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李存孝才停止修炼,回到书房处理政务,忙到一更,才回房和叶淑仪安寢。
其实到了他们的境界,睡眠已经不是必需了,夫妻二人不过借这个机会温存一二,交流感情。
双修不了两个时辰,寅时五更,李存孝就又要起床,前往政事堂坐班。
官员们每每上值,第一眼就能看到中堂里端坐的年轻紫袍,於是无人敢懈怠。
其次最显眼的,便是插满各色旗帜的沙盘。粗略看去,大致以许州、滑州、郑州为界限,可以分成东西两半。
西边的关內、陇右、剑南、河东、山南西道、黔中五道,都是河东旗帜;
而东边的河南道、山南东道、河北道南方小部,则是朱梁旗帜。
这其中,剑南道群山环绕实为王建所控,黔中道多化外蛮夷,一向是羈縻治之。
晋、梁实力对比,前者稍微占优。
剩下的,则是北境乞答,淮南道杨化源,江南道钱具美。
这三家在此次大战中,基本是打打秋风,敲敲边鼓,没有真正参与。
可以说,天下势力格局,基本已经形成。
此次大战之后,短时间內不会发生太大变化。
所以李翼圣才要登基称帝,掌握名分,分封下属,將本次获得的地盘消化,以筹备下一次大战。
李敏或许也意识到了自己如今正处於风口浪尖,因此几日之后,当李翼圣班师到达华阴附近,他便下了第一道禪位詔书:
“相国晋王,膺期命世,扶危拯溺,自北徂南,东征西怨。致九合於诸侯,决百胜於千里。大庇氓黎,保乂朕躬,系王是赖。德侔造化,功格苍旻,兆庶归心,歷数斯在,屈为人臣,载违天命.”
“.今遵故事,逊於旧邸。宜依前典,趋上尊號,若释重负,感泰兼怀。假手真人,俾除丑逆,济济多士,明知朕意。仍敕有司,凡有表奏,皆不得以闻。“
內容大致就是说,晋王东征西討,功劳莫大,朕和黎民百姓都仰赖您的恩德。
如果继续让您做臣子,那就太委屈了,朕如今禪位给你,是脱下了重担,一身轻鬆。
你们这些臣子,知道我的意思,就不许上表来劝了。
而李翼圣接到詔书,心中自然高兴小皇帝识趣,身边的太保们纷纷下跪劝进。
眾目睽睽,马上答应就显得太急,所以他加快了回京速度的同时,却又乾脆推辞:
“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以德相授,非可力致。”
社稷神器,至尊之位,归於有德之人,不是靠兵马获取。陛下这样做,不是让我背负骂名吗?
求著让別人当皇帝,实在是难堪至极,但李敏又有什么办法呢?
赶在李翼圣入城之时,又下第二詔:
“咨尔晋王:天命不於常,惟归有德。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乱兹昏,群凶肆逆,宇內顛覆。赖晋王神武,拯兹难於四方,以保绥我宗庙,岂予一人获乂,俾九服实受其赐。”
“今王钦承前绪,光於乃德,恢文武之大业,昭尔考之弘烈。皇灵降瑞,人神告征,诞惟亮采,师锡朕命,敬逊尔位。天之歷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天禄永终。君其祇顺大礼,饗兹万国,以肃承天命。”
宦官尖利的嗓音在校场上迴荡,李敏坐在龙椅上,如坐针毡。
目之所及,皆是杀气腾腾的牙兵牙將,一个个凶神恶煞,成千上万,骇得他心神动摇。
人心似水,之前不过是最后倔强。一旦决定禪位,李敏的心情便走向另一个极端。
哪怕知道三辞三让还没结束,却也忍不住期盼李翼圣就此答应下来,赶紧把这烫屁股的龙椅交出去,换得安稳。
“请陛下收回成命”,李翼圣依旧推辞,並且转身就走,以示绝无眷恋。
然而当晚的庆功宴上,又有新的消息传出。
“帝取宗族世谱检看,世祖皇帝生十四子,晋王父李国昌乃北庭都护李袞之后。”
“帝排世谱,则李翼圣乃帝之叔也。帝大喜,请入偏殿敘叔侄之礼,托以摄政,王欣然受之。”
大秦太宗之父为高祖,自己做了皇帝之后,便追封祖父为世祖皇帝。
李敏翻族谱,“巧合”发现李翼圣的祖上其实和大秦高祖是兄弟。按辈分,他还得叫李翼圣一声叔叔。
这个亲戚关係怎么来的不好说,反正第二天晋王在太极宫升殿时,已经是人人呼为皇叔,李敏则乾脆没有出现。
李翼圣的王座,就摆在空悬的龙椅台阶下,唯我独尊的气势也再无遮掩:
“此次征討朱贼,虽未尽全功,但將士用命,捨生忘死,又有各地忠良归附,理当封赏,以慰其心。”
“下詔,封耶律亿为辽王、刘守光为燕王、王建为蜀王、李正臣为岐王、杨化源为吴王、钱具美为越王,赐茅山、麻姑山护国真人”
“李嗣恩、李嗣本、李嗣昭、李存信、李存进、康君立、李存璋、李存审、李存贤、史敬思.各封县侯。”
“李存旭、李思远功勋尤甚,加县公。”
第一通封赏,都是针对各地割据势力,用意自然是合纵连横,包围朱梁。除了名分,没有別的东西。
第二通封赏,则是军中將领,加官进爵,天材地宝,最突出的当属十二太保。
大秦爵位有九品,县公、县侯分別是五品和六品。
毕竟一品王位封出去,日后功高难赏,作为马上要登基的人,肯定要考虑这个问题。
但看得出来,没能封赏王爵,李思远和李存旭都有些失望。
眼看李翼圣就要称帝,两个继承人却还分不出高下主次,著实心焦。
“不过,咱们都有份,怎么单单漏了老十三?”
“还用说?出生入死的功劳,非清閒度日之人可比。”
“义父对老十三极为看重,只怕是另有安排吧?”
几个太保交头接耳,有人疑惑,有人讥笑,下面的臣工也心里嘀咕。
李翼圣坐在王座上,下方的一切尽收眼底。
从入主京师的第一日起,他就爱上这种掌控一切的感觉。
而李存孝——此人好用,天赋也高。但就是这种人杰,往往野心也更大。
即使是此时没有得到任何封赏,他在李存孝脸上也依旧找不到多少失望的情绪。
他已经有了决定。
“此次出征,兵部侍郎李存孝统筹谋划,坐镇京师,劳苦功高,加检校太尉。”
“另,朱贼凶顽,必得精兵,方可犁庭扫穴。”
“孤欲立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司、步军都指挥使司,合为三衙禁军”
“以李存孝为殿前都点检,严令各镇牙兵,入京简阅,选武艺超绝者,署为殿前诸班。”
“诸卿,可有异议?”
话音未落,李存孝陡然变色,心情更是糟糕至极。
他本意外放州县,做个实权的封疆大吏,谁料李翼圣却想让他做禁军统领。
这个位置的敏感不言而喻,必然会捲入李思远和李存旭两位宗师的斗爭。
更別说还要抽检各地牙兵,简直是故意让他去得罪那些节度使。
做孤臣也就罢了,当禁军也未必没有仗打。关键是要让他隨时都呆在一个大宗师的眼皮子底下
“臣有异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