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鲜对于电影的投资很小心,大部分都是以发行形式投资的,或者加磅投资。
王常田曾阐述过光鲜矩阵发行模式:“以往通过电影公司发行,别管多大的电影公司,发行公司都只有十来个人,他们跟院线打交道。你根本不知道影院怎么排片,什么时候播?十几年来一直是这样的。”
“我们就在全国70个票房最高的城市,每一个城市都安排发行人,每个影院都有。这个系统建立以后,他们发现我们这个系统可以提升30%的票房,但是仍然没有这么做,说我们劳民伤财,没有什么意义,多宣传就完了。”“他们不明白我们在当地干什么,我们可以和当地媒体合作。别人去一个城市都人生地不熟的,我们的人都驻在那里。这个营销的系统,别人真的没办法相比。”
在电影上映后,依赖各个城市当地发行人协调当地影院和媒体的资源,相比于传统模式,矩阵模式效率颇高。
哪怕是烂片,也能有一定票房收益。
光鲜利用这种模式拉来了很多影片发行权,也搞出了一些保底票房。
后世发展出了包黄金场刷票房。
此刻,三通娱乐和好莱坞发生摩擦,王常田是“胸中块垒酒难浇”。
如今的影视公司,三通娱乐是老大毋庸置疑,华易凭借过往优势牢牢把持老二。
博纳凭借着和三通娱乐的关系,发展的也很好,连后发的小马电影制作能力也比光鲜要强。
第二做不了,第三第四似乎也做不了了,掉到老五去了。
王常田觉得不行啊!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从2006年开始涉足电影,一路平稳,却没有一部被人所称道的佳作。
光鲜最弱的就是这一点,拿不出一个代表作来。
因公司估值分歧,王常田的融资计划泡汤了不止一次。
他总是觉得自己卖低了,和华易不同,他把娱乐当做生意,把光鲜当做自己的孩子。
随着三通娱乐和华易的双双上市,如今是资本追着影视公司跑,看谁都是独角兽,何况像光鲜这样的老牌企业,让光鲜获得了很好的融资条件,不缺钱了。
但好莱坞磨刀霍霍,老王也想从大热的电影里分一杯羹,至少招股书上要把影业算上去,这样才不算辜负一帮员工跟自己干了那么多年。
内心深处,他不认为自己比大小王差多少,未来光鲜的市值绝对会超过华易。
王常田盯着办公室里长长的黑板许久,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剧名、片名、人名。
有100多个名字,大多是港台导演的名字。
“必须做出改变了。”
王常田下了决心。
再不变好莱坞一刀砍下来,恐怕以后只能干发行,核心的电影制作无法涉足。
华易盯住大片大导大明星那套是没有前途的,寄托于港台也没有前途!
三通娱乐是沈三通一手缔造的,本身就是超级大导演,没法复制。
不过三通娱乐有很多可以学习的点,《生日快乐》、《疯狂》系列、《囧途》、《失恋33天》这些成本低的小制作,值得模仿学习。
光鲜要追求新类型的开发,下赌注于中小制作,敢用新演员,敢用新导演,要有意识地偏向内地的新导演。
观众和电影环境已经发生改变,内地新导演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培养新导演是光鲜目前迫切需要去做的一件事情。
刻不容缓!
导演缺口很大,内地老导演基本都不行,很难支撑华语电影工业发展的未来,只有挖掘新导演。
光鲜之前也在变,但太慢了。
等不了!
必须全面调整电影项目战略。
“第一,全面发掘培养内地导演,发掘新导演,让电视剧导演、广告导演、演员等来执导电影,让更多导演处女作出现。”
“第二,坚持商业类型片,我们不会为获奖而拍片,不为传达价值观、教化大家而拍片。”
“第三,品牌化运作策略,我觉得,未来可以容纳20个品牌,希望光鲜成为拥有最多品牌的一家公司。”
三通娱乐和好莱坞巨头之间的碰撞,掀起的波澜开始促使影视行业不得不为之改变。
而大陆国产电影公司不是最惨的。
因为市场依然看好,再加上大放水,各种钱都有。
最惨的是文艺片。
不是!
你们!
沈三通这家伙一边喊着要传承艺术,一边心口不一,重拳出击,还都是从中层末位淘汰下手。
都是我们中坚力量,一边剔除中坚力量,一边留下还不成熟的年轻人。
这是要把年轻人都拐跑了啊!
快来人!来人看一看!看一看啊!
你们都关注什么了,你看看我们多惨!
可惜,没人搭理。
业内关注度全被吸走了,艺术片追求的就是边缘化,大众关注度本身就低。
而一些给钱的外部,欧萌穷了。
至于小咪那边,完全陷入了狂喜之中。
预期爆炸,这些年投入的各种渗透是真有用!
上市的公司股价暴涨!
没有上市的公司,也有各种融资渠道,在小咪这片土地都可以金融化。
市场还未兑现,利益先吃到了。
对于好莱坞各路公司来说,当下最重大任务,是让这个天下掉下的馅饼,以百分之五十增长的全球第二大市场的收益,一直持续下去。
游说力量开始上强度,东大这边的做的很好,现在要给自己内部一些政客上上强度了。
用我们的传媒资源,接受我们的捐赠,还要我们给各种明星享用。
赶紧干活!
至于东大艺术片如何,真的没人在意。
门已经开了,踹门工作完成啦!
好莱坞电影能够长驱直入,这些养的狗都不需要了!
然而。
最惨的另有其人。
还不是大陆文艺片!
本身大陆市场都处于扩大期,再加上市场大,文艺片还有官方拨款,官方地位。
只是说话语权丢失,该有的还是有。
最惨的是港台。
最近两年,大陆电影圈是一天一变。
几年前开始,从历史大片再到商业片,沈三通把电影定义一个个抢回来。
现在除了港台资金占大头,以及一些团结项目,正常的商业电影项目,首选还是大陆演员、大陆班底。
如果市场是在粗放扩张,港台电影圈也能跟着吃,还能通过其他方面,来填充自己私货。
现在的情况是,好莱坞大片大步攻城略地,国产电影公司凝重以对。
上到三通娱乐下到其他小公司,都在应对这种变化。
核心如此,本身就边缘化的港台圈,自然受到更大挤压。
而且所有热度都被中心圈层吸引,华易、光鲜、小马这些还能吸收一些热能,文艺片还有一些保底。
港台圈属于边缘的边缘,感受到了刺骨寒意。
和港圈走的比较近的光鲜开启扶持新导演,搞小成本喜剧,和港岛合作更加强势。
沈三通和好莱坞巨头对了一掌,溅起的余波足以让港台圈掀翻在地。
大帝层次的打架,大道都能磨破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