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94章 论功行赏实封功臣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尚书左丞是四品,秘书监则是三品,魏徵一番劝諫,升官了。

以戴胄为尚书左丞,杨纂为尚书右丞。

长孙无忌兴奋的谢恩,

接下来更是胃口大开,烤鸭卷了一张又一张。

李逸挺淡定,

每种鸭子做法,都尝试了一下味道,还是老鸭汤最得他喜欢。

鸭子宴吃完,

天色还早,李世民要去休息一会。

“克明、辅机,你们二人去跟萧瑀和封德彝谈一下。”

谈一下,

就是让他们主动辞相,

这样双方脸面也好看一些,尤其是封德彝,他之前投机行为,李世民极为討厌,

现在念在以往的一些情面上,网开一面,不予深究,仍愿意外放他一个刺史。

但要是他不识时务,不肯痛快离开京师,

那后果就严重了。

皇帝不愿意亲自跟他们谈,让这两位新宰相去谈,他们也是前任现任吏部尚书。

夜幕降临,

宫宴开启。

长孙无忌和杜如晦都不辱使命,成功的完成了任务,一番谈话后,萧瑀和封德彝都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很痛快的递交了辞表。

而新皇用最快的速度,跟这两位武德老臣,在半天时间里就来了三次挽留方才同意请辞。

显德殿夜宴。

宴会一开始,

殿中监裴怀节便向赴宴群臣,宣告了这一消息。

萧瑀、封德彝辞相,

房玄龄任左僕射、长孙无忌任右僕射,高士廉、宇文士及为中书令,李逸、杜如晦为侍中,

魏徵升秘书监。

这个结果,

很出人意料,

谁都没想到,天子登基当天,

把最后两位太上皇时的宰相也给全罢了。

真正的一朝天子一朝臣。

天子更换了一身常服赴宴,明黄色圆领袍、黑色软脚幞头,相比起白天那套十二旒十二章的袞冕,这套显得更亲切近人许多。

“郢国公,”

宇文士及上前,“臣在。”

“朕草擬了一份功臣封赏名单,你殿下唱名公布一下。”

说完,天子还对著殿中大臣们道:“朕敘卿等功劳勛赏,如有不当之处,可以各自申明!”

宇文士及捧著封赏名单,上前宣读。

百官纷纷竖耳朵聆听。

“代郡王李逸晋司徒,食实封一千八百户。

司空裴寂实食封一千五百户。

长孙无忌进封齐国公,食实封一千三百户,拜尚书右僕射。

房玄龄进封邢国公,食实封一千三百户,拜尚书左僕射。

杜如晦进封蔡国公,食实封一千三百户,拜侍中兼吏部尚书。

尉迟敬德进封吴国公,食实封一千三百户,拜右武侯大將军。

······

长顺顺德、柴绍、李艺、李孝恭,李道玄、李道宗食实封一千二百户,

侯君集封潞国公,加右卫大將军,食实封一千户,

张公谨、刘师立、郑仁泰食实封一千户。

李世绩、刘弘基九百户,

高士廉、宇文士及、秦叔宝、程知节、罗士信、魏徵七百户,

安兴贵、安修仁、唐俭、竇轨、屈突通、萧瑀、封德彝、刘义节六百户,

钱九陇、樊世兴、公孙武达、李孟常、段志玄、庞卿惲、张亮、李药师、李大亮、元仲文四百户,

张长逊、张平高、李安远、李子和、秦行师、马三宝、常何三百户。

封赏的名单很长,

不仅有李世民夺位成功的元谋六臣,也有当日宫变立下汗马功劳的尉迟恭、侯君集、郑仁泰、张公谨、常何诸將。

更还有如裴寂、萧瑀、封德彝这些太上皇老臣们。

这一次,不仅仅是对拥立之功的臣子的论功行赏,也是对朝中各派系的大安抚。

排排坐吃果果,

各方势力都照顾到了。

当然,新皇嫡繫心腹们,肯定是更受照顾。

一共十个档次,

最高档是李逸,独列第一档,裴寂排第二,也是独列一档。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四人,也仅排到第三档,而当初被论为功並列第一的侯君集,已经滑到第四档了。

这一次封赏,

最重要的其实就是这个食实封,

就是上了名单的,不仅赐爵,还给真封食邑。而一般情况下的封爵食邑,只是封虚,这个真封,是能拿到封丁上缴的租调的三分之二。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侯君集尉迟恭等这些人,之前都是爵位较低甚至没爵位,这次全都赐封国公,给了千多户的真封。

这份功臣名单很长,新皇也还照顾到了各方势力,新旧臣子都有份。

可仍然还是引起了诸多爭论,

一时殿中议论纷纷。

就在这议论声中,

有一人站了出来。

幞头下是白鬚髮,

“陛下,臣举兵关西,首应义旗,大唐开国以来,也是领兵东征西討,

如今论功封赏,李逸功列第一,臣很服气。裴寂功列第二,臣也服气。

可房玄龄、杜如晦等专弄刀兵,却功居臣上,

臣窃不服!”

“如此长的封赏名单,为何却没臣的名字?难道臣连那马三宝、常何的功绩都不如?”

此话一出,引无数目光投去。

御座上的李世民倒也早有心里准备,

李逸也闻声望去,

嗯,那么大口气跟皇帝说话,

原来是淮安王李神通,李神通名寿字神通,李渊的堂弟,当今天子堂叔。

他和他弟弟李神符,兄弟俩都封郡王,两人一个生了八个儿子,一个生了七个儿子,也全都封为郡王。

他家,就封了十七个郡王。

可谓是皇族宗室里封王最多的。

要说资格,李神通確实资格挺老,但要说功劳,李世民可不觉得他有多少功劳。

虽然李神通以往也是偏向他的,

可今天这样日子,李神通不该第一个站出来爭功,反对他的这份封赏名单,

因此李世民很不客气的道,

“义旗初起,叔父虽首唱举兵,也是为了自营逃祸。及竇建德吞噬山东,叔父全军覆没,山东再合余烬,叔风更是望风奔北。

玄龄等运筹帷幄,坐安社稷,论功行赏,理当居叔父之前。

叔父乃国之至亲,但朕也不能以私恩滥与勛臣同赏!”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