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82章 门下走狗(二合一)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没有了

“我先看看。”

看到姜坤接过小说,梁佐颇为意外,“方老师,您觉得《虎口遐想》能改成相声?”

“你觉得不可行吗?”

方言饶有兴趣地反问了句。

梁佐犹豫再三,《虎口遐想》这篇意识流小说可是写的不能再“意识流”。

通篇除了主角的心理,就只有穿插其中的几段群众呼声,这如何能改编成相声呢?

“你难道没有注意到吗,你在写《虎口遐想》的时候刻意安排了个‘纠偏’的设计。”

方言一本正经道:“那就是每当主角想得太远,自己就会想方设法地把它纠偏回来,而围观群众的几段话语,更像是你为推进意识流情节,对主角想法做出的延伸和铺垫……”

“这……这……”

梁佐隐隐听懂,但又并没有完全听懂。

“你没有接触过相声,所以你不理解很正常。”

方言说,“相声至少需要一个捧哏一个逗哏,那么你这个《虎口遐想》里,主角的意识描述是不是可以交给逗哏,把意识纠偏的部分交给捧哏,至于围观群众的,视情况分给逗哏和捧哏。”

不等梁佐反应过来,姜坤眼前顿时一亮:

“妙啊,方老师,真的是太妙了!”

接着以方言的见解,重新审视《虎口遐想》,立刻别有一番滋味:“如果按您说的来改,作为主角想象的调节剂,得给捧哏设计出大量的串词,才能跟逗哏精密配合到一块去。”

朱时茅和陈佩斯也深有同感,甚至觉得《虎口遐想》里的这角色就是为姜坤量身定制的。

“我觉得姜老师肯定能把主角要面子、嘴损、窝囊、软弱的这些特点都演出来。”

“可不是嘛,就老姜这形象气质,根本不用演,往那一戳就行了。”

“嘿,佩厮,时茅,你们这话说得到底是在夸我呢,还是在损我呐!”

姜坤没好气地白了眼。

见三人说说笑笑,梁佐仍然没有窥出门道,抓耳挠腮,急切地请教道:

“您几位能不能把话说得再明白点,我怎么感觉好像什么都听不懂啊?”

“是该跟你说明白,毕竟接下来得由你跟姜坤合作,把这小说改编成相声本子。”

方言喝了口茶润润嗓,然后顺嘴地说出一段《虎口遐想》该有的包袱。

“方老师,您慢点,慢点,我拿纸笔给您记下来!”

姜坤迫不及待地抄在纸上。

梁佐见到这一幕,不禁啧啧称奇,自己写了那么多年的小说,如果不是靠着母亲谌蓉的这层关系,基本上投一个顶级文学期刊,准是石沉大海,本以为是没有文学天份,没想到是没找对门。

像他这种擅长意识流、荒诞幽默的作者,适合自己的载体并不是小说,而是相声。

相声里天然分出的逗哏与捧哏,正成了他小说里“意识流动”过程中的对立双方,这便赋予了远远超出纸面上的巨大艺术感染力,而这阐述“内心独白”的方式,恰恰是小说难以办到的。

一下子,柳暗明,梁佐似乎看到了自己在文艺事业有着一条全新的出路。

“不只是相声,像你这种创作风格,其实更适合的载体是电影,是电视剧。”

方言伸出橄榄枝,如果《虎口遐想》能写到他满意的话,就邀请他加入《推理世界》编辑部。

梁佐目光炙热,激动无比,整个文学界怎么会没有听过《推理世界》编辑部的大名,且不说挂靠的《科幻世界》出版社前不久刚刚申办下1988年世界科幻大会举办权,轰动全国,就单单编辑部里的石铁生、王硕、余桦、侣海晏等人,哪一个没几部优秀的小说、电影、电视剧作品傍身。

能加入他们的队伍里,换做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

更何况,领导整个编辑部的可是眼前的方老师,能成为他的门下走狗,简直是自己的荣幸!

………………

确定以《虎口遐想》为蓝本后,姜坤和梁佐聚到一块,开始认真地讨论起创作的细节。

恰巧三天后,姜坤和唐杰忠将要去津门演出,便准备在出发之前,拟出一个初稿,再利用演出的这段间隙,和搭档开始排练,最好是能把《虎口遐想》的首演放在津门,来检验下相声的成色。

就在众人都在为春晚做最后冲刺的时候,方言和龚樰也在为过年做着准备。

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到了除夕当天,他们早早地来到南锣鼓巷,和杨霞、方燕一块忙碌起来。

伴随着一阵喇叭声回荡在小巷里,韩跃民一家三口坐着大奔,慢悠悠地停了下来。

“呦,姐夫,换车啦。”

正在大门口贴对联的方言回头一看,这款奔驰w126可是80年代第一批引入国内的奔驰豪车。

“嘿嘿。”

韩跃民笑着说,自己完全是出于生意的需要才买的,毕竟人靠衣装马靠鞍。

接着语气里透着热切道:“岩子,你那辆雪铁龙也开了好几年了吧,要不也换一换?”

“我倒是暂时没这个需求。”

方言倒是想到了龚樰,于是便托韩跃民给自己弄一辆尼桑蓝鸟、奥迪110或者其他牌子的车。

韩跃民信誓旦旦地保证道:“没问题,等过完年,我去鹏城的时候就帮弟媳物色一辆。”

方言听他从101生发液、服装代工等生意里挣了不少钱,便善意地提醒他要多聘几个贴身保镖。

“放心,我都安排好了。”

韩跃民说自己专门成立了个安保公司,招了不少因为大裁军而退伍的士兵当保安、司机或保镖。

当听到要给自己也“塞”一两个保镖时,方言摆了摆手,“等需要的时候,我会向你开口的。”

一行人有说有笑地走进四合院,不一会儿,胡同里便响起了一阵一阵的鞭炮声,“噼里啪啦”,宣示着除夕夜的到来。(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