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2章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18 影视编辑器
在全球范围內大规模採购標准原材料,不仅不会引起怀疑,还能利用苏氏集团的採购优势降低成本。
真正需要保密的,反而是將这些原材料转化为顶尖部件的『工艺』。
隨著入驻空间的工业单元越来越多,苏寧以强大的意念,开始对空间进行系统性规划:
1.能源中枢:模块化核电站作为核心,强大的电缆如同巨树的根系,向外延伸。
2.精密製造走廊:紧邻能源中枢,各类加工中心、工业母机构成了空间的创新与装备源头。
3.核心部件生產区:发动机、底盘、传动、电控四大核心区呈扇形分布在精密製造走廊外围,通过自动传输带与能源和母机区相连。
4.原材料与成品缓存区:在入口附近,划分出大片区域。
一边堆放著从外界採购的標准化原材料,等待各生產区按需提取;另一边则存放著已经製造完成、等待“投放”到外界总装线的核心部件。
这些部件上都打著苏氏集团的標准编码,但其內在性能,早已天差地別。
5. ai研发与试验场:在最遥远的角落,一个完全隔离的区域被划定。
这里正在利用內部生產的零件,组装第一代工业ai机器人原型机。
它们將最终接管整个空间的日常运营与生產。
当第一批完全由“空间世界”製造的核心部件,如烙印著特殊序列號的ecu,性能提升30%的变速箱阀体被混入外部供应链,送达各地的总装厂,並装配成整车后,其卓越的性能与近乎完美的可靠性,立刻在內部测试数据上引发了惊嘆。
而外界,无论如何调查,最终都只能归结於“苏氏集团的工艺水平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站在空间內虚擬的指挥高台上,俯瞰著下方井然有序、高效运转的无人工厂群,耳中充斥著能源核心的嗡鸣与机械臂精准运动的旋律,苏寧的嘴角勾起一丝掌控一切的微笑。
他的工业空间已初具雏形。
这不仅仅是生產线的转移,更是將產业的“灵魂”抽离並升华,將最肥美的利润和最核心的技术牢牢攥在自己手中。
外界的风雨与制约,此刻在他眼中,已然变得更加遥远和微不足道。
……
隨著储物空间內“工业空间”的根基日益稳固,苏寧的野心也隨之膨胀。
他不再满足於仅仅强化自身產业链,一个更为激进、甚至堪称残酷的计划,在他心中酝酿成型……
他要以这片绝对掌控的虚空为基石,发动一场针对特定目標的、无声的產业战爭。
在瑞士庄园的密室內,一份特殊的“狩猎名单”被制定出来。
名单上罗列的,並非企业名称,而是一个个具体的工业品类,尤其是那些被誉为日本工业骄傲的“拳头產品”:
尖端数控工具机与工业机器人;
超高精度光学仪器与传感器;
特种陶瓷与碳纤维复合材料;
电子化工核心材料与高端半导体耗材;
精密轴承与微型电机……
“他们引以为傲的,我们將取而代之。”苏寧对麾下的金融猎手与评估团队下达指令,声音冷冽,“目標:全球范围內,尤其是日德美英法等国,那些掌握独特技术但陷入经营困境的中小型製造企业。用最低调的方式,完成收购。”
“是!boss。”
就这样,一场全球范围的隱秘狩猎悄然展开。
苏氏集团旗下的投资机构化身“白衣骑士”,或通过层层离岸公司介入,以市场价甚至略低的价格,將一家家拥有独特工艺、却因市场波动、管理不善或来自大企业挤压而摇摇欲坠的“隱形冠军”纳入囊中。
一旦完成收购,这些企业的命运便被彻底改写。
在日本大阪,一家拥有独特金属热处理技术、传承三代的家族工厂,在深夜被“清场搬迁”。
所有的工具机、热处理生產线、甚至包括那些浸满岁月痕跡的工艺手册和老师傅的手写笔记,都在一夜之间消失无踪,只留下空荡荡的厂房,仿佛这里从未有过机器轰鸣。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德国图林根、美国密西根……
那些被收购的企业,其最核心的生產设备、检测仪器、技术档案,都被完整地、无声无息地“吞噬”进苏寧的储物空间。
在空间內,一场更加深刻的工业化改造隨即开始。
工业ai机器人如同忙碌的工蚁,按照最优布局,將这些“战利品”生產线重新组装、调试。
它们被剥夺了原有的品牌標识,融入到空间內已有的能源网络和自动化物流体系中。
ai系统则开始疯狂学习、解析那些被吞噬的技术,找出优化空间,並將不同技术的优势进行跨界融合。
很快,一座座“影子工厂”在虚无中拔地而起。
它们生產著与外界日本企业同源、同类型、甚至同规格的產品,但在ai的极致优化、无人工成本、无能耗顾虑、以及来自多个被吞噬技术的融合创新下,其性能、精度、一致性和成本控制,都达到了外界难以企及的高度。
……
风暴,以一种近乎诡异的方式降临全球市场。
起初,只是一些日本中型企业发现,自己的某些高利润拳头產品,订单在悄然流失。
客户反馈,有新的供应商提供了“性能相当,价格低15%”的替代品。
他们不以为意,认为是西方的模仿者或者韩国竞爭对手的又一次价格战。
然而,情况急转直下。
不仅价格更低,那家神秘供应商的產品,良品率奇高,交货期精准得可怕,甚至在特定参数上还有小幅超越。
日本企业赖以生存的“工匠精神”和“质量优势”,在这种不讲道理的、兼具高性能与低价格的“完美產品”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接著恐慌便是开始蔓延。
从精密轴承到特种陶瓷,从高端传感器到数控工具机核心部件……
一个接一个的细分市场被这股无形的力量侵蚀。
日本企业试图降价反击,却绝望地发现,对方的成本结构仿佛存在於另一个维度,他们的降价空间在对方面前不堪一击。
技术壁垒?对方似乎拥有同源甚至更优的技术。
成本控制?对方的价格低得像是在倾销。
供应链?根本查不到对方的完整供应链,关键部件仿佛从天而降。
“八嘎!我们的对手到底是谁?!”
东京,某大型电子化工企业的社长在会议上愤怒地拍著桌子,下面的人噤若寒蝉,无人能答。
他们面对的不是一个具体的公司,而是一个笼罩在迷雾中的、无所不能的“幽灵”。
如同遭遇了一场无声的雪崩,没有硝烟,没有宣战,但日本工业的多个支柱领域,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塌陷。
工厂订单锐减,生產线閒置,曾经的技术自豪感被迷茫和挫败感取代。
他们甚至不知道,击败自己的,並非某个国家的產业政策,而是存在於另一个维度空间里的、由ai驱动的“完美工厂”。
……
储物空间內,苏寧悬浮於中央控制区,巨大的全息屏幕上,实时显示著外界一个个日本知名企业股价暴跌、工厂裁员、甚至申请破產保护的新闻快讯。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空间內各条“影子工厂”生產线那永不间断、高效运转的壮观景象。
工业ai的合成音平静地向苏寧匯报:“主人,第三批次『光学镜头模组』影子工厂已达成设计產能,外界目標企业市场份额预计在三个月內下降40%以上。”
苏寧面无表情地注视著这一切。
他的“工业空间”已经不再仅仅是为他的汽车帝国服务,它本身,已经成为一个可以定向摧毁任何外部產业体系的终极武器。
利用全球化的资本手段获取“养料”,在绝对掌控的空间內完成“进化”,再以绝对的优势反哺现实,精准打击。
“看,这就是降维打击。”他轻声自语,仿佛在对著整个现实世界宣示,“当你们还在规则的棋盘上爭夺棋子时,我们已经拥有了重画棋盘的能力。”
日本的溃败,仅仅是一个开始。
这艘以空间为甲板、以ai工业机器人为船员、吞噬万物而成长的工业方舟,已经改变了这个副本世界的商业格局。
世界的產业格局,正在他的一念之间,发生著天翻地覆的改变。
所谓的世界工厂已经不可能再出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