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峦问了一句,随即自我解嘲,“我懒得向他人打听,以后你知晓什么,每过几天告诉我一下,就当是替我探知朝中消息吧。”
“可不能如此,你身为朝廷重臣,岂能如此懈怠?”
嘴上这么说,沈禄心里却很高兴。
之前每次来,张峦都拿出那副要死不活的姿态,让他觉得自己这个联络人当得很不称职。
现在张峦至少有把他当心腹看待的意思。
沈禄道:“最近京师内外传得沸沸扬扬,是说陛下准备以你为三边总制,去西北带兵出征,封狼居胥,平定草原。”
“什么?哪里来的这种离谱的传言?”
张峦皱眉问道。
“没有吗?还是……不肯说呢?”
沈禄也很好奇。
他对此消息,最初也不太相信。
因为张峦那副懒驴上磨的皮赖,他深有体会,就这种人,皇帝能放心把打仗这么重要的事交托给他?
但后来传得多了,还有根有据的,且沈禄也觉得,皇帝可能只是推张来瞻出来当个幌子,其实是让王越和张延龄打头阵……
反正仗归王越他们打,张峦只等着领功劳就行。
张峦断然否决:“绝无此事!陛下几时跟我说过这些?也未免太过扯淡了吧!”
沈禄道:“他们都说,乃上次你入宫,陛下当面与你说的。”
“咳咳……陛下当面跟我说,我自个儿不清楚,他们却门清,是吗?”张峦苦笑道,“所以有些人编瞎话,都没谱了……”
沈禄这下终于释然了:“原来真的只是谣传啊!不过最近这种传言有愈演愈烈的迹象,不过话又说回来,来瞻你在民间的名声可真好啊……百姓对于你领兵之事似乎抱有很大的期许呢!”
“啥?他们还期许?”
张峦颇为纳闷,“怎么我在民间……还有名声呢?”
沈禄笑道:“来瞻你可不能妄自菲薄,就说你推行新盐引,还让延龄在盐场大力革新技术,提高官盐产量,促使盐价下降;年初又让李尚书在西北打了大胜仗,最近又训练新兵,京师各种新气象……
“如今百姓把对陛下的爱戴,全都转移到你身上来了!都觉得是你辅佐陛下有功,才会出现目前这种百业兴旺、蒸蒸日上的好日子。”
张峦指了指自己,问道:“有吗?”
他自己也很懵逼。
我成天都在那儿偷懒,百姓对我的评价竟如此之高?
之前我还以为,你不过是在糊弄我,让我尽快出来打理朝政,好为依附我的官员撑腰,现在才明白……原来百姓真的那么好“糊弄”,我不过是随便做了点儿好事,他们就觉得我是活菩萨?
沈禄感慨道:“话说,这朝中当官的,早就跟百姓脱节了,谁真正关心过百姓的死活?唯独你这边,每次做的事,看起来波澜不惊,但都是为百姓谋福祉,亦为百姓所认同。或许正因为如此,有些人才认为你是与世俗为敌。”
“我怎听不明白呢?一边与世俗为敌,一边……得到他人的认同?”
张峦不解地问道。
“是的。”
沈禄道,“因为有的人,就是见不得别人的好,他们只顾自己的前程,完全罔顾百姓的死活。而你不一样……就说最近京师中非常流行的蜂窝煤,不也是你弄出来的吗?”
“啥煤?”
张峦张大嘴巴问道。
沈禄笑了起来,摇头道:“哎呀,一看就知道延龄是以你的名义在外推广蜂窝煤呢,蜂窝煤是……”
“打住、打住!”
张峦一摆手,道:“我不需要弄明白你说的是啥玩意儿,我总算清楚了,延龄做的那点儿好事,功劳很多都被记到我身上……我这是冒了儿子的功劳啊!唉,我真无颜面对吾儿,好生羞愧!”
“来瞻,你……”
沈禄大感无语。
张峦道:“不过有关去西北治军之事,莫说陛下没跟我提及,就算有此意向,我也是断不会答应的。
“没那本事,就一定不要去逞能,否则重演土木堡之变的旧事,那就是害人害己!
“我这人就是这么实在!如果说我张家将来有一人能在军事上有所建树,一定是延龄无疑!”
……
……
大明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军工厂开张了。
第一批六百多名工匠,都是之前张延龄造火铳和火炮时,手把手带出来的。
每个人几乎都跟张延龄学过详细的制造技术,而他们这次在新工厂内完成的,是制造一些制式的机床零部件,并以这些零部件进行拼装。
最重要的是,如今燧发枪已经能做到量产。
这种新式火器最大的优势,就是不用再担心雨天和潮湿环境对火器的影响,做到随时随地可以发射。
军工厂开张当天,张延龄本来打算让朱祐樘前来主持剪彩仪式,但因为皇帝偶感风寒,就没来,当天剪彩仪式也随之取消。
不过朱祐樘在感冒好得差不多后,便亲自到兵工厂视察,且拿着燧发枪进行实弹射击,其强大的威力让朱祐樘深刻认识到,为什么小舅子要大力发展火器。
视察结束,朱祐樘带着张延龄从工厂内走了出来。
“延龄,连像我这样没多大力气,甚至连马都不会骑,平常还容易生病的人,拿起这东西,都可以轻易射杀百步开外的猛士,我完全不敢想象,这种东西如果用在战场上,会有怎样的效果。”
朱祐樘感慨地道。
张延龄正色道:“有了新火器还不够,我们得主动出击,把敌人扼杀于摇篮之中。”
这一直是张延龄秉承的理念,就是不能一直龟缩着坚守不出,守着大明的一亩三分地,不管外面的发展。
如果不能一次将鞑靼和女真这些部族给解决,那将来某个时刻,鞑靼人很可能会卷土重来,更别说一百多年后女真人崛起了。
有了厉害的火器,你就得往外扩张,这才能积累资本,甚至完成对全球的征服,到时大明就不再是偏安一隅的文明古国,而要变成全世界各个国家和文明都畏惧的猛虎。
朱祐樘点头:“我也希望能早些平定草原,就是不知需要多少年。再就是目前看来,这个军工厂规模还不够大。”
说话间,朱祐樘抬起头,看向他心心念的工厂厂房。
他知道,有了这地方,他就不用再当一个因循守旧、被文臣欺瞒糊弄的君王,甚至可以开疆拓土,建立一个远超汉唐的强大帝国。
张延龄道:“那姐夫,不如就定个两年之期吧。两年内,必须要在草原上建立起大明军队的赫赫威名。
“我们可以先定一个两年规划,长远些,再定一个五年彻底平定草原的计划。在这五年内,并不是只攻打草原,顺带把辽东等地的异族给彻底征服。”
“好。”
朱祐樘点头道,“这份计划,需要拿到朝堂上去说吗?”
张延龄笑了笑,道:“我想朝中那些文官,是不会赞同咱们君臣去折腾的。在他们看来,这是劳民伤财之举,并不值得推崇。但我想,咱做人得有追求,有了这么好的火器,且有王越这样的名将,为什么不好好利用一下?因循守旧可要不得!”
“一切都听你的。”
朱祐樘就像是得到心爱玩具的少年郎,对于具体扩张计划什么的并没有多少概念。
他只是觉得,小舅子说得非常有道理。
仿佛只需要跟着小舅子的步伐走,就能成就他旷世明君的美名,为啥不博一把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