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无疑就催生出了近战武器作战的需求。
好在帝国的力场技术很先进,分解力场所催生出来的动力武器突出一个品类丰富、任君选择。
从动力拳头到动力剑、动力戟、动力斧这些,甚至还有动力锤、动力链枷、动力权杖之类的异形武器,基本上可以说只要有需要,帝国的动力武器技术其实都能做。
而动力武器的更换也是简单的,除了动力拳可能麻烦一点之外,其他的动力武器更换更多的只需要把手里的武器放下,拿起新武器就行。
与之相比,反而是远程武器比较麻烦。
首先考虑到盔甲的通用性,以及携带量的问题,一台终结者盔甲肯定不能背一大堆导弹。
虽说不屈型终结者有导弹发射器,但那个东西的尺寸是很夸张的,只能作为某些时候需要重火力时的选装,而不是标配。
倒是在重武器上,重型等离子、热熔、喷火和加特林之类的常规星际战士重武器可以很好的装备上。
从这些需求来看,其实后来考尔搞出来的格拉维斯型动力甲非常符合陈曦的要求。
只是有一点,格拉维斯型并不能进行传送,这一点上它仍旧无法取代终结者甲。
不过两者如果只论防御的话,格拉维斯型其实并不输给不屈型终结者,而且更加的灵活。
不仅仅是行动能力上的灵活,更包括执行任务时的灵活和模块化设计切换时的灵活。
要知道mk10动力甲可是能够在福波斯、格拉维斯和标准型之间随意根据任务需求切换的。
这种设计虽然在棋子上体现不出来,更多的只是背景设定,但不得不承认这个设计其实非常实用。
唯一的问题或许就是陈曦想要的并不是格拉维斯型,而是要在格拉维斯型的基础上,真正开发出一套终结者甲出来。
它并不需要像格拉维斯型一样可以随意的变更模块,可以是单独一个型号的终结者甲。
但它的武器系统和其他附件则必须要可以灵活切换,最好能够同时搭载近战和远程两种武器,同时还能挂一面盾牌增强防御。
陈曦的这些想法并不成型,零零散散的只是一些似是而非的要求。
不过他也不是设计师,并不需要深入思考这些问题。
现在的陈曦可是甲方,他只管既要又要,剩下的交给设计师去解决就好。
而且最关键的,这并不是在现实里设计出一套终结者甲来,需要考虑各种合理性。
这tm是在一个架空科幻世界设计装备,即便有再多的不合理,套入战锤40k这个神奇的世界观之下后,反而能够逻辑自洽。
而既要又要的设计,只要能够做出来,对于真实存在的战锤世界来说无疑将会是一种完美装备。
至于现在,先把gw买下来再说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