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角造反只想势大,结果导致散布各地的三十六方裹挟百姓为贼,从拯救苍生变成祸乱天下,也是没谁了。
汉灵帝刘宏也没好到哪去,为了省钱,将兵权下放,让各地自行募兵剿贼,结果导致群雄割据的局面。
其实往深处看,也是这两人的无奈之举。张角搞宗教有一手,造反就超出他的能力范围了,而且汉代阶级森严,并且对知识实施了严格的垄断,导致手下根本没有什么人才,毕竟能进官场谁当反贼。
就跟水浒差不多,梁山真正成势,是在那些将领出身的好汉被迫上山以后,在此之前只能算是一帮乌合之众,能闹出那么大的乱子,全靠宋朝的衬托。
这种情况下,张角依靠的只有宗教,他也很好的用宗教作为粘合剂与奋斗的口号。
但是现实迫使他不得不把权力下放到三十六方的渠帅手里,因为他根本指挥不过来,也无法掌控这么大的局面。
几十万人,还是没经过什么军事训练的暴民,除非韩信来,否则都得把权力下发。
这也是声势浩大的黄巾之乱后期崩盘这么快的原因,因为从上到下就没有一个具体的战略目标跟明确的总指挥。
而且在热血消退后,那些掠夺了大量财富,并且品尝到权力味道的渠帅,心变了,开始将黄巾军视为自己的力量,如此太平道三十六方就成了三十六个黄巾势力,成了一盘散沙。
否则以黄巾军巅峰时期的势力,占据一州之地稳扎稳打,大汉搞不好提前进入割据时代。
但是汉灵帝刘宏同样无奈,因为他也没想到太平道的信徒都深入到宫廷了,若非张角的弟子提前告密,弄不好他人就没了。
这让刘宏彻底没了安全感,也失去了对群臣的信心,因为他不知道还能相信谁。
事实上在此之前,刘宏就已经有了破罐子破摔的迹象。
卖官卖爵的皇帝不少,但是卖的如此专业如此投入的,他汉灵帝算是独一档。
但是刘宏也有他的无奈之处,他若是个昏君,浑浑噩噩坐等亡国也就算了,问题是他不蠢,他看得出大汉面临的问题有多严重,并且也做出了许多努力跟改变。
可那时的他,处境跟朱由检差不多,虽然他更聪明,也更有能力,可在命令无法得到准确执行并落实的情况下,他做的越多错的也就越多,得到的骂名也就越多。
有功是臣子的,有错自然是皇上的,这就是刘宏面临的。
最终逼得刘宏掀桌子,既然你们不配合,那就都别玩。
扶持宦官,卖官卖爵,这既能恶心那些大臣,又能将钱财收入自己的内库,可谓是一举两得。
事实上当皇帝开始依靠宦官的时候,就代表他已经不信任群臣,或者说结党营私的情况已经严重到威胁皇权的程度,这迫使皇帝重用身边更为熟悉更为信任的太监,并且不择手段的打击朝臣。
至于卖官卖爵,一是刘宏需要钱来搞事,二来是为了打破朝中的利益群体,如果不打破,在群臣抱团站在同一阵营的时候,皇帝说话也跟放屁差不多。
而这也是黄巾军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刘宏始终无动于衷,并且让各州各地自行处理的原因,就是打着借太平道的手削弱地方势力与世家的主意。
这么做无异于养虎为患,但是刘宏其实已经没得选了,要不等死,要不赌一把,显然他选择了后者。
可惜刘宏死的太早,不等收拾局面人就没了,而且具体怎么死的也是个谜。
要是刘宏没死,至少袁绍,曹操,刘备,这些人是肯定不敢乱来的,有这帮后起之秀跟如雨般的猛将,大汉未必不能再延续个几十年。
可惜他死的早,又经过董卓的一番折腾,把大汉与皇室的威名彻底踩入泥里,这才是乱世的真正开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