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20章 专门医院  重生东京1986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20章 专门医院

“竹下兄,我是杨致远,早上好呀!”

“嗯,早上好。不对,应该是下午好,杨兄。”

面对合作伙伴的电话问好,竹下雅人反应很快,果断给出正确的答案。

“不愧是竹下兄,反应就是灵敏啊。”

“哪里,都是常识。”

两个人电话里来回拉扯,差不多过了五分钟,才开始谈起正事。

“竹下兄,是这样的。这个月22号我们公司上市,要不要一起参与敲钟?”

“不了,这份荣誉不属于我,你和大卫才是主角。”

竹下雅人参加,容易出现喧宾夺主的情况。

一个不好,就会彻底得罪雅虎公司领导层。

“竹下兄和红杉都对我们帮助很多,这份荣誉你们理应共同享有。”

“杨兄夸张了,我们只是锦上添,没那么重要。你和大卫才是雅虎的灵魂,我们只负责敲边鼓。”

公司创始人才是上市敲钟的主角,幕后投资人没必要去抢创始人的风头。

一不小心,后患无穷。

再说了,他本身就不是很喜欢生活在聚光灯下。所以敲钟这类事情,能躲就躲。

竹下雅人的再三谦虚,让杨致远确定这不是客套。

随后两人又聊了几分钟,这才互相挂断电话。

“这个月就上市,好快啊!”

随后青年敲了敲桌面,有些遗憾的碎碎念。

“唉,可惜了。”

雅虎的上市时间非常赶,距离成立才刚刚过去一年多时间。

不过这在早期互联网领域,属于比较正常的操作。

公司成长不错,创始人自己也愿意,就能很快上市。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等到大家对互联网的认识更全面。那个时候无论是交易所还是公司创始人,都不愿意早早上市。

交易所担心互联网公司上市骗钱跑路,互联网公司嫌弃太早上市公司市值太低。

甚至有很多不缺钱的互联网公司,干脆就不上市。

比如字节,再比如米哈游。

一个千亿级别市值,一个百亿级别市值,单位美元,都没想过要上市。

雅虎不是骗子公司,它的成长已经得到验证。

这么早上市,大家都有点亏。

“嘛,不过这样也挺好的。”

有前途的互联网公司早上市确实很亏,但竹下雅人回头一想,又觉得这样对星海集团更为有利。

因为雅虎上市的时候,星海集团的股票占比会从现在的20%缩水到13.2%。

至于原因,很简单。

公司上市前,要分给员工12%的股票作为上市期权。

这差不多属于美国科技行业的共同意志。

如果你不遵守,人才很快就会流失干净。

如此一来,星海投资持有的股票会降低到17.6%。

接着,雅虎上市要拿出25%的股票进行融资。

简单计算一下,星海投资的股票占比就降低到13.2%。

这么少的股票,根本就不满足青年的需求。

他要慢慢收购提高比例,最少也要提高到25%。

当然,这个过程不会是星海投资一家,而是各大基金,以及有闲钱的子公司共同行动。

不能暴露星海集团持有太多雅虎股票的实情,容易引起美国资本的打压。

当然,也不用太担心。

美国资本想要扶植雅虎作为互联网的明灯,进而激活全世界对互联网公司的狂热。

这样,美国投行和资本才能大捞特捞。

星海集团只要不过分,破坏美国金融资本整体规划,就不会让雅虎遭到打压。

毕竟和整个互联网想比,雅虎根本不算什么。

不能因小失大。

理清全部思路后,竹下雅人拿起联通内田美穗的电话。

“内田桑,通知公司副社长,明天下午3点开会。”

“是,会长!”

竹下雅人要求开会,副社长们自然不敢缺席。

他们或者告诉下属,明天的会议延期。或是向合作伙伴道歉,说公司有急事。

总之,一切都以青年的意志优先。

“咦,这是发生了什么吗?”

目送一位位副社长离开的新人前台女孩,好奇地小声问。

“应该是会长要开会吧,偶尔就会有一次。”

女孩身边同样漂亮的女孩,很有经验的轻声解释。

“这样啊,谢谢纱织姐。”

“小事,我们公司很宽松,没那么严肃。”

作为星海集团的唯一创始人和绝对股东,竹下雅人的一举一动都对集团有着莫大的影响。

他不喜欢穿西装,整个集团除了公关、销售等个别部门,就都不穿西装。

他喜欢慈善,集团员工也愿意在各方面捐款。

他不喜欢上下森严的职场等级制度,各公司就营造上班轻松的画面。

……

总之,在他的影响下,星海集团越来越向后世的互联网公司模式发展。

职场等级依旧存在,但已经没有日本传统的残酷尊卑。

并且相对于后世的互联网巨头公司,星海集团甚至更好。

因为星海集团实行8到10小时的工作制,超过10小时只会偶尔为之。

而美国互联网公司,大的普遍10到12小时工作制,小的工作时间普遍更高。

至于前世的祖国,加班则更为残酷。

很多人除了工作,基本没有任何休息时间。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公司加班什么的也有所改进。

不是大公司心善,而是他们发现过多加班不利于公司创新。

毕竟人的精力有限,全放在工作上,吸取知识的时间就会变少。

而很多灵感,就是需要综合更多的知识才行。

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常态。

早期模仿阶段,主要考验人的吃苦耐劳。

中期紧追阶段,依旧以勤奋为主。

后期超越阶段,已经没有走好的前路,自然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这也是绝大多数国家,绝大多数公司的普遍前进路线。

类似的对比就是创造汽车流水线概念的福特公司。

福特不仅引领了工厂流水线制度,还积极倡导8小时工作制。

是因为他心善吗?

不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