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02章 交换条件  没钱当什么乱臣贼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02章 交换条件

来的不止有回信,还有大明知名嫖客,与西门庆齐名的本子男主,王三公子。

裴元看著八岁的王三公子,满头问號的看著去传信的信使。

“他来干嘛?”

那信使无奈道,“王侍郎说事关重大,他信不过別人。”

裴元闻言笑了笑,心道也对。

这件事不止是事关重大了,简直可以称得上刀尖上跳舞,稍微有点闪失,恐怕就要翻车。

以王琼的精明老道,怎么可能把关乎身家性命的事情,託付在一个信使身上。

王朝翰显然还对以前见过的裴元有些印象。

有些中二的问道,“你是觉得我小?“

裴元笑道,“那倒不是。”

这种错位感还是很难形容的,就像是,就像是见到了八岁的西门庆。

王朝翰有些不满,他直接像模像样的躬身道,“锦衣卫百户王朝翰,见过裴千户。”

裴元哈哈笑了笑。

王琼之前有功,朝廷要意思一下,给个恩荫赏赐。

王琼看了看自己的三个好儿子,觉得以大儿朝立、二儿朝需之姿,功名利禄不在话下。

只有三儿朝翰略显逗比,不如让他得了这个恩赏吧。

最后事实证明,那俩也不行——

看到王朝翰像模像样的向自己行礼,裴元笑道,“倒是挺有个样子,王公有什么话要你捎过来?”

王朝翰道,“这件事只能说给你听。”

裴元摆摆手示意眾人都退下。

王朝翰瞧了一圈,又自己去门前看了看,才从怀中摸出一封信递给裴元。

裴元看了看信封上的封蜡,隨手將信拆开。

看完王琼的信,裴元脸上神色不动,又向王朝翰问道,“王公还说什么了?“

王朝翰摇头道,“要说的都在信里。”

裴元將信折起,横著一撕又竖著一撕,最后隨手放在桌边,“那你可以回去了。”

裴元对王琼的回应也不算意外。

裴元能算到王琼可以通过王守仁和王华攻守同盟,难道王琼就是傻的吗?

如果他能成为户部尚书,他和王华加起来就在大七卿中占了两席,而且还是很强力的两席。

一个管著科举和朝廷制度,一个管著朝廷的钱袋子。

九卿廷议的时候,有他们支持就能多两票,如果他们支持对方,一来一回,就相当於差了四票。

可以说,这已经是隱隱成形的政治山头了。

想要在这种情况下,寻求让王琼附庸,几平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只可惜,有梦最美。

裴元有把王琼抬起来的办法,自然也有一直將他按的死死的能耐。

至於王华,裴元能把他送上去,也就能把他拉下来。

那王朝翰有些不敢置信的看著被裴元撕成碎纸的那封信,“你这是什么意思?”

裴元平静的回答他,“意思就是谈崩了。让他把老家的宅子修好,准备回太原吧。”

“你!”王朝翰的脸涨得通红,似乎没想过该怎么应对眼前的局面。

裴元有些不客气的下了逐客令。

“怎么还不走?”

王朝翰这才下定了决样,脸涨红的说道,“还、还有封。”

说著又从怀中掏出来一个信封,放到了公堂的桌案上。

裴元有些意外,心中暗骂一句老狐狸。

又將这第二封信接过来撕开看了。

这第二封信王琼就写的诚恳多了。

虽然说裴元已经把直指大七卿的道路给王琼点明了,但是这种要命的事情,失之毫釐可能就差之千里。

王琼完全没有把握独自推动这个计划。

偏偏裴元的这个计划逻辑上没有什么大问题,也具备一定的可行性,这就让王琼很难割捨了。

於是王琼在信中给出了新的方案,他不做出任何的承诺,但是可以交换一些条件。

裴元翻来覆去的看著王琼的第二封信,感觉这结果不那么理想,但似乎也还行。

裴元拿著这封信思虑了良久,忽然把它拍在桌案上。

王朝翰嚇了一跳,以为双方彻底谈崩了。

却听裴元口中埋怨道,“我和王公乃是忘年之交,说是一家人也不为过,为何还要对我使这样的手段?”

王朝翰看的目瞪口呆,感觉学到了很多东西。

裴元將信放下,便对著王朝翰说道,“我裴千户是坦诚的人,不像某些人喜欢动用权术手腕。”

“既然王公想要和我交换条件,那我就不妨说说我想要的。”

“等到户部尚书孙交和户部左侍郎杨谭致仕,王公这个户部右侍郎成为户部尚书,那么户部就空出来两个侍郎。”

“我想要这两个侍郎的名额。我可以提前向王公作出保证,必然会选择德才兼备的人来出任这个位置。”

“而我要这两个位置,主要也是寄希望於挑选合適的人手专司变法。这两个侍郎,其中一个將会专门梳理山东变法的事情。另外一个將会专门梳理宝钞流通的事情。”

“这一条鞭法是我和王公努力了许久的事情,可以说,一生的功过都寄托在这上面。”

“我努力的推行此事,符合我们共同的利益,对王公也是有好处的。”

王朝翰显然没想到裴元说的这么直接,以他的小脑瓜和受过的教育,忍不住直接问道,“朝廷官员岂能私相授受?”

裴元笑道,“你回去如实告诉你的父亲就行。我推动王公担任户部尚书,確实是出自一片公心。可既然王公想和我谈条件,那我就不妨试试我们的情分。“

“这也不是什么私相授受,可以走正式的流程,到时候只需要请王公在廷议的时候提名就行了。”

裴元记得,当初王华上任的时候可是大杀四方,直接自己指定了两个侍郎的。

虽说其中有毛澄不得人心的因素,但也说明正堂官在自己的地盘,还是有一定话语权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