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35章 高祖之事,朕知之矣!  暮汉昭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古者哲王立纲陈纪,赏有功,罚有罪,执此道而天下安。朕起自微弱,赖诸将效力,平群雄,定祸乱,君主华夷。当定功行赏之时,大将军辽东斩蹋顿,北平幽州,南征吴楚,西征颇有功绩,今拜授开国代国公之爵,采邑一万一千户,子孙世袭。”

“……大将军晃居旧将之列,随朕讨关陇,平河北,救汉中,灭巴蜀,破吴楚,皆有不世之功,今授开国晋国公之爵,采邑一万户,子孙世袭。”

“……枢密使诩弃乱归义,奇谋大略,定乱兴邦,……平天下有大功。今授开国武威郡公,采邑六千户。”

“将军云常山举义,弓马娴熟,护朕周全,统掌铁骑,破敌无数,功勋卓著。……今授开国常山郡公,采邑六千户。”

“将军褚中原从军,执掌陷阵,身先士卒,不惧矢石……今授开国沛郡公,采邑六千七百户。”

城门外,钟繇。满宠率文武百官迎接,郭图宣读诏书,大封南征归国的文武诸将功绩。

张辽食邑一万一千户为诸爵之首,比钟繇、满宠封得更高。虽仅高了一千户,但其中透露出来的意味更重要,如认可张辽为武将第一人的位置。

后续除徐晃被封国公外,余者皆被封为郡公或县公,如贾诩、赵云、许褚、孟宁之、孙资、郝昭、程普等文武归属于开国郡公一档,因功绩不同而食邑相差很大,有二三千户之差别;马超、文聘、麴义、郭淮、张绣等追随不久,或立功相对少的将校封为县公。

但凭马超、郭淮二人岁数,后续爵位迟早会提高,不会止步于县公。

县侯差不多便是新降不久,或在军中雀起名声的将校,如张郃、黄祖、庞德、马岱之流。乡侯、亭侯档次更低,列位者如关羽、刘异、丘郎等将。

至于留守在荆、扬州的郦嵩、高顺二将及诸将,虽远在东南,但张虞依旧有封赏。如高顺因起兵之初麾下领兵,被授与开国陈留郡公,采邑七千户,位于国公之下第一人。

郦嵩功绩弱些,但因常年独自统兵,并有坐镇四方之经验,此次南征东南,陷寿春、破合肥有功,加之与张虞的关系,于是郦嵩成为国公食邑中最少的一档,开国赵国公爵,采食邑八千八百八十户。

南征诸将官爵悉数有赏,但朝中文武功勋被张虞刻意压了下时间,以候平、交二州归降为由,准备在年末授爵。

“臣当竭忠尽力,报效陛下!”

众人在张辽、徐晃二将的带领下,朝宫中的张虞远拜。

“诸君免礼,陛下已在宫中备宴,宴请功勋将校。”郭图趁机道。

“谢陛下圣恩!”

互相推让一番,满宠、钟繇陪着张辽、徐晃等将先行。其中刘备三兄弟混在人群中,望着长安景象颇感惊讶。

“十年前,你我破长安时,人口不及今下殷实,百姓衣衫褴褛,市井荒废无商,妇孺不敢露面。而以今下观之,市井繁荣,人肩相接,街屋井然。沿途所经良田,皆有其主,谷物生长,未有荒废之田。”

刘备望着生机勃勃的长安,顿生感慨评价道。

十年前,他随张虞破董卓余孽,时关中因遭受董卓的剥削,及郭、李诸将劫掠,关中虽有人口,但郊野狼藉,百姓饱受其苦。

而今相隔十年再看,刘备俨然看见治世的模样,虽说百姓依旧不富余,但却暗藏一股生机于其中。

“不知涿郡何如?”

张飞怀念家乡,说道:“我闻唐皇疏通河道,引水贯通河北,名之惠通渠,取河北之物惠通中原之。今从河东可乘船至涿郡,旧时闻所未闻!”

刘备满脸惆怅,他离家乡十余年,不知乡人亲友是否安在?

关羽说道:“唐皇伟略,其志在于贯通南北。东南、淮北水渠如能畅通,从金陵可从水道至涿县,南北水道五、六千里,乘舟不用一月,颇是迅速,实乃利国之举!”

虽常说中国是大陆型国家,但从实际角度上看,中国绝不是大陆型国家,而是海陆复合型国家,或是说古代华夏的文明基于河流之上,因此受河流影响很大。

而河流型文明兼具陆权、海洋二属性,不能用单一视角评价。故历代王朝所追求的点,在于运输通达上。

如西汉为了疏通关中与巴蜀联络,尝试凿通褒水,将褒水与汉水汇通。唐朝为了便于连通荆州,试图开凿丹水河道。二者虽以失败告终,但却说明了华夏从基因里便热衷于开辟河道。

故即便刘备三兄弟不太认可唐室,但却不得不承认惠通渠乃利国利民之政。

张飞看向关羽,笑道:“我闻河东经唐人大治,乃中原第一富庶之郡,每日盐以斗车运,士民因此而富庶。二哥世代种枣,今以此营生必能大富。”

河东不仅是产粮、产盐大郡,还是产枣大郡,其枣闻名于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