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用沮授之策,先隔绝豪族私下走漏消息,又派遣乌桓校尉阎柔与渔阳太守田豫,右北平太守曹洪三人领突骑数千,以雷轰电掣迅猛之势,在乌桓苏仆延、楼班、蹋顿、乌延等首领猝不及防下,一路掩杀破敌。
他率军在后策应,辛评与沮授作为随军幕僚,参与千里奔袭。只有腿脚不便的郭图强忍着失落,留在后方为骑兵运送粮草。
仅七月初旬,就从幽州传来了汉军已击破三郡乌桓的消息,信使捧着蹋顿的人头,每过一处轰然告知。
这下让更多河北豪族不敢乱动,所以有不满之心的士人,在汉军强盛兵锋下,都要缩头缩颈,胁肩低眉。
刘备得知此事,顿时爽朗而笑,对案桌下方的太子,笑说道:“汉家周边有威胁的胡虏,阿翁与仲叔已将其降服大半,剩下的鲜卑部落,再过数年,等到仓廪粮草充足,就是出击鲜卑之时。”
“建兴一朝,可彻底降服胡人,吾儿日后为天子,要做的便是以儒礼继续治理牧民,再用数十年之功,行化胡为汉之策,解决胡人内附所带来的忧患。”
“至于塞外的鲜卑,以及其他东迁与北边迁徙而来的蛮夷,则用西域佛教化草原牧民,其中还要掌握好火候,不要让草原佛教流入汉家。”
“太子,你也任重而道远啊,当勉之。”
刘备不由感慨万千,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要做的事情,他不可能什么事情都操心完,后面的路还需要后人来走。
“阿翁……”刘永抬头恭敬地拱手行礼,接着疑惑问道:“阿翁不是不喜我看佛经吗?”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何能用佛教治理草原的胡人?”
刘永很疑惑,平日阿母与蔡博士教导他蒙学之事,也从来与他讲授译成汉字的胡佛经文,一问才得知是阿翁不允许,怕影响他的成长。
但是他若始终不懂,又如何善用?
听见刘永的疑问,刘备笑了笑,耐心的解释说道:“此时你年岁尚小,无需懂得佛经,何况天竺国遭贵霜王所灭,天竺人信仰佛经多年,以为能使人脱离苦海,从无明变有明,从受苦到灭苦,而国却为外敌所灭,受人奴役变得更疾苦。”
“由此可见,胡经可弱敌也,为平定草原胡患,则用夷经而制夷,内附胡人与南边的蛮夷,则用儒礼手段汉化为民。”
“汉家制度讲究宽柔并济,虚实为用,因地制宜,要深入了解官吏、士族豪族、商贾、黔首、军士、工匠、胡人的情况变化,大到从整个天下去了解,小至一郡一县,一家一宗族,甚至一部落去知悉。”
“这样才能知道用什么方法去治理,每郡每县,每家每户的诉求皆不相同。”
“为君者,需要非常透彻地了解,熟悉内中情形,犹如孙子所言: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此亦同也!”
“太子啊,做好天子从来不是件轻松的事,它是天底最难的事情,能随心所欲用天下满足你欲望之时,没了阿翁在旁劝诫,此生便要斗群臣,斗外敌,还要斗自己,不敢放松丝毫。”
“纵然为明君困难重重,刘氏天子也从不害怕,阿翁能提三尺剑灭诸侯,而取天下,身为我亲子亲孙,又岂能有畏惧之理乎?”
“若真如此,乃公必於乎哀哉于地下,无颜见高祖、光武矣!”
刘备说到最后,也忍俊不禁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