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围剿流寇的那些部队将领大多也是一样,别忘了当初崇祯皇帝派兵围剿流寇所挑选的将领中不少人就出自于辽军,其中就包括曹文诏、曹变蛟、左良玉、黄得功这些人,他们同样出自于孙承宗的部下,孙承宗在这些人面前的一句话可比朱慎锥这个皇帝更管用的多。
如能得到孙承宗的支持,帮他来做这件事等于事半功倍,这也是朱慎锥看重孙承宗的另一个原因。现在让孙承宗担任教习堂的总师傅,教授太子和宋王学业,目的不光是为了皇室的教育问题,更是想利用孙承宗的威望来解决军队问题。而且朱慎锥对此很有把握,因为他知道孙承宗是一个忠臣,只要对国家有利的事,孙承宗不会拒绝,而现在也不急着一时,这件事可以慢慢来,先让孙承宗在京师住下了,当这个总师傅一段时日即可,等过些日子找个机会再给孙承宗透露些信息,以孙承宗的智慧肯定会明白朱慎锥的用意,到时候自然水到渠成。
除了要解决军队内部军头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也是必须要做的,就是大明目前的卫所问题。
卫所制度是朱元璋当年建立的,朱元璋建立这个制度是为了从军事用兵角度和稳定地方考虑,而且卫所制度在建立初期的确发挥了巨大作用,不仅为大明的对外战争立下功勋,更为稳定大明基业做了诸多贡献。
但一个制度从建立到后续的发展往往都是从好到坏,历朝历代都脱离不了这个问题,朱元璋建立的卫所制度同样也是如此。
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卫所制度就逐步开始腐化了,几代人下来后原本朱元璋设想的卫所制已变了样子,等到现在卫所制虽依旧存在,但完全和当年的制度发生了巨大改变,非但帮不上大明,反而成为了大明内部的隐患。
大明卫所名存实亡,卫所军队早就不堪用,卫所士兵沦为军官们的佃户,被压榨甚至逃跑者不计其数,卫所军官们也全成了大地主和地方勾结,鱼肉乡里。
当年朱慎锥在山西的时候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王荣当卫所指挥使的时候对潞州卫进行了整顿,虽有略微好转,但因为大明制度的原因也只是稍有改善罢了,却无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而现在朱慎锥当了皇帝,他当然要整顿卫所,而且在他看来卫所制度已没有任何用处,直接取消反而更好。可朱慎锥自己也清楚,卫所制度延续两百多年,早就根深蒂固,而且卫所遍布整个大明,强行取消卫所制度是完全不可能的,这将直接触及到卫所各层包括地方乃至中央的利益,一旦他这么干了非但起不到效果,反而会导致反对四起天下大乱,朱慎锥不是崇祯皇帝,没崇祯皇帝这么傻,一拍脑袋不考虑后果就瞎搞。
这件事要徐徐图之,千万心急不得,而且做的要比解决军队内部军头问题更要小心。没有十足把握,朱慎锥是不会马上动手的,哪怕就算要动手也要给卫所的上下各层先找好退路,尽量不触及他们的根本利益,才能推行下去。
想来想去,朱慎锥决定先做第一步,那就是先改变大明军队的一些问题,其中就包括大明军制中关于军职的问题。
大明的军制在朱慎锥来看实在有些乱,大明军制原本是以卫所制为基础,可后来卫所不堪重用,就在卫所制外设置了边军制,然后再加上之后的多番调整和演变,成为了现在的情况。
现在大明军制中军职混乱不堪,既有卫所军职,也有边军军职,还有临时军职等等,比如指挥使一职,卫所指挥使是从三品,都指挥使是正三品,掌控一地和一省卫所军队,但在边军中和指挥使相等的职务有好几个,低的有守备,再高点的有游击将军,再往上有参将,这些军职都可以和指挥使相当,却又有不同。
之前说过,大明的军职分为卫所军职和边军军职还有临时军职,如果打比方就和军衔、职务相区分,往往边军军职担任游击将军、参将的都有指挥使的加衔,以确定他的品级,而再往上就是副将和总兵了,副将也叫副总兵,和总兵一样只是军职不是卫所职务,相当于都指挥使一级,可又有着不同。
就连总兵和总兵之间也有区别,大明的总兵分为普通总兵和一镇总兵,少的只能带几千人兵马,多的能领兵好几万,其中权力相差甚远,地位也不相同。
普通的总兵充其量就从二品,低的正三品也有,但一镇总兵却是正一品,比如毛文龙就是东江镇总兵,正一品的武将,同样是总兵根本无法相比。
类似各种职务多了去了,从低级到高级数不胜数,就算了解大明军制的人有时候也搞不明白,必须要听明白对方军职的加衔加官才能弄清楚对方究竟是怎样的将领,这种情况必须改变,要不然如此混乱的军职看着脑袋都大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