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71章 老大和老二又打起来啦!  重生2010:我教雷总造手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距离emb外卖大战结束尚不足年,人们渐渐忘却某平台“无骑手可派”的窘境。

前车之鉴,如今滴滴重蹈覆辙,面临一个尴尬的境地——坐拥海量用户,却面临司机流失的悖论。.

这一数据最直观的反应在了滴滴数据监控中心。

周末两天,滴滴总部灯火通明。

到了8月17日,滴滴终于公布了新的应对措施,核心思路就是对等补贴

如果说在游戏界有句名言叫做,“一切战术转换家!”

那么一切手段转烧钱,就是互联网的万金油打法。

这场被媒体冠名为“网约车大战”的较量,迅速演变为资本与技术的双重博弈:

《南都报》市民版:“记者实测:早高峰用两家app同时呼叫同一路线,打的出行产生了暴击,免了打车费,而滴滴4.3元。据司机透露:'他们的待遇其实没变,都是在烧投资人的钱'。”

《36氪》特别报道:“补贴大战背后是技术的暗池之战:据悉双方都接入了新的监控策略,能根据竞争对手的补贴力度实时调整优惠策略。这场战役已不仅是资本较量,也是技术实力的对垒。”

《第一财经》:“网约车补贴大战正式开启!打的出行'请你打车'计划首周订单量暴涨300%,滴滴紧急跟进的补贴政策让市场重回'双雄争霸'格局。

分析师指出,这次补贴力度较2014年的外卖大战更为可观,按照打的出行日均补贴高达千万,一个月就是3亿资金的消耗,要知道去年外卖大战,百度、美团和饿了么,三家合计一共才消耗近三十亿.”

网友的狂欢折射出市场残酷:

“作为每天打车4次的社畜宣布:本月交通费预算直接全部砍掉!”

“求你们一直打下去不要停,自从外卖大战结束,饿了么价格恢复正常,白嫖外卖都消失了.”

“简单算笔账:按日均300万单估算,双方每月各烧掉近2亿。简直恐怖如斯.”

“两家打架第三方消失的剧本,和其正默默点了个赞.”

“优步华夏:不知为何我感觉有点冷,这场面好像在哪见过”

或许是嗅到了市场风向的转变,亦或是感受到了生存危机。

网约车市场的“老三”优步终于按捺不住,于8月20日正式加入战局,同步加码司机和乘客端的补贴力度。

优步的补贴政策堪称“疯狂”——司机只要每月完成70单,即可获得7000元额外奖励,相当于每单补贴100元!

这一政策瞬间点燃市场,乘客欢呼“跟过年一样”,而司机们则迎来了真正的“接单黄金期”。

很快,网约车司机们纷纷化身“当代吕布”,车上至少备着三部手机,根据三家平台的补贴政策灵活接单,忙得不亦乐乎。

截至8月下旬,网约车市场已形成新的三强格局:

打的出行凭借凌厉的补贴策略和顺风车业务,市占率飙升至46%,再度反超,稳居榜首;

滴滴虽奋力反击,但仍滑落至33%,退居次席;

优步虽以12%的份额暂居第三,但背靠国际资本,仍有翻盘可能。

这场大战的背后,是三大巨头的资本博弈,至于其他都是被视为炮灰的选手。

打的出行隶属彼岸集团,资金雄厚,手段诡谲,最具潜力;

滴滴有阿里巴巴撑腰,底蕴犹存;

优步则依托国际资本,随时可能加注。

市场普遍预测,这场烧钱大战将演变为一场持久战,毕竟互联网行业的补贴拉锯战往往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然而,接下来的剧情发展却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对面出动了我们这边的人反馈对方在频繁跟目标人物接触”

“可能发现这些原本被遗忘的人们突然成为烫手山芋,让他们乱了阵脚,也是好事,我们就可以以此做些文章。“

“行,我这边把资料汇总后发你,剩下就看你的了。”

“张总辛苦!”

“见外了,都是为了彼岸!”

当陈彤接到张长发那边的消息后,感慨着:没想到“守株待兔”的策略,在数字时代依然奏效。

几天后,8月底。

月初的那些人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发声澄清“事实真相”,声称之前都是“误会”,随后盛赞某平台。

这些“反转言论”迅速引发舆论哗然。

网友纷纷质疑:“前几天还恨不得对方倒闭,怎么突然就歌功颂德了?”

这些人前后不一的画风立马引起舆论的注意和大众的猜想。

一天后,一大波更劲爆的猛料被爆出——聊天记录、转账截图、封口协议陆续曝光。

舆论瞬间炸锅,原本的危机非但没有缓解,反而陷入了更深的信任泥潭.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