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飞驰人生
当然,科道言官们的飞驰人生,在翰林院大佬们面前,都不是事儿。
翰林院大佬们的人生是怎样的呢?
初入官场,在翰林院遛鸟,没吊事干。
成为小登,在翰林院遛鸟,没吊事干。
成为中登,在翰林院遛鸟,没吊事干。
成为老登,在翰林院遛鸟,没……,等等!不要在翰林院蹉跎人生了,国家需要你!
“?”
正三品侍郎,走起。
“!”
要不是裴元在八股上是个草包,他都想去考一科试试了。
哪怕点钱呢。
仕途上有得意的,自然就有失意的。
比如说,明朝初年的时候,朝廷最看重的是六部郎署,也就是在礼部、吏部、户部这些地方,担任主事、员外郎、郎中的这些人。
按当时的情况,一个御史,就算十分称职,也得九年才能升任正六品主事。
但是在正德年间,郎署的地位就不行了。
“二甲之为主事者,迹资待次,不过两司郡守,方折腰手板,仰视台省如在霄汉。”
意思就是,那些二甲进士中,分配到六部郎署当了正六品主事的人,基本就没前途了。
就算熬资历等升迁,熬到死也就是个地方布政司、按察司属官或者知府什么的。
甚至兢兢业业一辈子,哪怕品级上去了,上边随便派下来个低级科道官,都得仰视如霄汉。
或许有人诧异了,科举不是总共有三甲吗?
一甲是天上人,前途自然无忧。
那不是还有三甲垫底吗?
这就是时代的特色了。
在明朝的前期,三甲确实垫底,基本上都是分配到地方,担任一些州县一把手。
以大明朝的广阔疆域,每三年考出来的二三百人,根本是不够用的。
所以一些地方的知州、知县、同知、通判、推官,就由举人和监生充任。这些杂流官员的数目,远远大于科考出来的三甲官员。
这就整体的拉低了地方官的层次。
三甲进士也是进士,那也是万中选一的人中龙凤。
很多三甲进士一听说要到地方上去,直接如丧考妣一般。
——“其视州县守令,若鹓鸾之视腐鼠,一或得之,魂耗魄丧,对妻子失色,甚至昏夜乞哀以求免。”
但是这种情况,在成化年间出现了巨变。
因为举人、监生本身就没什么前途,很容易自暴自弃,和地方上的豪强沆瀣一气,削弱朝廷对地方的掌控力。
因此成化天子想通过朝廷委派去的进士们,加强下对地方的掌控。
可是三甲进士们的强烈抵触,让成化天子的谋算大打折扣。
后来成化帝想了想,既然你们都想当科道官,不想去地方任职,这也好办。
朝廷以后选科道官,优先从地方上的三甲县令里挑,不就成了?
这个政策一出来,二甲进士们直接就哭了。
分配去担任正六品主事官的进士们,直接仕途大跳水。
而三甲进士们则集体叉腰,发现自己强的可怕。
这些三甲进士,先去地方上逍遥又快乐的干几年七品县令。
大权独揽在手,吃饭没人敢去转桌。
等到考察的时候,只要比同行们优秀一点,就直接原地飞升,去朝中担任御史。
运气好的话,过不了几年,就能直接指着自己的七品官衔。
正德,给我加点!
运气不好的话,就忙碌又充实的出着公差,四处巡查,见见已经从六部升任地方高官的二甲老同学。
老同学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又赶上风调雨顺,治理的地方和乐安宁。
更加幸运的是,老同学的领导一个比一个死的早,年纪轻轻就做到了三、四品大员,可谓春风得意,一时无两。
再然后怎么着?
老同学看到你直接就跪了。
——原来是我那三甲老同学,尊敬的七品御史啊!
所以说啊。
有的时候,人生的一些不如意,真的不是因为你不够好。
……
裴元的谋划,就是趁着这次平叛大胜,鼓动陆訚说服天子开设恩科。
然后趁着这次去山东的机会,让巡抚王敞配合自己,招揽一批听话的举子。再依靠对霍韬和田赋文风的模拟,考出一批进士出来。
之后就可以联手萧韺,对河道总督张凤发难。
到时候裴元会揭穿张凤在修理河道和督造战船时的贪腐,并且设法牵出河道总督衙门更多的官员,制造出一场轰动朝野的窝案。
山东紧邻北京,发生这么大的事情,朝廷必然会派出大量御史前来一查到底。
裴元就可以抓住这个机会,一口气搞出一大批的御史空缺。
想要彻底挖出张凤这群毒瘤,自然是用熟知民情,能够深入调查的山东进士了。
到时候裴元就可以和李士实利益交换,大量的安插手下的进士成为御史。
这些御史不但可以成为裴元咬人的疯狗,而且三五年后,还可以刷一波声望,直接飞升各地,成为掌管一省大权的三司之一。
裴元想了想,对张琏也不羡慕了。
他看了看宋春娘身后的几个随从,问道,“你的人?”
宋春娘往后瞧了一眼,很得意的说道,“怎么样?都不错吧?”
说完又解释了一下,“都是我的师兄弟。”
随后对那些人吩咐道,“都过来见过裴千户。”
宋春娘的几个师兄弟显然也是被她教过一些规矩的,慌乱的过来见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