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那双巨大的蝶耳,莫兰原本推测那是某种用于接收信息的生物器官。
看了这个白晶人的记忆后,她才知道,那对蝶耳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特意佩戴的情感采集器。
白晶历100年,学者瑞文·光痕在长期观察白晶树如何将日光转化为能量后,于论文《情感光谱中的能量场假说》中首次提出:强烈的情感波动,会产生一种独特的“心灵力量”,其能量强度远超日常光能汲取。
这一石破天惊的理论,在当时被视为脱离实际的空想。
然而,十年后,一位出身工坊世家、却因情感过于丰富而难以维持精密工作的天才工程师诺顿·棱镜,在目睹一场因能源短缺导致的大型白晶树农场枯萎事件后,深受触动。
他利用白晶树的特性,结合微雕技术,成功制造出了第一台“心光共振仪”,这便是初代的情感采集器。
当他将仪器的触角贴合于额头时,身体内因悲伤而形成的蓝色微光便涌入了仪器末端的储能晶石,储能晶石瞬间被点亮,其亮度震撼了所有旁观者。
白晶历111年,“第一能源法案”颁布,正式确立情绪能源的合法地位。
随后,以情绪能源驱动的各种器具迅速普及,社会效率极大提升。
白晶历115年,由诺顿·棱镜与合作者创立的“心光能源公司”在“晶冠城”建立了第一家“情感交易所”。
白晶人自此可以在此出售当日采集的“过剩情绪”以换取通用货币“光币”。
交易所门前排起长龙,人人欣喜于能将虚无的情感变为实实在在的温暖与光明。
白晶人的文明自此从初期的共情时代,进入了理性时代。
一开始只是过剩的情感和激烈的情绪被转化成情感能量,后来又开发出了情感刺激器,来专门激发情感和情绪便于采集更多的情感能量。
白晶历118年,心光能源公司创始人诺顿·棱镜在一场实验中意外中去世。
他去世前,曾多次公开警告“情感不应被彻底物化”,并已着手研究能保护使用者精神健康的“安全阀”技术。
他的突然离世,使得这项研究随之搁浅。
此后,公司的控制权落入纯粹的技术主义者塞缪尔·冷辉手中。
他迅速推动了“蝶翼”型情感采集器的强制普及法案,理由是“为了更高效地收集维系文明存续的能源”。
这形如华丽蝶翼的设备,能无差别、高效率地采集所有强度的情感,人们不用再使用情感刺激器,也能随时将自身的情感通过它转化为能量储存起来,并且还能通过贴“耳”的动作,将这些能量转交给别人。
自此光币被废除,利用蝶形情感采集器交易情感能量成为了主流。
在情感采集器全面普及后的最初几年,白晶树农场在人工情绪的照耀下丰收,城市日夜通明,人口迎来爆发式增长,整个社会似乎都在蓬勃发展。
然而,塞缪尔·冷辉及其背后的财团,始终牢牢垄断着情感采集的核心技术与能源分配权。
他们通过调整情感能源的“汇率”与“税率”,无声地掠夺着社会绝大多数产出。
阶级于此彻底固化,顶层“光耀贵族”依靠早期积累的能源和专利,过着情感充盈的生活;而底层“尘光之民”则不得不每日透支自己的喜怒哀乐,才能换取维持基本生存的情感能源。(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