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2章 大唐也在推行太子新政了(元旦快乐)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52章 大唐也在推行太子新政了(元旦快乐)

扶余义慈一直在思考如何破局。

毕竟他对战胜大唐太子,是真的没有一点把握。

尤其是在新罗就这么被大唐太子吞并的情况下,顿时让扶余义慈有些慌了手脚。

先前的计划,一下子就彻底作废了。

原本还想着,新罗临阵叛乱,直接俘虏大唐太子,甚至还有机会谋取到霹雳火。

现在全都化作梦幻泡影。

扶余义慈端坐在王座之上,眉头拧成了一个深深的“川”字,开口打破了沉闷的寂静:“如今局势紧迫,向大唐投降这步棋,必须慎之又慎,派去长安的人选更是重中之重,诸位有何高见?”

使者的人选很是重要,这涉及到整个百济的安危。

一个不好,大唐皇帝那边不重视的话,整个百济都要成为现在高丽,新罗那样。

扶余义慈不能接受,百济官员贵族更不能接受。

朴顺桢率先出列,拱手说道:“大王,臣以为鸿胪寺卿郑文焕可担此任。他久历外交之事,熟悉各类出使流程,与大唐官员也曾打过交道,经验十分老到。”

一旁的老将廉成冷哼一声:“郑文焕太过绵软,咱们这次去,不单是递降书,还得想法子搅乱大唐宫廷,他那性子,唯唯诺诺的,能成什么事?”

朴顺桢面露不悦:“廉将军,出使大唐,靠的可不是舞刀弄枪,言辞交锋、洞察人心才是关键,郑文焕的沉稳,正能应对复杂局面。”

大臣金洪吉作揖道:“大王,臣举荐镇军将军朴勇俊,他为人果敢坚毅,有勇有谋。若遇突发状况,他既能护住自身安危,又可随机应变,不至于被困在长安城中,任人拿捏。”

朴顺桢连连摇头:“糊涂!咱们这是求和、离间,又不是去打仗,带个浑身杀伐之气的将军,怕是刚踏入长安,就被大唐视作挑衅,还谈什么使命?”

众人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扶余义慈听得心烦意乱,抬手猛地一拍扶手:“够了!都别争了,你们说的这些人,要么缺了胆识,要么少了谋略,如何能成事?”

这时,角落里一直沉默的老臣金在贤缓缓开口:“大王,老臣斗胆进言,太子扶余隆其实最为合适。”

金在贤已经年迈,平时很少发言,算是三朝元老。

正常情况下,都是在家养老,不会参与百济朝廷的决策。

只是这次关系重大,若是有什么问题,整个家族都要蒙难,所以他也坐不住了。

太子扶余隆,便是扶余义慈的嫡长子,也是最为重视的儿子,日后百济的继承人。

这个太子的称呼,还是延续汉朝时期的喊法,非是皇太子,而是王太子。

一直到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制定新的朝贡体系,周边国家受大明王朝宗藩体系以及儒家文化影响,在强化继承人地位合法性、遵循严格册立程序时,倾向于把原本通俗称呼的“太子”,改用更契合礼制规范的“世子”之称。

此后太子便成为中原王朝唯一继承人的称呼。

原本纷扰的殿内,因为老臣金在贤的一番话,顿时变得安静下来。

扶余义慈阴沉着脸。

良久才问道:“非是太子不可?”

老臣金在贤并未直接回答,而是讲述道:“太子身份尊贵,乃我百济未来储君,大唐皇帝势必会以礼相待,给几分薄面,不至于连面见大唐皇帝都没有机会。”

“大王没去过长安,并不知道在长安,不管是哪国的使臣,想要面见大唐皇帝,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等上数月半载,也是寻常,若真等了那般久,恐怕大唐太子的大军,已经打过来了。”

“再者太子聪慧好学,心思玲珑,文治武功,皆是出色,有太子出面,比之其他人也能更为完成使命。”

“同时,也能让大唐皇帝,感受到我们投降的决心。”

“当初,高丽像隋朝反复投降,以至于现在中原对于投降之事,极其谨慎,只有太子前往,才能打消大唐皇帝和大唐百官的疑虑。”

众人纷纷侧目,扶余义慈面露犹豫之色:“隆儿年纪尚轻,从未经历过这般复杂诡谲的局面,我实在是放心不下。”

金在贤上前一步,轻声劝道:“大王,正因太子年轻,才更容易让大唐放下戒心。咱们暗中选派几个机灵能干的谋士跟随,一路提点辅佐,不愁大事不成。此刻危机关头,也唯有太子才能在大唐那里博出最大的机会。”

众大臣都低着头,殿内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他们也明白,这是一场豪赌,把太子送出去,就等于把百济的未来交到了大唐的掌心。

扶余义慈依旧眉头紧锁,内心天人交战。

最开始他是想让大唐皇帝跟太子之间矛盾加深,好让百济从而脱身。

可是现在,说是让太子去充当使者,实际上就要让太子去大唐当质子。

从假意投降变成了真投降。

朴顺桢这时轻声说道:“大王,若为太子周全考虑,可在随行人选上多下功夫。挑些能说会道、精通大唐风俗民情的谋士,再配上几个忠心耿耿、武艺高强的护卫。一路上悉心照料,到了长安,也能保太子周全。”

老将廉成也附和道:“是啊,大王!咱们还可以准备些奇珍异宝,百济的特产好物,让太子带去献给大唐皇帝,也好拉近些关系,助太子行事。”

金在贤再次开口道:“大王,时间紧迫,早做决断为妙。”

看似是出谋划策,实则是牺牲王权,成就臣权。

只有真投降,才能让大唐皇帝信任,而使得大唐太子不能名正言顺的出兵百济。

扶余义慈没有立即回答,缓缓起身,在王座前踱步,每一步都仿佛承载着百济的国运。

沉默良久,扶余义慈停下脚步,长舒一口气,仿佛下了极大的决心:“好,就让太子去吧。”

“朴顺桢,你负责挑选随行人等,定要千挑万选,把最得力的人手聚齐。廉成,你去搜罗珍宝,只选最好的,莫要让大唐小瞧了咱百济。”

“遵大王令”二人齐声领命。扶余义慈又看向金在贤:“金老,你经验丰富,这几日便同隆儿多讲讲其中利害,教教他应对之策,莫要让他在长安城里失了分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