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据这一通操作下来,已经搞懵了殿内的所有官员。
不管是支持刘据继位的,还是不希望刘据继位的。
只不过那些不希望刘据继位的臣子内心显然不只是懵逼,还多出了一股子强烈的心虚与慌乱,再配合上韩千秋、石庆、章赣三人富有深意的眼神,使得他们已经有所猜测。
尤其是韩千秋话音落下之后。
石庆和章赣更是毫不犹豫的举起了双手,随后韩千秋这个主持举手表决的太常卿也高高举起手来,他们怎么还能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于是内心略作挣扎之后,也只能颇不情愿的跟随一同举手,先过了这一关再说。
于是仅是片刻之后,举手表示支持这项国策的官员已经超过了半数。
这其中除了不希望刘据继位的官员,还有一部分没有明确立场、也没有任何组织的骑墙派官员。
这些官员历来没什么主见,也没强大的派系支持。
此情此景之下为了防止成为出头鸟,稀里糊涂惹上是非,于是便被裹挟着随了大流。
反倒是霍光、桑弘羊、公孙贺、杜周、韩说等这些个本该无条件支持刘据的人,却没有在这次表决中举手表示支持。
“……”
面对这样的情景,几人面面相觑。
他们直到现在也还是没能搞清楚刘据今日究竟在做什么……抛开个人利益不谈,这项国策一旦以诏书的形式推行下去,刘据便彻底站在所有朝堂官员、士族和功臣的对立面,哪怕许多此前支持刘据的人,亦有可能倒戈。
毕竟这同样也是在革这些人的命,简直就是不分敌我的地图炮……
而这对刘据未来继位绝对没有任何好处,亦是他们不愿看到的结果。
此刻他们比任何人都想立刻站出来向刘据谏言,请求他收回成命,三思而后行。
只是这毕竟是刘据第一次听政,他们在朝堂上当众反对刘据的政策实在有些不合时宜,因此才不得不一直掐着手掌逼迫自己忍着,以待这次朝会结束之后,再私下劝说刘据,尽量阻止诏书下发,力争将此事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
而如此复杂的心思,反倒让他们成了此刻朝堂上的少数派,根本无法对这次表决产生影响。
半晌之后。
“殿下,经过微臣清点,支持殿下这项国策的官员超过了半数,达到了总数的七成。”
韩千秋回过身来,躬下身对刘据说道。
“看来朝堂上终归还是忠臣多啊。”
刘据作势感叹了一句,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便少数服从多数吧,可见这次由韩太常提出的科举制的确是利国利民的国策。”
“赵谦,早朝之后尽快拟诏昭告天下,再让李广利和李延年二人配合,双管齐下广而告之,确保大汉上下领会这项国策的核心精神。”
“诺……”
就连赵谦都觉得今天这场早朝很不对劲,这项国策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答应的声音都显得有了些不自信了。
“……”
韩千秋则只能暗自叫苦。
刚才这项国策还只是由他牵头去办,现在不过是三两句话的功夫,就变成是他提出来的了,刘据这屎盆子扣的未免也太自然了些,自然的都有些不要脸了。
不过好在这事发生在早朝上,在场这多人看着呢,大伙的眼睛雪亮雪亮的,并非刘据说什么就是什么。
最终承担后果的依旧是刘据。
相比较刘据的不要脸,他现在更好奇的反倒是刘据的第二项国策。
在场的人可都听得真真儿的,刘据刚才说过,他今日准备推出两项国策。
这第一项国策已经如此炸裂。
剩下的那项国策恐怕也不遑多让……
果然。
“既然方才的国策诸位已经达成了共识,为了不浪费时间,另一项国策也采用举手表决的方式为妙,诸位可有意见?”
刘据紧接着便又问道。
“……”
众人这次倒极有默契的闭上了嘴巴,并未轻易答话,也是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对刘据的无声抗争。
然而刘据并不在乎,淡然一笑便继续说道:
“这第二项国策,名为度田制。”
“淅淅索索——”
此话一出,宣室殿立刻响起了阵阵小声议论的声音,在以农业为主的封建社会,田地便是整个社会的根基。
涉及到土地的国策,即使刘据尚且没有说出国策的内容,也足以令所有人意识到这项国策将带来怎样重大的影响,将会遭遇怎样的反对与抵抗。
甚至有人心中已经浮现出了四个字:
“刘据完了!”
方才那项名为科举制的国策,动的是官场统治阶级的利益。
而现在又要搞什么度田制,动的可就是大汉国祚的根基了,毕竟哪怕是这个时代的人也明白,汉室刘氏才是天底下最大的地主,而真正支撑起汉室朝廷统治的,便是天下那一个一个的大小地主,至于那些连土地都没有的百姓,他们连说话的权力都没有。
刘据却不理会下面的这些杂音,只是提高了一些音量继续说道:
“我的师傅董仲舒曾在给我父皇的奏疏中写过这样一句话,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这句话已经道明了如今天下垦田存在的严重问题。”
“大汉自立国以来,经历近百年,依旧延续此前的土地政策,尚未进行过一次变革,如今情况越发严峻,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
“而我方才提到的度田制,重点便在这个‘度’字上。”
“顾名思义,便是丈量各地现有垦田,核实户数与地图归属,以此作为纠正垦田、人口和赋税的根据,对不实不详的垦田收归国有,推行论功行赏的重新分配或我父皇此前推行的假民公田政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