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村子周边都是竹林,村民们也是靠山吃山的,利用竹子编制各种物件拿到镇上或县里去卖,那两个赶马人也会统一收齐了送到茶马古市去兜售。
“公安同志,我们哈尼族的桐油篾帽可是滇南马帮的标志,还有就是蓑衣了,出门身上必备的两件套,你们想要多少我们马上去村里收集。”听说是来买东西的,这两个哈尼族人就马上推荐了。
桐油篾帽其实就是用竹子编的斗笠,尖顶的,帽檐很宽,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编织这种桐油篾帽,从每家晾晒出来的各种编织品就能看到。
村民们从山里砍来竹子削成篾条,选用上等的篾条编织篾帽,篾帽编好后,再涂上一层厚厚的桐油,桐油具有光亮润滑的特点,又可以防日晒雨淋,深受出行人的欢迎。
“同志,那就麻烦你帮忙找十四套吧,我们这里总共有十四个人。”王向东点头应道,没有雨衣就只能穿蓑衣了。
蓑衣是用棕榈树的棕片缝制而成,就像人的衣服一样,规格只有大中小三个型号。
屋檐下就挂着三件蓑衣,王向东取下来细看,一般制作一件蓑衣需要棕片三十多片,缝三至五层厚,长约80厘米,宽50厘米,披肩较窄,腰部较宽,边沿两侧还缝有袖口,便于双手伸出,就像穿衣服或者脱衣服一样,方便自如。
一件蓑衣的重量大约十斤左右,可以穿上十几年,倒是很经久耐用啊。
“同志,我们这蓑衣可不仅仅是挡雨的,还有很多的用处,你们是从山里出来的吧,山里晚上降温幅度大,把蓑衣披在身上可以防寒保暖,睡觉时铺在地上还可以当垫子,既暖和又防潮,也可以盖在身上,像被子一样温暖的,所以它也是马帮人外出的必备。”哈尼族老乡在一旁介绍道,看来是干销售的,这嘴挺会说的。
“我们马帮的赶马人除了这桐油篾帽和蓑衣外,还有常备的两种东西,你给的香烟我们还是抽不习惯,我们哈尼人还是习惯抽这种水烟,有烟瘾的都得带着水烟筒,每到路上休息时候,赶马人都会蹲在树下掏出水烟筒抽上几口的,哈哈。”
“你们不知道吧,这水烟筒里的烟水闻起来很呛,但它能帮助驱赶毒蛇蜈蚣啥的,马帮宿营时都要在帐篷周围倒上一圈的烟筒水,就能防止被那些毒蛇蜈蚣叮咬了。”
“哦,这水烟还有这功效啊,那还有一种常备的是啥?”王向东点头问道。
“马灯,我们那时候可没有手电筒,指路和照明只能依靠马灯了,每个赶马人都得准备一盏,宿营时还得挂在帐篷外头,还能驱赶野兽。”哈尼族老乡抽了一口水烟后说道。
这时候另外一个村民抱来了十几顶斗笠,后面还有两个人抱着十几件蓑衣跟来了。
王向东让队员们依着各自的体型挑选斗笠和蓑衣,然后就让管家郭正盛付款了,如此偏远的山区,还都是村里人手工编制的物件,郭正盛也就没有还价,爽快的掏钱买下了。
虽然哈尼族老乡极力邀请王向东他们在村里住下,但王向东还是婉拒了,他们这么多人确实不方便打扰村民,所以所有队员们都直接戴上斗笠穿上蓑衣离开了村子,回到山脚下安营扎寨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