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1章 西岸  风起北美1625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而且,家里有了孩子,算是给自己留了种,还怕什么死?

最怕的,就是活得窝囊!——

第二天傍晚,他们终于看到启明岛西岸的轮廓——陡峭的悬崖像巨人的牙齿般突兀地耸立在海面上,茂密的冷杉林覆盖着山坡,还有远处雪山反射的冷光刺得人眼睛发痛。

海风送来松林的清香,混合着海水的咸腥味,让人感到一种原始的粗矿。

船靠岸时,潮水正退,露出湿漉漉的礁石。

魏三平率先跳下船,皮靴陷进黑色的沙子里,发出“咯吱”一声响。

这是一处僻静的海湾,岸边长满了参天古木,树冠上积着一层薄薄的雪。

他抬头看了看天色,乌云正在聚集,像一群黑色的乌鸦盘旋在头顶。

“咱们得赶紧扎个临时营地。”他回头对其他人喊道,声音在空旷的海湾里回荡,“估摸着,今晚要下雪!”

经过一番探查,在天将将黑下来时,他们选了一处背风的石崖下,砍了几根碗口粗的小树,用油布搭了一个简易的棚子。

陈大栓与李二狗去林子里捡柴火,魏三平则站在一处高坡上,借着傍晚的暮光,举目远眺,寻找合适的进山道路。

远处的森林像一片墨绿色的海洋,在暮色中显得神秘而危险。

那艘桨帆船并没有在此过多停留,在约定了半个月后接人,便将风帆重新升起,准备前往永嘉堡(今阿伯尼港)转运一批铜料。

“明天往东北方走。”魏三平从高坡上下来,呼出一口白气,“那里好像有一条小河,到了冬天,河狸会在河道上筑巢。说不定,还能遇到一些肥硕的水獭,或者狐狸、棕熊之类的大家伙。”

“这个时候熊瞎子应该在睡觉,咱们猎不到吧?”李二狗抱着一大捆柴火回来,听见这话,忍不住问道:“对了,咱们要是在林子里碰上土人怎么办?”

魏三平笑了笑,用脚踢了踢地上的几个麻袋,里面除了他们十余人的物资补给外,还有一些盐巴、调料、玻璃珠子以及烧酒。

“那就给他们一些小玩意。”他淡淡地说道:“要是他们不肯收……”

他没说完,但眼睛却看向了棚子里挂着的几杆火枪。

棚子里一时安静下来,只有柴火燃烧的噼啪声。

——

第二天清晨,雪果然下了起来,不过是细细的雪粒,并不怎么影响视野。

留下两人看守营地,十余人背着火枪,持着长刀,沿着一条小河缓缓前进。

魏三平走在最前面,手里一杆长矛不时拨开挡路的灌木。

陈大栓等人一字排开跟在后面,背着火枪,抓着绳套和一些陷阱。

“有动静!”魏三平突然蹲下,指了指雪地上新鲜的脚印——是河狸的。

他们顺着脚印找到了一处冰封的河湾,河岸上堆着树枝和泥土筑成的巢穴,像一个小小的堡垒。

魏三平打了个手势,众人分散开来,在附近地方悄无声息地设下几个套索。

等待是最难熬的。

寒风像刀子一样刮着脸,李二狗的皮靴刚才陷进了河岔,浸了点水,此时脚趾已经冻得没了知觉。

就在他们等得极是不耐的时候,远处的陷阱突然“咔哒”一声响了。

“逮到了!”李二狗一声低呼,兴奋地冲了过去。

那是一只肥硕的河狸,毛皮油光水滑,在雪地里格外显眼。

陈大栓利落地结束了它的痛苦,然后用绳索将它捆好,牵在手里。

“这一张,至少能卖七八角钱。”他满意地掂了掂,“要是接下来几天都能这般顺利,便能抓它几十只,这趟就值了。”

“嘘!……”

魏三平右手高高抬起,眼睛死死盯着远处一抹淡淡的白色身影。

一只漂亮的雪狐!

它站在一块突出的岩石上,毛色几乎与雪地融为一体,只有那双黑亮的眼睛,像两颗宝石般闪烁着警惕的光芒。

魏三平慢慢地向前挪动着,手中的火枪也缓缓举了起来。

他的呼吸变得又轻又慢,手指轻轻扣在扳机上。

雪狐似乎察觉到了危险,耳朵警惕地竖起,鼻子不停地抽动着……

“砰!”

一声枪响,雪地上立时涌出一片血红。

——

半个月后,船满载而归。

甲板上堆满了河狸、狐狸和貂的毛皮,有些还带着未干的血迹。

众人疲惫但兴奋,七嘴八舌地算着能换多少钱。

“这张狐皮成色好,起码值三块钱!“

“那几张河狸皮差点,但凑一起也能换四五块钱……“

魏三平没参与讨论。

他蹲在船尾,一边喝着烧酒暖身子,一边默默擦拭一把钢刀。

这次猎获不错,除去大家的销以及租船的费用,每个人差不多都能分得七八块钱。

但他心里并不轻松,林子里的野兽虽然比东平、广丰两地要多得多,但也并不是动物遍地跑的情形。

而且,他们还发现,林子里有许多土人此前设立的陷阱,说明他们也在我新华人的影响下,疯狂地在那里猎杀动物,获取皮毛。

今年能有不错的收获,那明年呢?

后年呢?

“想啥呢?“老赵头走过来,递给他一块咸鱼干。

陈大栓接过来咬了一口,慢慢地咀嚼着:“我在想,要是哪天毛皮打光了,咱们还能干啥?“

老赵头望着远处的海平线,沉默半晌,忽然笑了:“那就再去找别的活路呗。咱们新华初立,哪都是机会,还怕以后没路走?“

船迎着夕阳,驶向始兴港。

——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