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3章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19 影视编辑器
他精准地选择那些印度无法自给、又关乎民生或基础工业的关键商品进行倾销。
时而,他会故意製造某些紧俏商品的“短缺”,引发市场恐慌和价格飆升,让印度商人和消费者在“低价享受”与“突然断供”的冰火两重天中备受煎熬,进一步加深对这条灰色供应链的依赖。
更阴险的是,偶尔会有一批质量“恰到好处”的次品混入其中……
它们不至於完全无法使用,但寿命和稳定性远不如正品。
这既降低了成本,又破坏了市场对“印度製造”可能残存的微弱信心,让“苏氏水货”成为了许多人又爱又恨的“唯一选择”。
面对这种局面,新德里的官员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巨额关税和税收在灰色的走私渠道前化为乌有。
漫长的边境线和腐败低效的地方执法机构,根本无力阻断源源不断的走私洪流。
每一次所谓的“严厉打击”,都像是用木刀去阻挡潮水,效果寥寥,甚至有时会爆出执法官员与走私集团勾结的丑闻,让政府顏面扫地。
任何旨在振兴相关產业的计划,在“苏氏水货”的价格优势面前都形同废纸。
印度的工业体系,在关键领域非但没有成长,反而更加畸形和依赖外部(即便是非法的)输入。
底层民眾和中小商人欢迎这些便宜货,对政府的“无能”和“导致物价高昂”的政策怨声载道。
政府若真的彻底禁绝,首先就要面对来自底层的巨大压力。
“苏寧,听说苏氏集团在印度遇到了麻烦?”
“没事了!已经解决了。”
“这就好!需要帮忙儘管说。”
“岳父放心!对付印度那帮阿三,我有的是手段。”
……
在工业空间的中央控制室,全息屏幕上显示著印度市场关於“神秘廉价商品”的新闻报导,以及印度政府气急败坏却又无可奈何的官方声明。
工业ai总管用平静的语调匯报:“主人,第三季度通过非官方渠道对印『贸易』总额同比增长215%,目標区域本土相关產业投资同比下降70%,预计其技术倒退周期將延长至少十五年。”
苏寧端著一杯红酒,轻轻摇晃,眼神中带著一丝戏謔。
“他们以为赶走了一头巨象,却迎来了无数无处不在的蚁群。”他抿了一口酒,感受著醇香在口中蔓延,“吞併我的產业?现在,他们连自己市场的定价权都失去了。这才是最彻底的惩罚——让他们在依赖与屈辱中,慢慢窒息。”
“主人,现在怕就怕其他的国家资本会迅速填补空白。”
“无妨!印度市场就是外资的坟墓,那帮人会哭著提著裤子离开的。”
这种通过灰色渠道进行的倾销,不仅持续榨取著印度的財富,更如同一条缓慢收紧的绞索,扼杀著印度工业自主的希望,也让印度政府在国际社会面前沦为了一个连自己市场都无法有效管控的笑话。
苏寧用这种方式告诉所有人:挑战他的代价,远比想像中更加漫长和痛苦。
……
时光荏苒,很快来到了1975年。
苏寧开发工业空间已经近二十年,却已上演了一场跨越时代的工业革命。
这里的时间流速,在苏寧有意识的调节下,与外界迥然不同。
二十年,足以让一片混沌的虚无,演变成一个秩序井然、光芒璀璨的工业空间。
站在中央控制塔的顶端俯瞰,眼前的景象足以让任何外界最顶尖的工程师为之震撼。
这里没有昼夜交替,只有模擬的人造天光,照亮著下方一片无比壮阔的工业大陆。
最核心的区域,是由无数条高度专业化的自动化生產线构成的“精密製造走廊”。
这里不再仅仅是汽车部件,而是涵盖了从微米级手术机器人、高精度光学镜片到航空航天级传感器在內的广阔领域。
工业ai机器人如同忠诚的工蜂,在流水线间无声穿梭,进行著维护、监控和优化工作。
毗邻製造区的是规模庞大的“合成中心”。
无数错综复杂的管道和反应釜林立,这里能合成从最高纯度的医药中间体、特种工程塑料,到性能卓越的复合肥料、定製化分子材料。
它弥补了空间內无法进行原始矿料开採的短板,通过精深加工,將外界输入的基础化工原料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尖端產品。
一片被严格电磁屏蔽的区域,是空间的“硅基大脑”。
这里拥有从晶片设计、光刻、封装测试到整机组装的完整电子信息產业链。
產出的晶片和电子系统,其性能远超外界商用水平,专供空间內部使用和苏氏集团最顶尖的產品。
在环境被精確控制的洁净区域,生物反应器正在培育著特殊的酶製剂、合成著难以自然获取的靶向药物。
这里的生物技术,同样站在了时代的巔峰。
然而,这片工业大陆並非全然自给自足。
它的根基,依旧部分依赖於外部世界。
最明显的缺失,在於重工业的源头,大规模的矿石开採和初级冶炼。
空间內没有连绵的矿山,没有熔炼原始矿石的巨型高炉。
那些笨重、低附加值且对环境破坏巨大的初级原材料產业,被苏寧刻意地排除在外。
“我们不需要自己挖矿,”苏寧在审视空间布局时,曾对ai管理者阐述他的理念,“我们要做的是价值的极致升华。让外界去处理那些尘土飞扬的初级工作,我们只需购入粗钢、铝锭、基础化学品这些『工业粮食』。”
通过苏氏集团遍布全球的贸易网络,大规模採购標准化的原材料和半成品。
这些货物在运抵秘密港口或仓库后,会被悄然“吞噬”进空间。
空间內的“工业母机”和合成中心开足马力,將这些“粮食”进行精深加工。
一块外界的普通钢材,在这里可能被转化为用於航空发动机的特种合金;一桶基础的石化原料,则被合成为拥有高附加值的材料。
產出的高端部件、材料和成品,一部分用於维持和升级空间自身的运转与扩张,另一部分则悄然注入外界的苏氏集团產业链,或者通过灰色渠道投放到特定市场,维持著苏氏產品在外界的技术统治力。
此刻的工业空间,其產业体系的完整性、技术的先进性以及生產的效率,已然超越了外界任何一个单一的工业强国,堪比乃至超越了“世界工厂”的规模与內涵。
但它是一座沉默的、隱形的工厂。
它没有烟囱排放,没有劳工纠纷,不受地缘政治影响,也不向任何国家纳税。
它的產能深不可测,一旦需要,可以瞬间爆发出令外界经济体战慄的工业洪流。
工业ai的合成音在控制室內迴响:“报告主人,內部工业体系自检完成。除基础原材料开採环节外,所有规划工业门类均已建设完毕,技术等级评估:全面领先外界平均水平1.5至2个代差。『工业空间』一期建设目標,已达成。”
苏寧凝视著下方这片由他意志缔造的钢铁丛林,眼中无喜无悲。
二十年的心血,无数资源的投入,终於结出了最硕大的果实。
这不仅仅是一个生產基地,更是他应对未来一切风浪的诺亚方舟,也是他撬动整个世界的支点。
一个无需依赖外部、自身便能完成绝大部分价值创造的工业空间已然成型。
下一步,他將利用这股沉默的力量,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写下怎样惊心动魄的篇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