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改豆为
裴元没在德州浪费多少时间,简单修整后,就带人继续南下。
和裴元仔细密谋后的王敞,则紧锣密鼓的开始推动计划。
很快,关于张琏弹劾前线浪费军资的奏疏,就在山东官场上扩散。
这次平乱,大量的物资都是从山东、河南抽调的,各县的府库仓廪几乎为之一空。
官员们当初那么肉疼的从自己兜里掏出了东西,结果却被其他人拿去大肆挥霍浪费,这让他们震惊之余,感觉他妈的被抢劫了啊。
老子被抢劫了啊!
山东官场的愤怒可想而知。
新任山东巡抚王敞自然十分共情,在和山东布政使司及按察使司的官员说起时,也对此大加抨击,表达了要和山东官场站在一起的态度。
他还提供了一些确切的内幕消息。
说是听闻前线积存的粮食、干草和豆料多的如同山积,为了防止腐烂发臭,甚至需要隔三差五的烧掉一部分。
现在霸州军平定了,各路兵马都要回驻地。
朝廷已经打算派户部侍郎王琼,前去把那些堆积如山的粮食和大豆低价抛售卖掉。
巡抚王敞在和布政使司的人说起时,还忧心忡忡的表示,“朝廷贱价抛售粮食、大豆,必然会导致粮价、豆价大跌。近来,又有南直的豪商打算在山东修造布工坊,可以想见价格必定腾贵。”
王巡抚呼吁,希望各地士绅豪富,能够顾念民生,莫要只顾种,导致百姓口粮不足。
后来,在济南视察府学的时候,王巡抚也痛斥那种一心种植,追逐暴利,猛猛赚钱的行为,简直有辱斯文。
经过王巡抚声嘶力竭的劝阻,很多消息灵通的官绅豪强,心里都有些纳闷了。
——“真的假的啊?”
——“今年种那么赚的吗?”
很快,最新的邸报传来。
关于前线军资大肆浪费的事情,引来了天子和朝廷的震怒。
户部左侍郎杨潭被斥以无能,户部尚书孙交被责以失察。
为了防止那大批的物资被遣散的军将哄抢一空,朝廷紧急命令户部右侍郎王琼赶往湖广前线,将那些剩余的军资封存。
根据王琼的临行奏对,那些粮食草料堆积如山占地极广,即不便存储,又不便运输,而且还会慢慢朽坏,因此打算就地发卖,换成银钱补贴宣府的耗用,以加强对北地的防御。
天子听到补贴宣府,立刻就应允了此事。
王敞之前说的事情一被邸报证实,不少家里有闲田的,立刻就慌了。
以那传言中的军资体量,一旦朝廷开始抛售,只怕短时间内,大豆都不会再有行情。
若是今年田里再种大豆,岂不是要亏到姥姥家?
要是江南真有布商人跑来开工坊,此时种,反倒是个很好的选择了。
只不过,这件事事关重大,关系到一年的收益。
一些能托上关系的,就找人向王巡抚打听那些江南布商人的消息。
王巡抚听闻有人来查探口风,不但没给出准话,还甚是恼怒,一再强调要以民生为念,多种粮种豆,莫要因为贪财跑去种。
各地的豪绅们虽被王巡抚拒绝,却又信了七八分。
正犹豫着,没几日功夫,果然有一些江南豪商顺着运河北来。
他们先是堂而皇之的去巡抚衙门登门拜访,结果没说三两句,就被王敞赶了出来。
豪商们面上难掩诧异之色。
这怎么和说的不一样?
好在领头的那几个心中有数,本就是为了狙击山东的来的,自然也没指望地方上会多配合。
他们按照计划,各州各县的寻去。
不少人还了一小笔银子做定金,四下里圈定了不少工坊的用地。
只不过他们暂时也没说准工坊开建的日子,因为这次来考察的人很多,具体选定哪些州县,还需要讨论比较一番。
等他们考察一番回来,领头那个豪商甚至还拿了杭州知府的亲笔信,前去拜见山东左布政使姜洪。
那姜洪年老,已经有了致仕的想法。
想着若能做成此事,不失为一桩德政。
再加上有杭州知府留志淑居中作保,因此对那些豪商分外热情,甚至还不计个人得失的,帮着筹划了一番。
那些江南商很是满意,纷纷表示要征募一些工匠,尽快做好准备。
并且把这些事,在城中宴饮时大肆宣扬。
姜洪有此政绩,也不怕人知晓,对此倒是坦然认下。
如此一来,大量的豪绅图利,开始改种。
一些不明究竟的,见到处都在种,稍微一打听,也明白了事情的始末。因此无人理会王敞的大声疾呼,开始你争我抢的种植。
就连一些犹豫着有些不信的,忽听说湖广前线抛售大豆的价格,竟然跌至往常的七成,顿时也没了别的心思,纷纷选择改种。
就在“改豆为”的计划,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裴元也绕行东昌府,到了阳谷县。
裴元这次选择绕道东昌府,有一部分原因是想看看东昌府的民风如何,另一部分原因是想看看王敞的吹风造势,有没有起到效果。
裴元磨磨蹭蹭的多走了几日,又带了陈心坚和程知虎时常去附近县城体察民情。
那东昌府的民风,果然如同王敞介绍的那般彪悍。
只不过,或许是经历了数代混血以及迁徙人口的原因,东昌府的百姓倒是已经没有太多蒙古人的痕迹了。
在离开东昌府前,王敞的吹风活动,已经陆续起到了效果。
裴元遇到好几拨准备春种的人家,询问后,都是打算种的。
裴元又想询问点关于德王在东昌府内圈地的事情,谁料不管是威逼还是利诱,那些百姓都是一脸茫然,全然不知道那些土地背后的主家是哪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