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大拆大建 包吃包住
临近傍晚,夕阳的余晖如一层薄纱,
轻柔地洒在大宁城的每一寸土地上,
让这座城池愈发显得热闹非凡。
大街小巷张灯结彩,
一盏盏红彤彤的灯笼宛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
将整个大宁城映照得一片喜气洋洋。
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迎接着即将到来的新年。
今日的天气也尤为配合,只是有些阴沉,并没有刮风下雪。
路上行人也没有如以往那般,
在散值以及下衙后匆匆赶回家,
而是带着家人孩子慢悠悠地在城中集市转悠,欢笑声不绝于耳。
不论是城北还是城南的酒肆茶楼,亦或是青楼妓馆,都极为热闹。
酒肆里,人们围坐在一起,
推杯换盏,谈天说地,大笑声不断。
茶楼中,茶香四溢,
说书人正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大明破元的故事。
青楼妓馆里,丝竹之声悠扬动听,
舞女们翩翩起舞,身姿婀娜。
许多贫苦了一年的百姓,会带着家人们去品尝新鲜美食。
工坊掌柜或者商行掌柜会带着活计去潇洒玩乐。
但此刻,城中最为热闹的并不是这些地方,
而是四方城门、都司衙门以及府衙衙门前的诸多告示。
这里人山人海,充满嘈杂,
甚至要比城北安和街排队的队伍还要多。
不少人踮着脚尖,希望能看向前方,
虽然不认识字,但也希望能看到一二,
只因周围的动静太过振奋人心。
都司衙门口,杨士奇手拿大喇叭,
看着下方密密麻麻的人头攒动,有些无奈地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他对于告示已经念了无数遍,
但下方的百姓依旧有新来者还在不停地发问确认
“再念一遍,再念一遍.”
“没听到”
随着一阵吆喝,杨士奇咕咚咕咚喝了一壶水,
又爬到了一旁早就准备好的台子上,
朝着下方百姓发出大喊:
“诸位父老乡亲们都看我,这是最后一遍,最后一遍!”
即便这话他已经说了不下十次,
但他依旧要说,像是在给自己打气。
一双双眼睛望过来后,
杨士奇早就没了最开始时的压力,
转而将眼前这些百姓想成了一个个大白菜。
“都司决定,凡我大宁城百姓,
每户可凭户籍领取白面五斗、粟米三斗、菜油五斤,保障阖家团圆之炊。
凡家中男丁有戍边者,额外赏赐羊肉十斤、猪肉五斤,
普通民户亦得鲜肉三斤,以享年节丰肴。
每户发放红烛两对、鞭炮三挂、春联一副,
更备福字窗千张,于市集免费派发,共添节庆喜色。
五十岁以上老人,每人额外领取滋补药品三包、糕点两盒、炭火三十斤。
老弱病残及贫困之家,可至衙门领取衣被,
另备炭火百担,于风雪之日沿街派送。
诸位乡亲们,这是行都司衙门对大家一年辛勤劳作的回馈,
希望城中百姓都能过一个好年!”
话音落下,人群中顿时爆发出一阵热烈掌声。
不少人面色涨红,连巴掌都有些拍红了,
即便他们已经听过很多遍,
但再听一遍,依旧是十分喜悦。
人群中,一些身形佝偻、衣衫褴褛的老者,
怔怔地看着立在高台上的那名年轻人,久久无言,
只是在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
杨士奇站在上方挥了半天,才将这热烈情绪压下来少许,
他清了清嗓子,又咕嘟咕咚喝了一大口水,继续喊道:
“还有还有!腊月三十晚,也就是明天晚上,
各卫所演武场、城中校场设千人流水席,备热羹暖酒,
邀孤寡老弱、戍边军属共赴团圆,歌舞欢庆至子时!”
“好!!!”
人群顿时再次沸腾。
杨士奇费了好大劲,又让他们安静下来,继续喊道:
“正月初一至初五,于城北门开设年节市集,
司衙免除商户三日税赋,并设义诊、义学摊位,惠及万民。
另外,新年期间增派巡防军卒,严查盗匪,保障百姓平安。
若遇纠纷,衙门特设速裁处,三日结案!”
“好!!”
见周围的人越聚越多,
杨士奇觉得是时候了,
他再次压下场中气氛,发出一声大喊:
“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诸位百姓!”
“明年,都司会展开大宁城与山海关之间的道路修缮,工期两年!
此次修缮,不征民夫,
而是雇佣十五岁以上男女前去做工,
银钱丰厚,预计招工两万人,还请诸位踊跃参加。
另外,都司做下承诺,
无论做何工种、是洗衣做饭、还是开山裂石、又或者车夫马夫,
每月工钱至少一钱,管吃管住,
具体细则还请明日前来此处以及四方城门、府衙告示处观看!”
此话一出,在场顷刻之间鸦雀无声,
安静了两息之后,
“哗”的一声,场中氛围像是被炸开,
声音一下子就要捅破天穹,震得杨士奇都略有躲闪。
“真的吗?管吃管住?”
一名三十一岁、长相粗糙的大汉跳起来大喊,
他的嗓门尤为大,看起来就像是一只牦牛。
每月一钱的活在大宁城中有不少,
但管吃管住还发银钱的活计却没有多少。
这意味着,他们一月至少能攒下一钱银子。
“是是,管吃管住!”
杨士奇一边回答一边听着旁人询问。
“十岁能不能去!”
“不能.孩子应该去学堂,而不是去工地!”
杨士奇脸一黑,痛快的回击!
此话一出,不少人面露失望,
场面一下子响起唉声叹气,
毕竟,家中十二三岁以下的半大孩子,
才是干不了活,吃得又多的尴尬年纪。
场面喧闹,千百人就这么七嘴八舌地说着,让整个都司衙门乱糟糟一片。
原本还在上工加班的吏员们有些恍惚地抬起脑袋,
只觉得阵阵头大,不明白为什么大人要将告示放在府衙门口。
北城门处也是这般模样。
这里的草原人比之城中央的百姓们更为激动,反应也更为激烈,
他们争着抢着向前涌去,希望能听得更清楚一些。
解缙站在高台上,手拿大喇叭与文书,
看着这些不停攒动的人头,只是觉得浑身僵硬,大脑陷入宕机。
多.人太多了!
他原本以为城北这些草原人都是懒汉,
等着朝廷与衙门救济,给他们发钱发吃的发用的.
但没承想,对于做工的热情,要远超过先前所说的诸多福利。
人群之中,一名身材适中、三十余岁的中年人,
静静看着前方告示以及那个身穿长袍的读书人,神色平静,
但眼神中却闪烁着一丝复杂,还有那么一丝丝羡慕。
在他身旁,几名护卫一般模样的草原人,正在用力推搡着周遭的人群,希望能挤压出一片空白,
但奈何在场人数众多,
他们即便用力推搡,也依旧挤在中年人身旁。
“台吉,先离开这里,这里人太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