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大手一挥:“通知他们,我们批准他们的要求,开会!叫他们做好准备。对了,这个事情的罪魁祸首可别忘记了。”
按说这种事情都不用提醒,高振东是绝不能缺席这种会议的,但是领导就是想说一句,没别的原因,就是觉得说起来很有趣。
当导研院的同志在防工委的会议室看见高振东的时候,笑着“抱怨”道:“高委员啊,又要麻烦你,本来都快定型了,没想到来了个新东西,还是要听取一下你的意见啊。”
高振东一脸懵逼的看着他,有什么麻烦的,这个麻烦就是我带来的,你不知道?
不过转念一想,他有可能真不知道,gap推进剂的密级比普通固体推进剂要高得多,知道这东西是自己搞出来的同志,不多。
这很正常,一硝二磺三木炭,加不加白同样是推进剂,但是这种推进剂甚至小孩儿都知道。
高振东憋着笑:“啊,不麻烦,不麻烦,都是应该做的工作嘛。”
虽然搞半主动雷达中程防空弹的,不是搞空空弹的那帮熟人,但是高振东和他们依然是熟悉的,开个玩笑不打紧。
听着他们两人的对话,防工委领导和总工差点憋不住笑出声来。
罪魁祸首就在眼前,你还搁这儿客气呢。
陆装局、空装局和海装局的同志都来了,这玩意对他们来说都有用,肯定得来,甚至连空装局开玩笑说这叫“打探敌情”。
这玩笑就开大了,别看地空导弹是地面上用的,可是到了中程导弹这个射程级别,现在是属于空军编制,陆装局的到来,反而是有点以防万一也需要听取他们意见的意思。
例如击落rb-57、u-2的s-75导弹部队,现在是归属空军的编制。
“嗯,都来齐了,开始吧。”
随着防工委总工的一句话,这个名为“半主动雷达中程防空弹进度协调会”的会议,算是正式开始。
导研院的同志很快就把情况介绍了一遍,当然,里面有很多内容做了模糊处理,而有的地方他们是不得不模糊,比如gap推进剂,他们自己都只知道这东西叫做“超高能推进剂”。
“……现在就是这么个情况,这种推进剂会带来射程的巨大提升,同时又会带来进度上的相当的延误,这件事情,我们导研院不太好决定,只好请各位领导专家替我们出出主意……”
这个事情本身并不复杂,汇报起来很快,海装局和空装局的同志很快就听明白了。
“射程有巨大提升?多巨大?”一位海装局的同志问道,这是他们最关心的事情。同样,空装那边也一样,反倒是陆装局的同志非常淡定,射程越远,那这事儿离他们也就越远。
“保守估计,50%。”这个数据导研院是算过的。
两个装备局的同志差点跳了起来:“多少?一半?推迟!推迟!推迟!就要这个!”
已知条件一:射程≈火力
已知条件二:病人火力不足恐惧症为重度
求:病人选择提升射程的概率为多少?
这道题都不用算,无限接近于100%。
导弹总师提醒道:“如果推迟,那就意味着我们拿到半主动中程防空弹的时间,至少需要推迟一年半到两年。”
一年半?两年?
空装和海装的同志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好像有点……
“这么久?”
“对,因为有很多流程要重新走,很多试验要重新做,很多难题需要现在才开始解决。”
其中最麻烦的,就是很多难题需要现在才开始解决,这意味着这部分,甚至存在解决不了的风险。
海装局的同志冷静了下来:“现在已经搞出来但还没定型的那种导弹,射程多少?”
“30公里。”
“大小呢?”其他同志不知道海装局为什么要问大小,但是高振东知道。
“比s-75小多了……”导研院的同志报出了一套数据,高振东心里一算,还别说,和施基利、标准-1这些导弹,几乎在同一个数量级,比施基利其实还短一些,看来自己在旗佬那儿弄来的战术导弹固体推进剂和改进配方,已经被同志们用到了极致。
“嘶……这个……”海装局的同志和导研院一样,陷入了两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