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77章 刘鑫武亲自校对  1978合成系文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如果《小王子》真的很好,那不是打他的脸么?

所以直到现在,他心底都抱著那么一丝“自私”的念想,希冀著江弦这部小说並不如这些人口中所说的那样,至少不能是特別好。

刘鑫武也不相信,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就算再好又能好到哪里去。

正想著,刚才的编辑已经带来了一份《儿童文学》的稿子。

一份稿子在发表前,往往要经过三审三校的流程。

所谓三审,就是常说的初审、覆审、终审。

至於三校,这是在確定排版以后的校对工作。

一校,校对人员对照原稿逐字逐句进行校对,重点检查文字、標点符號、排版格式等方面的错误,例如,检查错別字、漏字、多字、標点符號误用等情况。

二校,在一校的基础上,进一步检查稿件的错误,同时会对一些一校过程中可能遗漏的问题进行补充校对,如统一术语、检查图表编號等。

三校是在一校、二校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確保稿件的准確性和规范性,如果是一些高质量的出版作品,校对次数可能不止三次,还会更多,以达到作品精益求精的效果。

而《儿童文学》拿给刘鑫武的,就是一份用作二校的稿子。

文章的排版已经基本完成,作品看上去和在刊物上看到的效果基本一致。

马建和高行健迫不及待的凑过头来,翻开一看,心里熨帖了。

好嘛,是带著配图的!

原来被蟒蛇吃进去的大象是这个样子,难怪大人们会说这是一顶帽子,已经读过小说的二人,此刻看到配图,脸上都浮现出会心的笑。

而最让几人惊讶的一点就是,《儿童文学》居然给这些配图上了色!

全彩!

彩色的刊物在这个时候是很少见的,大部分刊物都是双色印刷。

別说彩色的刊物了,就说彩色报纸都很少见,像是《人民x报》,第一份彩色报纸大概是1972年出了一期试刊號。

后面几年陆陆续续也就出了大概几十份。

成本太高!

和刻板印象里的《儿童文学》不同,如今的《儿童文学》也和大部分刊物一样,都是双色印刷。

而《儿童文学》居然给了《小王子》全彩印刷的待遇!

可见对这部小说的重视程度。

“这个,我就不打扰了,这份稿子,能否先取回去看看。”刘鑫武开口道。

“可以可以,您带回去吧。”

《儿童文学》的编辑非常痛快,全当是在三校的流程之外又加了一次“名人校对”——“作家刘鑫武亲校”,等发刊的时候还能当作一项工作宣传內容。

等马建和高行健一脸享受的看过全文的六十多幅配图,刘鑫武便把《小王子》的校对稿从《儿童文学》带了回去。

妻子吕晓歌见他回来便喊他吃晚饭,刘鑫武把饭桌上用倒扣的盆拢著的剩饭收拾乾净,然后一头趴在书桌上,翻开了这册《小王子》。

开篇的献语他看过一遍,此刻再读,仍旧佩服江弦,確实把这篇献语写的很有意境。

“所有的大人曾经都是孩子,但他们之中只有少数人记得这一点。”

而这篇献语铺垫的,更是一种文字的氛围,因为这篇献语里江弦的文字读起来显得分外“可爱”。

似乎是为了强调献语就是这篇小说的构成部分,所以到了正文部分,江弦的文字风格保持了和献语的统一。

“六岁那年读过的一本书,让我记忆深刻。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是一本描写原始森林的书,它的名字是《丛林故事》.”

这样一句开头让刘鑫武觉得意外,甚至没有分清楚这是否是小说的另一篇献语。

因为江弦说的不是“从前从前有一个.”这种標准的讲故事的开头。

他就好像在閒聊一样,说我以前看过什么,这东西怎么了.

刘鑫武接著往下看,只有从下面的文字当中,他才些许的读出了些儿童文学的味道,因为这段文字写的充满童趣,而且是对儿时故事的记录。

除此之外,在刘鑫武读来,这部小说的第一个正式章节,这其中对成年人辛辣的讽刺,读起来完全超出了儿童文学的概念,也从没有儿童文学会像江弦这样子去写,现在越来越多的儿童文学都是怎么美好怎么来,不会把坏的写进小说里。

因为现在的主张就是,儿童文学就是写给儿童,要以儿童为中心。

所以江弦去写这些充满讽刺的段落,儿童肯定是看不懂的!

可江弦这些文字的可爱,又让刘鑫武相信,如果是儿时的自己来读这篇小说,恐怕也会乐在其中,就算不会明白作者的讽刺,也不会对这个故事没兴趣。

他接著往下看。

刘鑫武自己都没意识到,从第一个章节开始,故事一点点的加大著“儿童性”。

这就像是温水煮青蛙,当然了,温水煮青蛙这事儿已经辟过谣了,咱们只用这个词儿。

一开始只是简单的记述儿时的事情,慢慢的,这个故事才开始有了幻想色彩。

就仿佛是一点点的把你从正常的世界里拉进到儿童的幻想世界中来。

等刘鑫武反应过来,这就更让他在怀疑,江弦这篇小说真的是写给儿童的?

儿童不需要被拉进幻想世界。

因为儿童本身就处於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里,他们看到什么都会幻想,听到什么也会信以为真。

那是谁处於一个“正常”的世界当中呢。

答案毫无疑问

——大人。

刘鑫武忽的想起江弦在献语中是这样写的:“献给童年时代的江年年。”

等一下,为什么献给自己女儿,却要强调是献给童年时代的自己女儿呢?

作为一名作家,刘鑫武很快明白过来其中隱藏的含义。

他说献给童年时代的江年年,其实是献给成年以后的江年年。

“对。”

“就是这样。”

猜到江弦话中玄机的刘鑫武两眼放光。

这献语写的真好!

写在开头的献语统领了全书!

与其说这部《小王子》是献给儿童,不如说它其实是写给成年人。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