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48章 二十八功臣  暮汉昭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经臣考究功臣文武,追述功绩,暂得二十八臣,名单在此,请陛下更正!”

郭图上呈紫勋阁功臣二十八人名单,说道。

紫勋阁功臣名单从去年便开始汇总,但因各种原故难产,甚至张虞有意搁置。而今临近年末之时,在张虞的示意下,郭图才重新整理了一番。

张虞裹紧大氅,翻阅名单目录。

二十八功臣之首,众推代国公张辽,夏国公钟繇第二,陈国公满宠第三。余者如晋国公徐晃,赵国公郦嵩,韩国公庾嶷分列四至六位。郡公高顺、贾诩、杜畿、郝昭则是七至十位。

十一至二十位,吕范、荀攸、许褚、什翼、赵云、孟宁之、柯比、孙资、王晨、张丰。

二十一至二十八位,王凌、郭淮、程普、辛毗、杨俊、董昭、马超、文聘。

张虞目光在文聘上停了下,问道:“文聘初降不久,怎有其姓名?”

郭图说道:“禀陛下,臣因文聘灭东南与守边有功,遂将其暂列于末尾。”

张虞提笔在疏中勾写,说道:“疏中无公则姓名,不必避嫌。将文聘剔除,可将卿计入。其中马超仅有匹夫之勇,与庞德勇略相当,不宜记载其中,故将其勾除,让上谷王载于功臣录中。”

郭图小心思摆在明面上了,文聘于情于理都不能列位其中。而文聘不适合位列功臣表,适宜人选不就是自身吗?

说着,张虞浅思一番,将张杨安插在高顺之前,位居功臣第七名。后续又将郭图列在荀攸之前,位居吕范身后,位于功臣榜第十三名。

不仅于此,张虞调整了功臣的前后顺序,如将郭淮安排到王凌之前,贾诩调整至杜畿之后,郝昭位次调至高顺身后。经张虞一番的调整,紫勋阁二十八功臣位次如下。

前十功臣,张辽、钟繇、满宠、徐晃、郦嵩、庾嶷、张杨、高顺、郝昭、杜畿;十一—二十位功臣,贾诩、吕范、郭图、荀攸、许褚、什翼、赵云、孟宁之、张丰、柯比;二十一位至二十八位功臣,孙资、王晨、郭淮、王凌、程普、杨俊、辛毗、董昭。

“公则以为此排位何如?”张虞问道。

郭图凑至跟前,问道:“王凌、郭淮二君尚统领兵马,二君以后若所立功勋颇多,又当如何是好?”

张虞搁笔于案,说道:“此功臣表仅限于开国文武位次,若日后有大臣立下不世之功,可补位于紫勋阁。”

“位次比臣所排更为恰当,不知陛下可要考虑一番?亦或是交于礼部,令其择日画诸卿于布上,供奉于紫勋阁中?”郭图问道。

张虞沉吟了下,问道:“画师为何人?”

“蔡师画技著于天下,臣欲请蔡师为紫勋阁二十八功臣作画。”郭图说道。

蔡邕不止擅长书法,个人还擅长画像。昔汉灵帝时期,蔡邕便受命为赤泉侯杨喜五世将相作画,并为其撰文称赞。汉灵帝见之,大为赞叹蔡邕文、画、书技艺出众。

而今天下大乱又初安,七十余岁的蔡邕经二十来年的精进,其文、书、画三家大成,国中所有人皆不能及。唯钟繇书法、王粲诗赋,尚能与蔡邕一比。

故郭图请蔡邕持笔为二十八功臣作画,可谓是最适宜的人选。

张虞微微颔首,说道:“且依公则所言,看能否在明岁成像,以便诸卿观赏!”

“诺!”郭图恭敬应道。

时间过得很快,王宏去世已是半年前之事。且自扬、荆二州陆续完成度田工作,今终于在中原推广度田、索民,为了防止中原爆发叛乱,张虞还特意在召集兵马,以备不时之需。

然因坞堡被拆除,兵甲被陆续收缴,故迄今为止,度田还算工作顺利。毕竟即便有豪帅不满,但有诸将领兵作坐镇诸州,无需几日便会被镇压。

去年若说是天下初安的一年,而今年则是大治之始的头年,如轻徭薄赋、轮州免税、释奴编户等一系列利好百姓的政策先后下达。继而在行政上,贵、鄂二州与江陵、陈留、太原、唐兴四府先后设立。

今下杜畿依时入宫,向张虞汇报地方上新情况。

“见过尚书令!”

出殿时,郭图见到杜畿已至门外等候,专门施了下礼。

杜畿见郭图手里捧着奏疏,问候道:“郭秘书,近来何如?”

郭图笑呵呵,说道:“仍是紫勋阁之事,图先恭贺令君了!”

朝廷中,除了今年王宏去世算大事外。其次便是钟繇欲致仕的消息,众人各自猜测,不知何人能继丞相位,杜畿作为二把手,最受众人看好。故今年朝廷诸卿见到杜畿,无不献以好意,以避免得罪杜畿。

杜畿心有所感,说道:“同喜,今郭秘书多有辛劳了!”

“陛下尚在殿内,正等候令君!”

“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