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82章 宋毅的选择  医疗系学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82章 宋毅的选择!

“毅哥!~”方子业将车靠边停下摇下车窗,看到宋毅正在低头玩手机,便叫了一声。

宋毅应声望来,穿着长款羽绒服的他,整个人的气质看起来收敛且干净,基本上没有人能看得出来他是同济医院的“优质博士”身份。

宋毅放下手机,踏步而来,拉开了副驾驶的门后便道:“方子业,你现在是混得好啊!”

“我博士都没毕业,你的车房这些都搞定了。”

“其他人恐怕都不敢相信我们两个是一届的。”宋毅颇为世故地感慨了一句。

“我就是运气比较好而已,毅哥你还从一开始就不必太担心车房的问题呢!”方子业笑着回道。

“毅哥你想吃啥?”

宋毅是汉市本地人,家里的经济看似汉市一般,可相比起大部分人而言还是不错的。

除了没有给宋毅买顶级豪宅,却也在同济医院附近给宋毅挑了一套房子。

宋毅提前还做过攻略:“这个点了,就近吃个烧烤吧?我看了两家,评论都还不错。”

“我导航给你,当然如果业哥你对这边熟的话,你就带我过去。”

“我先看看你选的两家。”方子业看向宋毅的手机。

“就这家吧,我之前也点过这一家的烧烤,口味还是很不错的……”

“毅哥,你的博士应该都毕业了吧?”

方子业毕业那一年,就是两人博士一年级,方子业还任了住院总半年,去了恩市将近一年,算起来目前宋毅已经博士三年级了。

“答辩搞完了,今年六月份毕业,比你晚一年。”

“近期这段时间不知道去做啥,就想着跟师父申请一下,跟着业哥你近距离学习一段时间。”宋毅提前打好了防御桩。

宋毅已经提前毕业,估计工作的合同也已经签了。

对此方子业并不意外,毕竟有传闻说宋毅在如今就可能拿下省青年医师大赛的一等奖。

这种一等奖一般都是省内最顶级主治和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的自留地。

宋毅在这个年纪就能做到如此,同济医院并不会对此避而不见。

再加上,宋毅的科研积累本就属于佼佼者,任何方面都卡不上他的脖子。

“就留在段教授的团队挺好的,人才济济,师兄弟们都非常给力,好的人才也多。”方子业点头,一边启动,一边认可了宋毅的选择。

宋毅听完,倒是舒展着肩关节叹了一口气:“唉…在师父这里好归好,但就是优秀的老师们太多了,我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试着努力融入团队。”

“自己的一些想法,如果没有特别硬核的话,是很难有发挥空间的。”

“在京都的时候是这样,在段老师这里也是如此。”

宋毅转头看向方子业:“业哥,这种话我也就给你说一声,您别转头打小报告去了啊……”

宋毅的这两句话让方子业的心思瞬间活络。

宋毅是从京都大学附属三医院读完了硕士,然后想回到汉市读博,一开始想选的是中南医院。

在外传闻,宋毅是在三医院里的表现力其实一般,所以晋升博士‘失败’了。

实际上也是如此,如果宋毅真的优秀到让人看了就皮肤发紫,他的硕士生导师也不会放宋毅离开。

而宋毅的研究生导师与段宏教授还是好友,可宋毅都没有把同济医院作为第一选择,而是退而求其次地来找了邓勇教授。

“毅哥一直以来都想做点自己的东西?只是一直都没有机会?”方子业试探性地问。

“我能打什么小报告,我这时候就算给段教授去说了原话,段老师也以为我是在玩什么反间计,故意诋毁你呢。”

在一个特别大的团队里,如果你自己不是优秀到某种程度,可以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越级打怪的话,你的一些想法,很难被课题组采纳。

没有被采纳的情况下,你就只能融入其他人的课题里,成为“帮工”!

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哪怕是兰天罗和揭翰这样的优秀人才,如今在方子业这里,也只能是回避开方子业做一些小课题。

在大课题的方向选择上,他们根本拼不过方子业。

如果现在,方子业的学生胡青元很有自己的想法,但他把想法说出来后,方子业也会大概率地评估他的思路不如做好已有的课题。

这样融入课题组里,得到的成果回报,肯定比胡青元自己去单打独斗要更高。

以前的宋毅和现在的胡青元,都是处于同一生态位。

“其实我现在也很迷茫。”宋毅摇头,语气踌躇。

“一开始,我倒是挺有信心的,觉得自己该做一些自己的东西。”

“但我的师兄们,我的老师们都说,我自己想要做的课题,意义并不是很大,投进去的时间与精力成本与结果产出不成正比。”

“与其得到一些质量不太高的突破,不如就先老老实实地在团队里帮忙。”

“越是融入课题组后,我也同意这样的看法。”

“先融入团队后,得到的工作量和产出量效率是真的比我自己去瞎琢磨要高得多……”

“可要是如此的话,我以前选择回汉市这一步就显得废了。”

宋毅并没有高傲地说明自己当年的“野心”,只是非常平静地在回顾往事。

其实仔细想就想得明白,宋毅与自己的学生田垚不同。

田垚是留不了院读博士的,但宋毅不一样,他的科研产出够,而且可以通过中南医院和同济医院创伤外科的博士‘专业操作’特殊考核。

这样的能力,如果在京都三医院里连读个博士都读不上的话,那京都三医院创伤外科的整体水平早就飞升到其他国内任何一家医院了。

实际上,哪怕是积水潭医院,院内的本院职工能够走专项通道的比例,也不会很高。

只是比一般医院会略高一些,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后,才有了如今的深厚底蕴。

不仅仅是科研底蕴,还有人力底蕴和传承底蕴。

底蕴是个好东西啊,可以让你没有后顾之忧。

“毅哥你以前来我们医院读博,看中的并不是我们医院的竞争小,而是我们这里的科研氛围,没有那么内卷??”方子业挑出有些膈应人的点,直言问。

宋毅也没瞒着:“那是以前,现在的中南医院,与以前的中南医院可不同了。”

“方子业,我们就不提往事了吧……”

“好!~”方子业点头,不再追问。

每个人都是自由人,是个人就有自己的思路和想法,有自己的抉择和喜欢。

比如说自己的学生胡青元,他可以喜欢陈希莶,当然他也知道自己恐怕是很难与陈希莶在一起,他对陈希莶的喜欢,其实是陈希莶家境丰厚的另一层外相。

比如说兰天罗,他也可以喜欢学医,哪怕他在医学上的天赋并不是自己最擅长的点。

比如说宋毅,他也可以有自己的喜欢,方子业也可以……

点单完成后,方子业与宋毅二人坐在了露天拼桌的角落,略解羽绒服迎着寒风,方子业的声音被吹散一部分,但还是精准地送入到了宋毅的耳朵里。

“毅哥,说老实话,如果你不来我们团队,其实我都有想找段教授把你要过来一段时间。”

“因为我听廖镓,廖镓也是听聂明贤说,你对生物物理学有一定的了解?”

宋毅的眼神略愕然窘迫:“聂明贤大哥,这是从哪里知道的?”

“其实也算不上了解,就是闲暇的时候,看过几本相关的书籍,只是略有涉猎。”

方子业点头:“聂明贤也是在恩市实验室的时候看到的。”

“真人不说假话,毅哥,我是真的有一些事情可能要问到你!”

“我们团队目前在做的是脊髓损伤的修复课题,虽然目前已经有了一些进展,但后续的课题,肯定还需要生物信息论与生物控制论、感官与神经生物物理学两个大类的专业人士参与。”

“这两个方向,目前并没有绝对的大咖…毅哥,你懂我意思吧。”

新兴的生物与物理结合的研究方向,都还才出现没多久,知道这种研究方向的人就不多,更别提擅长了。

所谓专家和大咖,无非就是在某个领域走得比大部分人都深入而已。

在行业比较少的学科,你如果是独苗,那么你就是唯一传承人,哪怕你的能力不行,你也就是大咖了。

生物学相关的博士和教授,不会想着去干与物理学相关的课题,物理学的博士和教授,也另有比较重要的课题,不会想着与生物学劈个腿。

在这样的情况下,宋毅只要对这方面有一些了解,就可以节约很多时间成本了。

要去深入地了解一两个研究方向,哪怕再聪明的人,也可能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

这种新兴的科研方向,在方子业面板上都没有具体的体现,甚至有可能它就是方子业得到了面板之后才出现的……

“生物控制论着眼于研究生物系统的控制和通讯规律本身,目前研究得最多、最深入的是器官和生理系统水平上的控制和信息过程,包括生理系统分析和神经控制论两部分。”

“目前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生理学和神经控制论。”

“神经控制论是研究神经系统的信息处理问题。其中以对神经网络和感觉信息处理的研究最为深入。脑理论和脑模型是神经控制论的中心课题。目前脑模型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特定的脑结构进行模拟,其中以对小脑和视觉系统的研究最为深入。”

“但由于脑的复杂性,这方面的工作还仅仅是开端。可能连开端都还算不上!”

宋毅把方子业说到的两个主题拧了出来,一一进行拆析回答:“感官生物物理是研究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生物物理学机制。”

“主要内容有:1人和动物是如何感知周围世界的;2脑怎样把信息存贮起来,又加以利用;3如何计划并执行其对外环境的行动;4怎样学习过去的经验来改变自己的行为;5如何专心于一种感觉而把其他排除在外;6思维是如何产生的,怎样作出判断和决策……”

“这些都是偏向于理论的东西。”

“业哥你要做的是脊髓损伤的修复课题,你主要的着力点是信息传导的重新连接。如何重新发出功能,而不是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功能,可如何控制。”

“所以,这两个研究方向,对业哥你的课题也是没有任何助益的!”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一个研究方向有它固有的主题和重心,宋毅有理有据地直接把方子业之前的猜想给毙了。

找这两个研究方向的人,对你的课题提供不了实质上的帮助。

方子业最喜欢和聪明人说话了:“毅哥有什么想法没有?”

“只要是想法提出来都好。”

宋毅闻言,眉头紧皱。

摇了摇头:“如果让我选的话,若是要对这个课题有帮助,生物物理学里的生物电磁学,可能有所帮助。”

“这个研究方向是研究非电离辐射电磁波(场)与生物系统不同层次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新兴的交叉研究领域,主要涉及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和生物学。”

“这个研究方向大概有三个比较重要的研究内容,与业哥你的课题有一定的相关性。”

“1、电磁场的生物学效应,研究在电磁场(波)作用下生物系统产生了什么;2、生物学效应机理,研究在电磁场(波)作用下为什么会产生什么;3、生物电磁剂量学,研究在什么条件下会产生什么。”

宋毅不是做过这些科研方向的人,他只是看过书,当然只是了解。

此刻给方子业的回答,也只是自他知识储备里,给出一些大方向的背诵回答。

如果宋毅有深入的话,那么他就肯定深入地做过一些基础试验了,做过之后,才有具体的发言权。

宋毅只是在背书,给出的只是理论。

但这些东西在方子业听起来,就有另外一种启示了——

“微电流刺激产生的微电波或者是微电场,可以刺激局部神经通道的再生?”方子业的眼皮快速眨动,一下子就好像通融了些什么。

现下,知识于个人而言是相对过剩的,没有人可以同时精通多个学科。

如果有人说自己精通的话,那他理解的精通也与你不一样。

宋毅给出的这些知识都是既有,而并非宋毅原创,可这些东西就是方子业的知识盲区。

哪怕它的阅读面很广,可也有房子有读不到的地方。

方子业这辈子都肯定有读不到的地方。

方子业盯着宋毅看时,宋毅自己先有些慌张,解释道:“业哥,没有其他人给我给过什么小道消息。”

如今的局面在宋毅看起来,是方子业和他“你情我愿”!

可实际上,宋毅知道自己是来占便宜的。

方子业目前课题组的课题质量的高度,哪怕是放在全球,都是最顶级系列。

方子业但凡放出话出去,愿意进来混的人多如牛毛,而且愿意拉下脸私下里联系方子业想进来镀金的人也肯定多得很。

不然的话,宋毅就直接联系方子业,也不会让自己的老师段宏教授从中做个纽带!

“不是的,宋毅,你误会了,我只是在想你刚刚说的话。”

“我们课题组目前只是在探索治疗的现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