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内侯、奉车都尉典满在曹休亲卫的带领下登上城楼,来到了曹休身边。
“奉车都尉满见过大司马!”
身形威武雄壮,与其父有七分相似的典满向曹休恭敬行礼,声音与典韦亦有类似。
面对这位太祖近臣,天子使节,眼高于顶的曹休没有生出轻视之心,亲自上前将之扶起。
典韦死后,太祖流涕,募细作取尸首遗物发丧,临墓哭之,归葬襄邑,拜韦子典满为郎中。
其后太祖车驾每过襄邑,便祠以中牢,为丞相时思念典韦,拜满为丞相司马,引为近侍。
因其年少,无有战功,典韦又无爵位,所以一直没有封侯,到文帝登基称帝,不顾所谓无功不得封侯的规矩,封其关内侯。
只是其人无嗣,所以文帝一直不舍得遣他出征,现在其人子嗣已三岁余,战事又起,当今天子便将他派出来,学习军事。
典满将天子的诏命交到了曹休手中,道:“陛下命贾豫州听命于大司马。”
曹休闻之颔首,心中冷哼。
他与贾逵宿怨已久,贾逵豪强出身却眼高于顶,竟然还敢看不起他及他手下诸将。
现在天子命贾逵听命于他,他倒要好好将彼辈折辱一番。
看完诏书,曹休与桓范道:
“元则,细作探知,吴贼潘璋以领数千水师去了西城。
“我们现在怎么办?干等贾逵吗?”
桓范腰板挺直,沉思片刻,望着东南方向道:
“仆以为,当约定时日,令江夏太守胡烈率水师截江。
“其后,再另命一支步军、骑军自汝南潜至随县,再自随县出于吴军之后。
“待贾豫州水师一至,便南北夹击,吴军必惊而走矣。”
曹休思索少顷,喜道:“便依元则之计!”
…
西城盆地。
一条唤作越水的河流贯穿西东,是为西城盆地的命脉,在西城以西的『越口』汇入汉水。
越口以西二十里。
吴左将军诸葛瑾,派了一支四千人左右的队伍,在越水南北扎营,以阻断汉军粮道。
当见到汉军浩浩荡荡向东而来,且面对吴军的阻挠不管不顾,继续东进时,这支队伍的两名校尉俱是惊慌失措。
这两名校尉本是负责屯田的,没见过什么大场面,也没有得到动兵阻止汉军的授权。
其中一人赶忙乘快船走舸,顺流而东向诸葛瑾汇报。
“左将军,蜀…蜀汉的赵子龙见我们阻断越水,便让所携粮草、甲兵全部就地上岸,然后…然后就率大军往东来了!”
诸葛瑾眉头一皱,声色不悦:
“何以汉军到了眼前,有所动作你才过来禀报?!
“你们二人难道就没有遣斥候去上游查探吗?!”
那校尉周然从未见过这位以雍容风雅著称于时的左将军如此大怒,先是一怔,而后赶忙摇头解释:
“左将军,非是如此!
“我与左华二人上午便已经探到汉军在三十里外。
“只是…只是着实没想到,我领将士阻止他们上岸东进,那些汉军士卒却说,我们如果不想破坏汉吴之盟就速速让路……”
这名唤作周然的屯田校尉,将适才在越水之畔发生的事情与诸葛瑾细细道来,一脸忿然。
半晌过去,听明白其中原委的诸葛瑾眉头紧皱。
“左将军,我们现在怎么办?万一率先动手,坏了吴汉之盟,至尊向我们问罪,当如何是好?”
诸葛瑾正色辞严:
“你先回营,与左华二人务必谨守营地,万莫有失!
“我现在就去找右将军。”
校尉周然如蒙大赦,领命后赶忙出营西去。
待其人离开,诸葛瑾才命亲卫敲响聚将鼓,唤来营中诸将,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询问军中诸将当如何应付不守规矩的汉军。
军中诸将,言战者有之。
也有人说,不得至尊授命,汉吴之盟不可轻破。
还有人说,倘若汉军率先动手破盟,那么吴军必须反击。
经过半个时辰的激烈讨论,诸葛瑾最终拍板,还是先找知兵善战的右将军商量。
与诸将安排好了营中诸事后,诸葛瑾离开南营,来到汉水码头,乘艋艟顺流而下。
而这时候,西岸已经有汉军骑兵百余,在沿着汉水勘察地形,似乎是寻找适合扎营之地。
极目远眺。
四五里外,更有见首不见尾的汉军,浩浩荡荡东来。
吴军南北二营,相距不过十二三里的距离。
诸葛瑾顺流乘舟,须臾便至。
见到步骘后,不及寒暄,便立时将重磅消息与其道来:
“子山,蜀汉车骑赵子龙,已率汉军至汉水西畔。”
步骘被诸葛瑾的话说得一愣。
片刻后问道:
“子瑜不是已命周然、左华二将控扼越水上流?
“越口亦有水师以舟船横绝汉、越二水。
“汉军如何能至汉水西畔?”
说着说着,步骘终于想到了一种可能,随即愕然:
“难道…他们弃了粮道?”
诸葛瑾颔首:
“然也。
“子山,论兵戎军事,我远不如你,所统之军亦非精锐。
“至尊之所以将我遣至此地,不过因为我乃孔明之兄,欲以此让汉军顾忌一二。
“元逊领邓伯苗去见至尊,如今也还没有消息传回。
“如今汉军径至汉水,恐怕不等至尊之命来到西城,他们便要建浮桥渡汉水而东。
“一旦让汉军兵临西城。
“一则恐西城非大吴所有。
“二则恐吴、汉二国之盟,因西城有破毁之虞。
“子山以为,当如何是好?”
步骘是孙权姻亲,其族妹步练师乃是孙权宠妃,诞下大小虎,也即孙鲁班、孙鲁育两名公主,。
此次西城之围,其人为右将军,官位虽略在诸葛瑾左将军之下,但持节而至,是为主将。
步骘闻听诸葛瑾言,一时间也是犹疑难决。
“子瑜,不论如何,你我先阻止汉军东渡汉水!
“倘若汉军先行动手,那便只能一战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