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3章 道爷,你剑哪去了(求双倍月票)  成影帝了,系统才加载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张艋闻言点点头:“那就开始拍吧,需要我的地方,说一声就行。”

按照执行导演高博的想法,开机第一天就该给戚昊一个下马威,让他知道该听谁的才能把这部电影拍好。

张艋没有采纳,反而警告了高博一番。

找你来当执行导演,是觉得你有点本事,但是如果你不知道天高地厚得罪了资方,把你开出剧组是分分钟的事情。

不过,张艋对戚昊的水平也持有怀疑的态度。

他也是打算通过第一场戏,看看戚昊到底是个什么水平。

“我打算用一个由右往左慢慢推的长镜头,横移运动摄影为主,减少各个角度的运动调度,外加远近的切换,远景切换的时候,构图上要出现那两个大烟囱,给我一个固定的大全景,你看,这地儿空旷又荒凉,还有那些高耸入云的大烟囱,让人物站在那儿显得格外不起眼,就像个小点点似的……”

戚昊和摄影师讲了一下拍摄的运镜问题。

摄影周书豪一开始的时候,眼神还往张艋那边看。

和剧组很多人心里想的差不多。

就不该让导演导戏,你去新买的椅子上躺着去不行吗?

然而随着戚昊连说带比划的解说镜头,他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吸引了过来。

这是一个菜鸟?

这是一个没有导演过戏的新手?

当然,戚昊只是花了两晚上时间,以《阳光灿烂的日子》作为素材,跟着姜闻学习怎么拍戏。

另外就是这十多年的拍戏经验,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

就算他在短时间内不能成为老手,也还是超出了大家对他的预期。

就连张艋也对戚昊刮目相看。

这小子背地里做功课了啊,到底是谁给他补的课呢?

“灯光……”

“收音……”

“道具……”

戚昊第一次正式当导演,他很踏实的把各个环节都确认了一遍,有些不太能够确定的,他还和相关的工作人员讨论了一下。

就比如雨水怎么撒,什么时候撒,撒多少……

“好了,各单位准备,场记……开始!”

场记在众人面前打板完成,整个剧组立刻就运行起来。

几个演员披着雨衣,在寒风中演奏着音乐,在他们身后的远方,是象征着传统工业的大烟囱。

“咔!”

一个镜头拍完,戚昊转头看向张艋:“张艋老师,你看这个镜头能过吗?”

他没有傲娇的只靠自己。

艹,八百万成本的电影,编剧和监制的费用给了三百万,害得他这个导演一分钱不拿才能勉强够用,花了钱的为什么不找张艋来把关。

别忘了,他现在玩得可是张艋的“老婆”。

我只是偷着和你老婆好,你居然在墙角偷听我们撩骚,简直无耻至极。

“秦海鹭的表情……最好不要有任何表情……”

张艋从电影需要,导演理论各个角度,详细的解释了一番为什么要这么拍。

“ok,后边的这个镜头重新来一遍!”

戚昊从善如流,把这个镜头又拍了一遍。

然后是雇主话外音,张艋自告奋勇的献出了自己的声音。

按照雇主的要求,音乐从忧伤的《三套车》换成了节奏轻快喜气洋洋的《步步高》,这种苦中作乐的反讽奠定了电影《钢的琴》的主要基调。

镜头再次横移,出现了搭建好的灵堂和杂耍。

一个喷火的,一个朝头上砸酒瓶的……

砸酒瓶的还有一个没有砸烂,又朝脑袋上嗑了一下才砸碎。

其实,戚昊想过让随云道长上去表演一下舞剑,被随云道长一个白眼给拒绝了。

说是不宜宣扬封建迷信。

人家是办丧事送人,又不是捉鬼。

后边是一个空镜头,巨大的工厂烟囱架在灵堂上方。

灵堂还挂着一个“沉痛悼念母亲”的条幅。

这些搭景都是张艋负责的。

比如后边这个镜头,在剧本上以“分镜画”的形式出现,很显然拥有不同寻常的寓意。

以烟囱为代表的东北工业,一度是哺育东北,乃至中国成长的母亲,而现在这位母亲已经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

第一场戏到这里就算是拍完了。

“助理,赶紧给我姐披上衣服,别冻着了。”

戚昊宣布这场戏完成后,第一时间就让秦海鹭赶紧保暖。

她演戏的时候穿着一身旗袍,只披了件西服外套。

妥妥的美丽冻人。

“你赶紧去拍下一场吧,别管我了。”

秦海鹭不以为意,冷一点儿而已,拍个戏哪来的这么多讲究。

今天的计划是拍两场戏。

另外一场戏,拍的是陈桂林抱着手风琴,和他老婆说离婚的事。

他老婆的扮演者叫曾梨,是秦海鹭的同学。

曾经也算是中戏96级的风云人物,颜值还可以,只是这几年发展的非常一般。

用秦海鹭的话说,距离大火就差和你戚昊传个绯闻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