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圣》上映13天,票房就突破了3000万。
之前在报纸上打出的“赌圣一出,所向披靡”的霸气口号,可以说是一语中的,而且照着这种接连三次逆跌的涨势,很有可能成为继《英雄本色》之后,第二部达到4000万票房的香江电影。
不管是对邵氏,还是对tvb,都无疑是扬眉吐气。
假如后续的赌片都能有《赌圣》一半的的成绩,邵氏自此就拥有真正的招牌顶梁柱,不必再担心停工减产,放弃院线业务,甚至由《赌圣》掀起的赌片狂潮,可以反哺tvb的电视剧业务。
tvb的编剧们正在借方言创作的新赌片模版,想方设法地编出一系列以赌博为题材的港剧。
而赌王贺新在看到《赌圣》给赌场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源,自然迫不及待地想拍赌片的系列作。
为此,携爱女贺超穹亲自参加了由邵氏举办的《赌圣》庆功宴,风头一时盖过了再次翻红的林清霞、一片成名的周星池,只不过整个庆功宴惟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方言这个最大的功臣却并不在场。
就在三天前,方言便已经返回内地,处理积压在手头上的一堆事。
比如,《人民文学》、《推理世界》最新一期的组稿工作,以及制定87年的编辑出版计划。
又比如,打电话通知上影厂和西影厂,准备筹划《黄飞鸿》第二部和《霸王别姬》的合拍工作。
更不必说,林清霞一家托自己转交给林清霞叔叔、姐姐的信件,第一时间照地址邮寄了过去。
忙前忙后,当然最重要的要属《大决战》剧本创作碰头会。
时隔一个多月之久,方言终于在老地方,再次把创作小组里的联合编剧召集到一块开会。
王军、李平分等人挨个地汇报各自分工的工作进度,三大战役的资料搜集如何如何、当事人的采访情况如何如何,总之,事无巨细,好在一切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目前没有出丝毫的岔子。
“《大决战》的创作能如此顺利地推进,真的辛苦各位了。”
方言环顾四周,由衷说道。
“这也多亏了方老师把地基打的这么牢靠。”
李平分的话,深得众人的同意。
他在出发去国外之前,早早地就确定好了《大决战》三部曲的故事大纲和剧情走向,相当于已经塑造好了骨架,他们所做的无非就是按照总编剧设计好的创作方向,往里面填充血肉,注入灵魂。
“照现在的进度来看,预计87年我们就能完成第一部《辽沈战役》的剧本。”
方言敲了敲桌面,“如果进展得够快的话,或许还能写出淮海、平津战役的初稿也说不定。”
此话一出,一个个脸上无不充满喜悦激动之色,屋内外顿时充满着欢快的空气。
又讨论了一会儿,方言作为总编剧交代完各项创作后,便郑重其事地宣布道:
“那今天的会就开到这里,散会吧!”
“吱呀。”
伴随着椅子摩擦地面发出的声响,陆陆续续地有人离开了会议室。
李平分却叫住了方言,说邓在君拜托自己,等他回京以后,务必请两人去一趟中央台。
方言大为意外,但很快就猜出了邓在君的用意,“是为了今年的春晚吧?”
“是啊,今年春晚的总导演是邓导。”李平分说:“她希望我们两个春晚创作小组的前顾问去趟中央台,有关春晚节目的一些事想找我们商量,其实准确地说,她想商量的对象应该是你。”
方言沉吟片刻,“什么时候?”
李平分道:“这周之内,随时欢迎。”
“那就现在吧。”
方言接下来准备去人文社,正好顺路去一趟中央台。
………………
中央台的演播室里,此时春晚节目正在进行最后一轮的彩排。
秘书脚步匆匆地走来,把方言和李平分即将到来的消息通知给邓在君他们。
“老茅,方老师来了!”
陈佩厮和朱时茅离得近,听得一清二楚。
眼见着邓在君指名道姓地让姜坤几个陪同,两人全都坐不住了,主动请缨去大楼门口迎接方言。
于是乎,一行人浩浩荡荡地下了楼,过了五六分钟,就见一辆雪铁龙缓缓地驶进他们的视线中。
方言下了车,和李平分拾级而上,刚到门口,就受到了邓在君、姜坤、陈佩厮等人的热情接待。
被簇拥着迎进了演播室,一路上,邓在君直接开门见山地说,希望方言能帮自己出谋划策。
“邓导这么说,莫非春晚的节目出了什么问题吗?”
“你猜的一点儿都没错,的的确确出了些纰漏。”
“邓导,你我也合作过好几回春晚了,算得上是熟人,能帮上忙的地方我一定会帮忙。”
“那我可就说了。”
“但说无妨!”
“其实这些事说大也不大,但说小也不小,就是处理起来没有经验,非常棘手。”
邓在君如实相告,“时代在发展,中央台应该了解观众的需求,尤其要掌握观众的审美意识和娱乐需求变化,所以今年的春晚我们做了大胆的尝试,在你给之前春晚定的‘民族团结’的基础上,把主题延伸到两岸三地、全球侨胞上,所以这次在歌曲类节目上,不仅请了代表香江的歌手,也请了能代表宝岛、代表海外华人的歌手……”
“这是好事啊!”
方言一问才知,请的代表宝岛的歌手是费祥。
姜坤以为方老师不认识他,于是简单地介绍了一番,他的母亲来自宝岛,父亲却是美国人,所以严格意义上只能算是华人,也正因为此,在讨论会上就有人反对让费祥上春晚。
“结果还是我力排众议,排版让他上的。”
邓在君说:“他也是炎黄子孙的后代,也有为同胞献歌的心愿,就应该给机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