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6章 孙权震悚,陆逊筹谋  三国:王业不偏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刘禪。

“不诛刘禪,孤……朕,朕誓不为人!”孙权在殿內来回疾走,疯狂宣泄。

殿內。

青铜龙虎衔灯、朱雀凤凰屏风、云纹锦绣帘帐,麒麟天子宝剑…每一样都彰显天子威严,此刻看在孙权眼里,都像是无声的嘲讽。

他猛地抽出麒麟宝剑,手中寒光一闪,狠狠劈砍殿中木柱。

每砍一剑,便呼一声刘禪,对刘禪的恨意,赫然超越了所有,达到了他人生的顶点。

珍玩宝物一件件损毁,约莫半个时辰后,殿门后才终於传来小心翼翼的通报:

“陛下,上大將军、顾丞相、徐镇东、丁征蜀、留平西…都已在殿外候旨。”

以剑拄地的孙权此刻已有疲色,深吸几气,努力平復呼吸与神情后才將宝剑归鞘。

復又整理了一下冠冕袍服,才终於沉声出言:“宣。”

言罢,离开后殿。

前殿,孙权已端坐御席。

陆逊、顾雍、徐盛、留赞、丁奉等人陆续入內。

他们还不知前线发生了什么,也不知孙权发生了什么,但个个步履沉滯,面色凝重。

眾人躬身行礼。

无人率先开口。

孙权亦是沉默,只將那份有些破损的绢帛递给了秉性忠耿、处事严谨的亲近监官谷利。

谷利又递给陆逊。

陆逊接过,迅速瀏览。

其人身后顾雍、胡综、徐盛等人也微微侧身凝目。

帛书上,字跡急促而凌乱。

『…巫县以西、灩澦、深涧诸关尽陷…』

『臣力战不支,损兵万计。』

『鲜于丹、徐忠诸將殉国…孙规降蜀。』

『兵势已如山崩,臣不得已,弃灩澦而退,至巫县固守待援…』

纵然已有心理准备,这封羽檄急报上的內容,仍让陆逊、顾雍、徐盛等文武脸色难看不已。

“灩澦深涧尽皆失守?”

“潘太常…弃关退守?”

“损兵万计?”徐盛率先发声。

潘濬作为国家镇將,西境坚壁,明明可以不去深涧、灩澦,在巫县居中指挥即可。

但他去了。

既然去了,就要负责到底。

节將弃关而走,对军心士气的打击不言而喻。

所以,其他关卡且不去提,但灩澦关的失守,潘濬这个太常前將军必然要负主要责任。

就是直接夺他节杖,槛车问罪都不为过。

殿內一片死寂,落针可闻。

良久,陆逊放下手中帛书。

他神情颇为沉稳,徐徐出声:

“陛下,倘若羽檄所报非虚,彼时局势確然危急,承明弃关而走,实乃无可奈何之举。”

孙权眉头紧锁。

陆逊仍保持沉稳之色:

“巫西诸关迅速沦陷。

“军势已如山崩堤溃,绝非人力所能挽救。

“潘太常彼时欲进不能,若退守灩澦孤关,关內粮草或可支撑。

“然援军何时抵达,能否抵达,將士不知。

“不知輒惊惧,惊惧輒生变。

“承明麾下將士,多有荆州籍贯之人…蜀人既胜,只须稍加煽动,则內变自生。

“届时,非但不能保全关隘,承明亦危矣……或为溃兵所挟,或为降蜀之徒所害。”

言及此处,他顿了一下才又道:

“承明持节督军,一旦被害,巫县势必大乱。

“若然,孙镇西不能救也。”

孙权闻言,瞳孔微缩。

他自然明白荆州兵与蜀汉那剪不断理还乱的关係,陆逊所言,並非危言耸听。

潘濬当真战死或被害,对士气的打击更为致命。

至於孙韶…这个大吴镇西在荆州根基不深,不过稍稍起到钳制潘濬的作用而已。

念及此处,孙权因潘濬节將弃军而走燃起的怒火稍稍平息:“依伯言之意…承明弃关並无罪愆。”

“正是。”陆逊頷首。

“巫县城高池深,更有铁索江关阻遏蜀人舟师,乃大吴西境真正的屏障。

“承明聚拢败兵,重鼓士气,倚城固守,此则为我大吴援军西进爭取时间而已。

“陛下,承明明知持节督军,弃军而走必使朝野动盪,更引非议。

“却为国家大事计,弃个人声誉晚节於不顾,欲挽大局於既颓,扶泰山於將崩,此用心之良苦,伏乞陛下明鑑。”

孙权闻言沉默片刻,才重重吐出一口浊气:

“罢了。

“事已至此,追究无益。

“当前首要之务,乃是如何应对蜀贼,保住巫县!”

孙权紫髯轻动,目光慢慢变得锐利起来,扫过眾臣,最后还是注於陆逊已不再年轻的脸上:

“伯言,你可有对策?”

陆逊腹有定计,沉吟少顷:

“蜀军骤得大胜,兵锋正锐。

“其下一步,必是猛攻巫县。

“然以逊料之,其陆师虽至,水师舟船,却必受制於江中铁锥,难以东下。

“当此之时,承明、公礼(孙韶)势必瞩目於蜀人水师,再將重兵布於铁索江关,及巫县以西,以应付蜀军步卒。”

言及此处,陆逊止言。

数息过后,忽而躬身抱拳:

“陛下,巫县能否固守,关键未必在於巫县以西,而在於能否遏制蜀军另一路可能的兵锋!”

孙权为之一滯。

徐盛、丁奉、留赞、贺达诸將则不明所以。

已被校事吕壹搞过几次而变成了咸鱼的丞相顾雍,隱约猜到了陆逊想说什么,却是垂首低眉,佯作什么也不知道。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