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计直接把他们带到旁边小屋。
几个人进来,“见过赵掌柜……还有小姐。”少年作揖。
屋里只有墨如海和墨伊,少年不认识。
其他三位,鞠躬不像鞠躬,弯腰不像弯腰的来了那么一下,眼见的紧张。墨伊说:“都坐下吧。家福,倒茶。”
宋家福带着一个伙计,立刻端上茶壶茶碗,还端上了几盘点心。
那小姑娘也不坐,站在那妇人身边,一看点心眼睛就直了,紧盯着,猛咽口水。
“你们姓季,是吧?”墨伊问。
三十多岁的妇人连忙说:“回小姐的话,妇人季大。这是妇人的九弟季韵秋。这是四妹季招弟。”
宋家福在旁边伺候着,一听倒是笑了。肯定是个重男轻女的人家,女孩子就叫招弟,大。
男孩子就能有个文雅的名儿。
墨伊也笑了,“季韵秋?你上头几个姐姐?”
季韵秋小小少年,哪里同这样长得好看,穿戴好看,还喷喷香的姑娘说过话?
脸通红的,蚊子一样哼哼:“回小姐的话,上头有八个姐姐。”
“……”墨伊无语,从四姑娘就开始招弟,又招了好几个才给招来。
“小姐,我们头一回来这种地方。”季大周围看看,“弟弟不放心,跟来瞧瞧。这是我们做的活,您要不先……”
“打开吧。”
“快快快……”季大指挥着。
“这小姑娘呢?”墨伊看着还在盯着点心的小姑娘。
“是妇人的女儿大妞。”
“大妞,你想吃点心就吃吧!”
大妞已经在不停的咽口水了,听墨伊说,也不敢动,先去看她娘。
季大说:“还不快谢过小姐?吃一块就行了,给你舅舅留着。”
“……”墨伊难以置信,看着少年。
那少年脸还是红的,但并没反驳大姐的话,看来,是习以为常了。
“你舅舅是男子,又是长辈,哪好意思同小辈争甜点心吃?”
“大姐……让大妞吃吧。我不吃。”季韵秋这才说。
“谢谢小姐……”那小姑娘低声说了一句。因娘只让她吃一块,她便巡视着,想选一块自己最中意的,也最大块的。
包袱打开,拿出里面的东西:有鞋子,荷包,枕套,门窗,桌布,手帕,盘扣……什么都有。
墨伊现在也是比较有经验的了,也不再说话,拿起东西细细打量。
两只鞋子拿在手上,型正,头圆,底薄厚适中,包边齐整,对比工整。
“我家三妹,手劲儿大,也会用巧,所以底子都是她打,特别瓷实。这个包边却是五妹盼弟包得好。”
“嗯。”墨伊无意识的应了一声。
这荷包……算是丝绸的吧,材质太差。绣的……呵,红绿叶的,真是俗气。
可人家做出来的东西哦……形状看着就舒服。线拉得不松不紧,针脚排得整整齐齐,跟尺子量过似的。面上饱满,左右对折起来比,弧度一样。
门窗……绣着的福娃娃,抱着金鱼,活灵活现。
桌布上绣着元宝……真是又俗又土。但是,可不能说活不好。
突然,她发现一些盘扣里,竟然就有她和香枝盘的那种。赶紧拿起来细看,心中暗叹:真是货比货该扔啊。
曾经以为,我和香枝做的,就很不错了呢。
可看人家这个,凤羽长短分布得更顺眼。捏上去硬硬的,不易变型。而且五只扣子,完全一样,就跟一个模子里出来的似的。
比自己的手艺要高不少!
手帕……
“这手帕,是我八妹最爱做的,您瞅瞅这边儿……”
“你们手艺确实还不错,怎么没去绣铺当绣娘呢?听说绣娘不少挣的。”
“哎哟,不瞒小姐,我们姐妹八个,打小家里穷得饭都吃不饱。哪儿有银子去学艺?做的这些,也就是活细致。跟人家绣娘,那是比不得的。
我们就会做这些,别的也不会!要让我们想些新鲜样子,那真是打破头也想不出来的。
那些好绣娘,都是师傅带出来的。打小就看好绣品,所以心里头有。
我们?周围人家,衣裳上能绣红绿叶的就不错了,别说费功夫了,就那绣针绣线的,也得银子买啊。
绣娘绣的那些个画啊,鸟啊什么的,我们见都没见过。哪儿绣去?
就这,我们也没少去当绣娘。可是,净上当了!干了半天活,人家脑袋一摇晃,拖着工钱不给,要不然就扣一部分。去打架吧?人家都是有钱人,动不动就去叫官,我们也不敢闹啊!”
听着她絮叨着,墨伊微笑着去看大妞。
那小姑娘还真听话,选了半天,终于选了一块。
托手上,小心翼翼的抿,咂摸着滋味,满脸的幸福。
贫穷小姑娘,规矩比墨青都好!
由小看大,是不是也说明这家子的人性,不太差呢?
下一章,可能会晚些,要过年了,啥都没干呢。
厨房卫生间,窗帘柜子里头后头,想当年一天能干十几个小时,现在可不成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