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86章 仓慈治西域  汉末之乱臣贼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事后清点,参与叛乱的豪强被连根拔起,其土地资產全部充公,纳入屯田。烧当残余势力经此一役,彻底烟消云散。

仓慈站在满是焦痕的城墙上,望著城外再次恢復寧静的田野,心中却无多少喜悦,唯有沉重。他明白,皇帝的刀及时落下,暂时斩断了乱麻,但滋生动乱的土壤——贫富悬殊、文化隔阂、利益爭夺——依然存在。

他写信给秦寿,详细匯报了平叛经过,並未为自己请功,而是再次恳请朝廷:

“……西域之安,非仅恃兵锋之利,更在於均贫富、兴教化、通有无。恳请陛下续派儒生、医师、工匠西来,於敦煌设立官学,羌汉子弟同堂读书,习圣贤言,知礼仪轨。如此,方是长治久安之基。”

长安,太极宫內。

秦寿看完仓慈的奏报和那封恳切的长信,將其递给身旁的荀攸。

“荀卿,你看如何?仓慈这是要朕在西域行教化之王道了。”

荀攸细细看完,沉吟道:“陛下,仓都护所言,实为深谋远虑。然则,教化之功,非一朝一夕,所需钱粮、人力甚巨,且见效缓慢。朝中恐多有非议。”

秦寿冷哼一声:“非议?他们只看到眼前的金银绢帛,却看不到教化之功,可抵十万雄兵!羌胡为何屡降屡叛?因其不知礼仪,不沐王化,只知强弱,不识恩义!仓慈此举,是要从根本上绝患。”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地图前,目光锐利如刀,仿佛能穿透纸张,看到那片广袤而躁动的土地。

“准奏!不仅要派儒生工匠,还要选派干吏,协助仓慈完善州郡户籍管理。告诉仓慈,朕给他五年时间,朕要看到敦煌官学书声朗朗,看到西域诸国遣子入学者络绎於道!钱粮不够,从朕的內帑拨付!”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变得深沉:

“但也告诉他,朕的虎豹骑,会一直盯著。王道需行,霸道亦不可废。在这西域,仁义与刀剑,缺一不可。”

詔书很快传出长安,带著皇帝的决心与期望,奔向遥远的敦煌。

仓慈接到詔书,深深叩拜。他明白,皇帝给了他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也给了他一副千钧重担。

此后数年,敦煌乃至整个西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屯田规模不断扩大,水利网络日益完善,来自中原的物种和技术深深扎根。

官学建立起来,羌人部落首领的子弟与汉人子弟一同学习汉文化,同时,仓慈也注重收集整理羌人、西域各族的语言文化,促进相互理解。丝路比以往更加繁华,商税成为朝廷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

表面上,西域似乎终於迎来了持久的和平,逐渐被纳入大唐的肌体之中。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