用途,如果遮遮掩掩,含糊不清,信贷经理就放心了,这货肯定要拿钱去做投资。

要是借款人一本正经地说自己要扩大经营,信贷经理就会暗叫一声坏了。

对于朱晓虎来说,林维就是那个认真了的借款人,只是他认真的实在不是时候。

眼看合并无望,好不容易营造好的气氛越来越凉,朱晓虎及时遁走,只留下马小云在原地不知所措。

但是。

林维也不是笨蛋,眼看着公司估值越来越低,到最后他干脆也选择了脱身。

于是这家公司欠了几十个亿的押金,选择了破产。

这件事就在几年之前。

沈飞印象里,好像确实有这么回事。

原身好像还被骗了两百块钱的押金,心疼了许久。

但很可惜。

除了倒霉的用户们,没有任何人为这件事承担责任。

公司的几个创始人,包括林维在内,虽然被限制了高消费,限制了乘坐飞机轮船等工具,但他们却没有承担刑事责任。

“为什么他们没有被判刑?”

沈飞拿着资料,有些奇怪的对李伟问道。

“这个,是不太可能判刑的。”

李伟苦笑着对沈飞解释道:“沈组长,您要明白,什么叫有限责任公司?就是责任都是公司的,公司欠的钱又不是我股东欠的钱,只要完成注册资本的出资义务,后面公司破产了,关我什么事。"

沈飞瞬间傻眼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