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他,就宛如那出鞘的利剑,锋芒毕露。在无人之时,他也无需再隐藏自己的峥嵘。
多日过去,朝堂之上,一如既往。
李承乾犯边的消息,并未被李治放出去,还暗中使力,压下了边境的战事信件。
此时的长安城中,比往昔也更加的热闹了。
各国使臣,相继到来,为新皇而贺。
647年 4月 29日。
阳光透过云层洒向大地,微风轻拂着皇宫内的每一寸角落。
这一天对于大唐王朝来说,注定是非同寻常的日子。
李治身着华丽而庄重的龙袍,身姿挺拔地站立于宏伟壮丽的太极殿之上,他那年轻而英俊的面庞此刻焕发出无比的神采,
今日,便是他正式登基称帝,君临天下之时。
在李治身旁,站着的是太史令李淳风。只见他手持笏板,高声咏唱道: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吉时至,击九钟,焚表祭天!”
其话落之时,雄浑激昂的钟声骤然响起,回荡在整个皇宫上空。
连响九音,一声比一声洪亮。
使得整个长安城都沐浴在这惶惶钟声之下。
百万之人,也均一同将目光聚焦在了皇城那魁峨的宫墙之上。
自古以来,国之大事,就在祭与戎。
新君登基,向上苍祭祀祈福乃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仪式,它不仅彰显了皇帝对上天的敬畏之心。
更印证了那句话——“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也是为了愚昧民众的手法之一。
李治迈着沉稳有力的步伐,缓缓向前走去。他穿过群臣排列整齐的队列,最终来到了一座巨大的青铜鼎前。
这座鼎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问鼎,也便是眼前之鼎。
就在此时,一名内侍恭恭敬敬地走了过来,只见他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精致的玉盘,玉盘之上放置着一卷金黄色的圣旨。
李治毫不犹豫地伸出右手,轻轻拿起那份圣旨。他深吸一口气,然后展开卷轴,开始朗声宣读起来。
圣旨上的文字犹如金玉之声,传遍了太极殿的每一个角落,清晰地传入在场众人的耳中。
“奉天承运,皇帝诏日,先皇骤崩,归于五行,朕承皇天之眷命,列圣之洪休,奉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之遗命,谨于今时祗告天地,即皇帝之位。”
“朕当兢业之怀,效文皇帝之举,运抚盈成,革故鼎新。事皆率由乎旧章,亦以敬承先皇之志,再创新治。以始更记永徽元年,大赦天下,与民更始。”
咏颂完毕之后,李治便将圣旨丢进了鼎中,瞬间便被大火吞没。
“告知皇天后土,礼毕,请吾皇登基,继承大位。”
太史令李淳风躬身拜礼。
“请陛下荣登大位!”
朝中大臣以及外来使者在此时,均是躬身高呼。
李治也是理所应当的接受群臣的朝拜。
自此,皇帝的登基流程全部走完。
三推三让后,才到祭祀焚天,最后就是接受群臣的朝拜,确立君臣之别。
“诸位大臣免礼!”
李治猛然回身,双手抬起,举手投足间,尽显王者风范。
在诸多大臣的目光注视之中,李治缓缓走向了皇位,而后端坐于其上。
“请使者上贺礼!”
皇位之前的内侍,扯长着嗓子道。
外来的使者,在此时相继走出,每一个使者手中,都拿着一张文本。
物资太多,肯定不会全部都拿到太极殿上。
就在这高光的时刻之时。
殿外传来了一阵慌乱。
“让开!边关八百里加急战报。”
两名染血的军卒,冲破朝臣的队列,冲到了太极殿外。
“大胆,新皇登基,尔等尽敢扰驾,还不退下!”
位居群臣之首位的长孙无忌面带温怒之色,大声道呵斥道。
别说是八百里加急,就是十万火急,也不能在此时上报。
天下之事,有什么还比得上新皇登基,更加重要呢?
“既然是八百里的加急军情,便宣入殿来吧。”
李治平和的声音传来,在大势之上,已然压制住了长孙无忌的气场。
“宣!”
一边的内侍,更是立刻高声传唤。
看似一切都再平常不过,但心思缜密之人,也察觉到了这其中的风云。
“启禀陛下,李承乾部下战将裴行俭领十万大军,叩问幽州城,营州、平州、辽城州均已全部沦陷,幽州城岌岌可危,请求陛下派兵增援!”
军士急忙将所有军情禀报完。
“什么,营州、平州都已经沦陷了吗?”
李治龙颜大变,声音之中充满了怒意。
“现在,怕幽州也被攻破了!”
那军卒叹息道。
“如此大事,兵部就没有半点预警吗?”
李治扫视而下,这是在问责。
其目的不言而喻。
太尉是掌管军务的。
“陛下息怒,辽东道远,就算是有军情传来,还需要经过兵部确认,才敢上报而来,肯定是比不上急报上的快。”
褚遂良说道,这是也正常的流程,并不算是在开脱。
其实,李治手中的不良人,早就把消息传来了。
他一直没有发令,显然是在下一盘大棋。
“朕新登基,对于诸多事务并不了解。”
李治的气势一下变弱了很多,给人一种软弱可欺之感。
“辽东来犯,该当如何?”
李治的目光看向了长孙无忌。
“李承乾其心可诛,定是其知道李陛下登基之事,所以才趁此时发难,以臣之见,应发兵讨伐之,已立陛下之天威,犯我大唐者,必诛杀之。”
长孙无忌洪声道来,更是侧过身子,余光扫过一众使臣。
是赤裸裸的警告。
“臣附议!”
在长孙无忌话毕之后,朝臣之中,有绝大部分的官员,都再当即表态。
“众臣觉得如此,那便兴兵伐之!”
李治底气宛如足了一些,目光一一扫过,那些表态的官员,也被其一一记下。
这些人,除了随波逐流外,更多的人,是属于长孙无忌阵营的人。
“只是,诸位觉得谁人可堪这领军之职位呢?”
李治也一时好像拿不定主意一样,目光却是若有若无的望向苏定方。
薛延陀一战,苏定方已经说明了一切,更是因功,升为左骁卫大将军,封忠勇侯。
是李世民临终前的顾命大臣。
房玄龄明哲保身。
褚遂良附炎趋势。
也唯有这位曾经效忠过多位君主的将军,还保留着自己的立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