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风云汇聚
可惜的是,魏讷想从同僚们那里得到一手传闻,就没那么容易了。
裴元又等了一阵子。
中间魏讷还过来给他重新添了茶。
这让不少通政司的官员纷纷侧目。
武官的地位早就式微,现在只要大军一动,掌兵的必然是加了右都御史、副都御史或者佥都御史之类官职的文官。
除此之外,上边还得加个提督军务的太监。
这说的还是在外实掌兵权的。
像是锦衣卫这种已经被严重削弱的特务机关,根本就不在那些朝官的眼中。
等到朱厚照把许多干儿子塞进锦衣卫当指挥使,锦衣卫的地位就更加的不堪了。
魏讷再怎么也是个正五品文官,对一个锦衣卫千户这般谄媚,实在是有些没有底线。
但是众人想一想魏讷这个吊人之前帮着焦黄中敲诈其他官员宅邸的经历……
行吧。
这确实是个没有底线的无耻败类。
众人由此,也对那个小小的锦衣卫千户刮目相看了。
别的不说,魏讷这种势利小人在看风向上还是很有一套的。
这也让众人对魏讷投靠了神秘势力的传闻,越发的笃信了几分。
没多久,同样去内阁的右参议任良弼也回来了。
任良弼表情古怪,同样也一脸的倾诉欲。
当两个人同时知道一个情报的时候,这个情报就变得廉价且易于传播。
很快,魏讷就跑来告诉了裴元一个震惊的消息。
今天上午,内阁大学士李东阳在文渊阁中处理完公事,悠闲品着茶,想要把玩时常佩戴的一枚铢钱,结果翻遍全身也没找到。
李东阳疑心是上朝丢失在路上,怔怔当场,神思不属。
众人开始还没在意,谁料转个头的工夫,李大学士就瘫软在他的位置上。
杨廷和本来还疑心老登和他玩套路,等看到李大学士口齿流涎,只知迷瞪着念叨“天数”,杨廷和这才信了。
于是杨大学士赶紧通知了朱厚照,然后让人把李大学士送回了府。
李大学士离开时,是被抬出文渊阁的。
通政司的众人议论纷纷,都觉得这次李东阳可能真要彻底离开内阁了。
大明朝堂的天要变了。
裴元听完,大感荒诞之余,也有些不淡定了。
昨天拿到的那枚续铢钱,该不会就是李东阳的吧?
裴元越想越觉得凑巧。
“续铢”钱,乃是一种厌胜钱,是古人为了祈求续命铸造的。
这种钱蕴含着历代藏家养生延寿的心理寄托,对于年事已高的人来说,得到这玩意,基本上相当于得到了一件长寿的祥瑞。
这一年多的时间,李东阳已经彻底说服了自己,信誓旦旦将那送上门来的续铢钱,当成了自己长寿的依托。
结果李东阳得之欢喜,失之落魄。
巨大的心理落差和宿命感,让李东阳一时心态无法调整,竟有了中风之兆。
裴元听着魏讷传来的消息,一时间也有些方寸大乱。
李东阳这一中风,就意味着杨廷和很有可能提前成为首辅,执掌朝堂。
“外相”先于“內相”调整,必然会带来全新的政治变动。
头一个,就是要补人入阁的事情。
论及名声威望,吏部尚书杨一清当仁不让。
可杨一清和张永的联盟,人所尽知。
一旦杨一清入阁,他以大学士票拟,张永以司礼监掌印用印,那这大明还有他杨廷和什么事?
别说杨廷和了,就连打酱油的梁储和费宏,也不会乐意见到这样的场面。
而且杨一清和杨廷和这“二杨”之间,本身就有着不小的矛盾。
当初霸州军刚开始叛乱的时候,杨一清积极主动的推举右都御史马中锡前往讨伐。
杨廷和一开始没吭声,等到大军出发了,才发表社评文章,“马中锡是个文人,恐怕不能胜任。”
话语间的意思,就差把马中锡和马幼常相提并论了。
杨一清对此感觉十分膈应,可是大军已经出发了,就算临时换将也来不及。
杨一清只能祈祷马中锡能够争气一点,千万不要跑去山上扎营。
好在马中锡不愧是不世出的儒将,其才略不下“淮南公瑾”刘祥刘知府,他率领大军分路合进,猝然而至,打了霸州军一个猝不及防。
霸州军的几个大帅都很懵逼,没想到事业刚开始,大明朝廷就跑来降维打击了。
面对巨大的优势,马中锡羽扇纶巾,从容不迫。
表示,要玩一个活。
他亲自带着酒食前往刘六、刘七大营中开诚慰谕,想要凭借儒家学问和个人魅力,将乱军招抚。
刘六刘七他们本就是江湖人,骨子里还是草莽习性。
见到马中锡身为一个文官,居然如此大胆,敢带着酒食进入霸州军军营,都十分感动。
双方相见恨晚,痛饮一场。
然后霸州军趁着朝廷大军没注意,跑了。
再然后,“活御史”就被纪委带走了。
杨一清自此就和杨廷和结了仇。
等到杨廷和推荐的陆完,在战事上高歌猛进之后,杨一清和杨廷和就更加不愉快了。
杨一清对杨廷和的威胁,不止是能够和內相“张永”呼应,杨一清本身的能量也很巨大。
他是吏部尚书,掌握着官员任免的权力。
依靠为被刘瑾打击的官员平反,又获得了巨大的声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