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翟达:即將参与真理探索工作
秘书“小林同学”带来的改变,融入在了日常中,配合也渐渐有了默契。
她没有改变翟达工作的步调和方向,最多只改变了效率。
翟达反而有了更多时间,投入在工作中。
今年对研究院来说,將会是收穫的一年。
发布会对全球宣告的各个项目,正在以飞快的速度斩获名为“发展”的果实。
常理上来说,研究院应该將注意力逐渐转移到“变现”上。
这也是许多技术起家公司的常规路径:因技术领先而一炮成名,之后逐渐转移精力摄取营收。
毕竟开公司嘛,不就图个钱?
摄取“营收”同样需要大量投入精力。
销售、渠道、营销都得搞,在日积月累中,难免比重增加,使得整个企业的风格都会发生变化,尤其是那些处於领先地位的公司。
甚至开始金融化,沉迷股价增长不可自拔,毕竟市场玩出来,也比不上股市一个涨停板,至少对老板和投资人来说是这样的,资金套出来一点,比卖东西强多了!
技术研发渐渐成了“小部分內容”,优势一点点丧失。
隨便点名几个知名企业,就会发现类似的剧本在一遍遍上演。
诺基亚同学麻烦站起来,说的就是你。
苹果...苹果同学暂时不用站,毕竟老乔还没走。
联翔!你跪著听。
这时候研究院的“纯粹性”理念,就发挥了价值,在翟达的有意干预下,“商业属性”偏多的部分,都被儘可能的剥离了。
举个例子:无人机已经在发售前夕了,但核心团队並没有太过关註销售问题,反而已经投入了下一代机型的研发中。
销售工作由“乌托邦集团”成立了一个专项分公司,来承担与各个渠道的对接、拓展。
在沪上和京北,將会有两家线下体验店,目前已经在装修。
在官网上,有直销系统,在淘宝等电商平台也有官方店铺。
甚至客服团队也在东阳县城区预备了一栋写字楼,根据工作量逐渐填充。
乌托邦在这个过程中基本不盈利,只是保证收支平衡,顺便养活一大帮新员工,给本地创造更多岗位,但未来会有它许多盈利的机会。
研究院和乌托邦,担任著“源头”与“承载”的关係。
没有企业可以只考虑研发,不考虑商业。
除非老板有两家公司.::
类似的例子也將会在其他板块出现,比如“鸿图0s团队”也会逐渐剥离客服工作。
只有那些btob业务,因为需要专业性而自己处理。
而今天,研究院就来了这么一个特殊的顾客。
3月3日,东阳的气温已经恢復到了零上,不过体感依旧清冷。
自然庭院內,被大家喜爱的“俞小白”开始抽出新的枝条,金黄的树冠渐渐染上了一些嫩绿。
一行特殊的顾客,乘坐最早一班的航班抵达,上午10点时,已经来到了蔚蓝之眼。
为首一人是名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个子不高,但身形笔直,抬头看向巍峨宝蓝色外墙:“来东阳后.:.有没有一神清气爽的感觉?”
后方一个青年道:“您还真別说...可能是东阳的空气品质好吧,比京北强多了,我们走的时候还有霾。”
中年人笑道:“一路车窗都没开过,和空气品质有啥关係,估计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吧...不过这么大的建筑,研究院的保密工作恐怕会很繁重啊..:”
队伍里有一个半禿强者,一看就是很有实力的研究人员或医生,出言道“研究院虽然掌握许多尖端產业技术,不过都是常规商业领域,在大量专利的保护下,其实保密要求可能並不高。”
中年人点点头:“不过我们来了...以后就未必...希望没给人家添太多麻烦...”
这支奇怪的队伍齐齐朝內走去。
没有任何“迎接活动”,只有前台处,一个高挑年轻姑娘在等候。
林舒遥小跑上前:“聂荣聂总对么,请跟我来,翟总已经在会议室了。”
中年人笑著点点头:“你好,辛苦了。”
一行人被带著向上,路过了每个区域时都有点东张西望,大概是惊讶於內部比外部还漂亮。
最后在a栋的会议室里,见到此间主人翟达,一起等待的还包括唐晓峰、孙婷等半导体板块核心成员。
两边握了握手握手道:“翟总,初次见面。”
翟达笑道:“初次见面,聂总请坐。”
聂荣隨行人员里,有人下意识看向墙角的摄像头,上面贴了一张a4纸,遮挡了镜头。
翟达主动解释道:“之前电话沟通过,这里的摄像头我已经停了,不过还是贴了张纸,这样各位也更放心一些。”
聂荣赶紧摆摆手:“感谢翟总理解,不知道在座的是否都是『与会人员”?”
说著,目光很明显的看向林舒遥。
意思是这位有资格参加接下来的內容么?
林舒遥想起对方的来路,心里暗嘆一声,主动起身道:“翟总,那我先...”
翟达却將她按回了座位上:“这是我的秘书,会一起参会。”
小林同学感觉腰杆邦邦硬。
“那么.:.方便的话由我们先做点准备工作?”
“请。”
翟达还以为是要搞个ppt投影啥的,结果隨行人员有人提了个金属箱子放在会议桌上,打开后里面是某种厚重的电子器械,被集成在箱子里。
翟达稍稍瞄了一眼,应该是某种信號干扰仪。
旋钮似乎是调节强度范围的,按下开关后,也不见有什么声响,但会议室內的手机已经失去了信號。
林舒遥眼皮子跳了跳,心说我才上班一个星期...这么大场面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