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钱还有很多!
儿子卫聪被江北城连着扇了几耳光,卫华这个当父亲脸上也没光。
骂卫聪是一回事,自己的面子又是另外一回事。
他对这个叫江北城的年轻人充满了兴趣。
能够上刘强东的饭桌,又能和李家公子关系交好,卫华很想看看他的硬实力。
如果自身没点硬本事,光是靠人脉和立人设,在资本圈是走不长远的。
今天正好和刘强东喝茶,得知江北城加码投资京东之后,特意在刘强东面前提了江北城一嘴。
刘强东给江北城打了一个电话,叫过来一起坐坐。
江北城一上桌,卫华就给他倒了一杯茶,但是这杯茶喝着噎人。
这位投行圈的老人有点给他下马威的意思。
上来就质疑他的专业能力。
甚至觉得他加码投资京东很愚蠢,开始帮他分析美团的优势。
当卫华占位美团的时候,两人的博弈就悄无声息开始了。
江北城承认美团的核心算法很牛逼,京东想要突破美团的护城河非常难,但是他现在很清楚大东子做京东外卖的真实目的,慢慢也摸清了大东子的商业思维。
并不觉得自己手上三家资本投京东1亿美金,是冲动之举,是卫华口中的投资儿戏。
卫华提算法,他提到了“人心”。
显然,在这个些老资本家眼里,根本不认可“人心”值得投资。
从卫华的表情就能看出来。
他一脸疑惑看着江北城,甚至有点想笑。
从事投行二三十年第一次听因为“人心”去投资的。
太业余了。
突然觉得江北城有点过度包装自己了,自身没多大本事,也就那样吧。
“江总,展开聊聊。”卫华当着刘强东的面摊手道。
他也想让刘强东听听江北城的投资思维。
估计刘强东也会和他一样的感受,觉得江北城太稚嫩了。
江北城道:“网络上流行一句话,不知道卫总有没有听过?
你看到的,也许是别人想给你看的。”
卫聪点头:“听过,江总想要表达什么?”
江北城接着道:“整个资本市场都知道京东和美团之间的博弈,属于业务竞争,流量竞争。
美团闪送日单量突破1800万单,挤压了京东到家的市场,从这个点出发,刘总和王兴也会干一仗。
卫总刚刚问了我一个问题,为什么美团在资本市场这么受投资人青睐?
只是因为它的外卖垄断地位?
显然不是,卫总还记不记得美团在上市之前,去香港路演的时候,喊过一个口号:能送外卖,就能送万物。
真正让资本青睐的就是这三个字,送万物。
美团近几年确实也在这样做,依靠上亿的日活量,开始聚焦本土生活,聚焦电商,聚焦物流等领域。
这才是刘总和京东管理层最头疼的。”
刘强东微笑点头。
卫华微微皱眉,江北城能看到这一点,还是有些水平的。
感觉刚刚自己说话太大声了。
现在看,江北城也不算太业余。
江北城接着道:“这是京东想让资本市场看到的第一点。
刘总还想让资本市场看到,京东外卖抢的是外卖市场的流量,通过流量转化和互享,提高京东电商的日活量。
资本市场只要看到这两点,就愿意掏钱。”
卫聪点头,表示赞同,反过来提问江北城,“这和江总提到的人心有什么关系?”
江北城道:“这就是刘总这类顶级企业家的商业思维,也是我真正愿意投京东的原因。”
刘强东坐在旁边,听到这里,面露微笑。
他很想听听江北城的想法。
难道自己被这个年轻人看透了?
“江总,过誉了。”刘强东谦虚了一句。
江北城笑着接话道:“过去四十年,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们塑造的是一个硬帮帮的商业社会。
在这个硬商业社会里面,我们追求的是什么?
发展是硬道理!
商业是核心!
挣钱是王道!
……这是过去四十年整个商业社会达成的共识。
我为什么会说时代变了,因为这种硬商业社会已经不适合当下的国情了。
民众正在绕过企业这个市场主体,企业会失去发展的强劲动力。
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应该把过去四十年赚的钱用来兑换一个软性的商业社会。
这个软性的商业社会,会考虑到人的情绪、需求和内心感受,从投资人的角度出发,至少要看到一个项目未来十年二十年的社会价值。
京东已经意识到时代在改变,急需一个切入点去顺应时代发展,在刘总眼中,京东外卖就是成为社会价值的切入点。
这也是他愿意给员工买保险,愿意压缩利润的原因。
前段时间,面对高额关税,京东出台2000亿出口转内销的扶持计划,同样是在适应软商业社会。
但是美团和王兴的商业思维,还停留在硬商业社会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