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3章 连战连捷,遍地狼烟  从西汉勋贵开始建立千年世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刘秀拱手,连连向其担保。

事实上,这豫州军的班底对这位汉光武帝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成为了他崛起的依靠,这是区分其与普通将领最大的分别。

某些实权将军也有着兵权,影响力也很高,但他们有一个硬伤,那就是自己没有地盘!

钱粮需要倚仗朝廷或者地方太守刺史,因此在这个割据的时代,诸侯的评判标准就是是否拥有势力范围,能否从中收上税来。

要不然,就永远只是给别人打工的命,无法独立出来,又何谈成事呢?比如山东派的话事人之一王青,他虽然是下邳太守,但实际上垄断了徐州的大权,朱春拥有扬州军队和赋税,徐忠的根基的荆州,徐元依靠凉州和西域,徐旻则是幽州以及冀州的一部分。

没错,虽然徐旻控制了河北四州,但能真正毫无阻力调动的只有幽州,以及冀州的一部分。

其他地方都被大小军头给瓜分,听从命令,可也有自己的利益。

局势极其复杂,相较秦末更甚,朝廷能够统一调动资源,但内部独立性太高,如果真的触及根本利益,他们甚至可以联合起来反抗朝廷。

所以徐华才说如今的大汉缺乏一位高帝,将他们重新打一遍。

当然还要把朝廷给搞乱,如今刘向的皇位稳如泰山,相当于鼎盛时期的周天子。

这种情况下,诸侯们就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会联合起来共同抵制那些对他们整体不利的政策,朝廷束手无策。

必须先让中央朝廷分裂,诸侯们分成两个或者三个派系,坚持自己的皇帝,从而内部分裂,大打出手。

这样才有可能逐个击破,否则就算统一了,也将变成唐朝中晚期的局面,地方藩镇割据,对朝廷听调不听宣!甚至反抗乃至攻击首都,皇帝权力将被大大削弱。

这无疑不是徐贞想看到的,他想让刘家延续,但可不想摧毁大一统,重开春秋战国啊。

这样一搞,徐家可能就成为变相的千古罪人了。

能实现这个的人只有刘秀,这位横扫乱世无敌手的汉光武帝!

………

六日后,右路军左军中郎将整装待发,发精兵五万,大举进攻豫州,意图收复失地,解决掉悬在首都南阳头上的闸刀。

王莽被逼得狗急跳墙,在汝南集中了大军数万,袭扰新野,更是扬言要鱼死网破。

当然就是放放狠话,南阳起码有近十万禁军,南郡江夏和淮南等地的援军很快就可以赶到,新莽的军队根本不够用,他若是想进攻宛城,那就要舍弃掉长安以及关中巴蜀等绝大多数土地。

显然是得不偿失,就算挡不住,迁都跑路总行了吧,到时候再集结大军将其夺回来。

南阳可比长安洛阳这种雄城好打多了。

六月十七日,刘秀率领一万先锋直指沛郡,三日后,丰县县令开城投降,五日后拿下沛县,这也代表沛郡被汉军攻占。

初战告捷,李扬立即为其上奏请赏,兖州督军的徐忠闻言大喜,赏赐了很多财货,并对这个先锋大将刘秀大肆称赞。

称其为“本朝的冠军侯”评价无疑非常高了。

此后,汉军继续向前推进,开始攻略梁国,在针对梁国的战争中,总算遇到了挫折,很明显,新莽军反应了过来。

他们自己无法与其正面对抗,所以就依托坚城展开防守,闭门不出,任由对方挑衅。

对此李扬也是无可奈何,如果敌人不出,想要攻城就只能十倍围之,硬攻基本上拿不下,而且也不是良将应该做的。

就算攻下,损失也不会小,到时怎么继续行军?

豫州战局陷入了僵持,汉军也在等一个契机,就像当年王邑对自己一样。

诱敌而出。

兖州。

汉军的攻势相当猛烈,很快就吞并了大半个兖州,新莽军龟缩陈留,王寻为了保存实力也没有力敌,无论士气装备数量全都不占,对面还是成名已久的名将。

这对他来说简直就是难为人,还能保证陈留就已经不错了。

城内粮草水源充足,至少能守住五个月,王莽的预期也是这样,只要给他调动兵员的时间就行。

但就算是守住陈留都相当艰难的,关中已经是遍地狼烟,各地的豪强顺应大势,纷纷趁势而起,给予这个本就岌岌可危的政权又一重击!

王莽已经抽调了不少陈留守军回关中,其实也好,更利于孤城防守,陈留还在,汉军就不敢越过去。

要不然粮道可就威胁了。

目前唯一的大威胁就是后方虎视眈眈的赤眉军。

他们与汉军前后夹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哼,缩头乌龟,都是缩头乌龟,难道就不敢正面出来厮杀吗?”

营帐内,徐元相当憋屈,之前他进攻关中时遇到的也是这个问题,对方缩在城里不动。

但这也没办法,对方又不是傻子,明知道打不过,还非要出来吗?

只能慢慢寻找机会。

“这也是理所应当,王寻毕竟也是新莽成名已久的将领,不可能连这么低级的激将法都上当。”

徐旻倒是很冷静,没有骂街。

汉军用的还是叫骂这种方式,能中计就有鬼了。

“大势已去,这王莽的败亡已经注定,据我所知这关中已经到处都是叛乱了,除非那家伙能把淮阴侯从坟墓里请出来。”

“否则无力回天。”

徐元倒是不着急,自己还没打到那,新朝自己就要改成汉旗了,只能说他的改革太不得人心。

将豪强百姓儒生都给都得罪死了!区区几年,就让原本热烈拥护的人们改变想法。

某种意义上也很厉害了。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